市场取向下的棉花信贷政策和管理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棉花信贷管理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领导的指示,由总行信贷二部和总行研究室牵头,组织河南、山东、江西、新疆、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9个分行,就棉花信贷政策和管理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其他文献
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是研究农村经济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化主要经在以下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初期,实施的农业政策曾一度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一大二公”政策的实行,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差别缩小;(2)60年代和70年代,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居民收入到了几乎没有差别的极低水平;(3)1978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4)8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的中国乡镇企业,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经济发展格
“九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且丰年有余,但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受到制约,农产品总量的扩张已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业增产不增收或增产与增收严重不同步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为了解我国“九五”时期农民收入的现状和收入增长特征,分析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对全国2万多个农户的
近几年,市场需求不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如何刺激市场需求已成为政府及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增加收入是刺激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有效手段。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状况直接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系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价格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化水平等均是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及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农民收入与消费需求之间、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系统研究仍然不多,而且都停留在一般认识
1996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00年仅比上年增长2.5%,继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农民收入问题再次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可见,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本文针对当前这一问题的流行观点谈些不同看法,期望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大城市带大郊区,是我国中心城市目前普遍具有的基本经济区域形态,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市场约束机制加剧的新形势下,中心城市农民增收不仅关系本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心任务。我们最近就这一问题分别对江苏、湖北、安徽三省进行了调查,除了解三省面上的情况外,我们还调查了江苏苏南的常良市、苏北的东台市和苏中的兴化市,湖北的粮棉大县仙桃市和属于丘陵地区的宜昌县,以及安徽省沿江的和县,沿淮的国家级贫困县寿县和地处江淮之间的全椒县,选择调查的县市,基本上能反映各省的总体情况,在与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座谈的同时,调查组还进村进户了解基层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想法,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尽管近年三省农民增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如何促使农民收入增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问题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与热点,其核心内容是围绕减轻农民负担而展开的农村税收制度、农村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改革,但是,由于农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农地,因此,农业税费的税种、计税基础、税率等均与农地本身密切相关,农村税费制度是建立在农民平均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家庭承包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公共分配关系,与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高度相关,因而,农村税费改革必然会涉及诸多土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税费改革就是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的调整。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仅有宏观经济的稳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消除对农产品的价格控制是不够的。这些国家必须同时引入一整套新的解决办法,其中主要是制度改革和创新,方能实现所期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