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不同行业人群PM2.5暴露水平及金属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drz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济南市不同行业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以及评估通过吸入颗粒物而受到的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利用手持式气溶胶检测仪与PM2.5中流量采样器,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对济南市6类不同行业人群开展PM2.5暴露水平研究,分析不同微环境(学生宿舍、工厂车间、城市街道、学校大门以及住宅客厅)PM2.5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6类人群包括大学生、铸造厂工人、餐厅员工、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学校保安.结果表明,6类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日变化均呈现明显的行业特点,公交车司机与环卫工人的PM2.5平均暴露浓度达到87.7μg·m-3和79.5μg·m-3. PM2.5浓度在某一时段均会出现瞬时峰值的现象.人群PM2.5小时暴露水平总体高于当地空气质量监测站公布数据,车间工人与保安则高出1倍以上.不同微环境下PM2.5中15种金属元素浓度与元素成分占比均略有不同.除Ca、Al、Mg和Fe等4类常量元素之外,Zn、Mn、Cu等元素占比相对较高.部分金属如Cd超过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富集因子分析表明,Cd、Cu、Zn、Pb、Cr、Ni、Sn、Sb等元素主要受到人为源的影响,As、Mg、Ca、Mn元素则同时受到人为源与自然源的影响.健康风险评估表明,Cr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在所有元素中最高.环卫工人的非致癌风险与学生和保安群体的致癌风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为科学评估不同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及重金属健康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科学防控颗粒物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大气污染人群健康流行病学研究中,统计学分析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相关统计学方法的发展为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以期为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线索和科学参考。
自媒体直播以身体实践要素构成镜像叙事与个性感知的媒介镜像景观,直播具身化过程产生意义符号、媒介感知和审美认同,媒介物质功能与具身参与生产创造意义符号,人媒融合创造身体实践和个性感知,自媒体直播通过身体外部特征与内在感知的具象符号,塑造自媒体直播景观维度。媒介景观表现为心灵景观、人设景观和想象景观。意义符号与媒介感知保持叙事镜像与直播主体之间的逻辑对话,渗透出碎片化时间下人媒互构的审美认同。
评估喹啉铜在柑橘中的储藏稳定性、消解动态及膳食暴露风险。在海南、江西2地开展喹啉铜在柑橘中的田间残留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果实样品中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评估储藏稳定性、残留消解动态和膳食暴露风险。柑橘全果样品在-20 ℃储藏180 d,喹啉铜降解率低于10%。喹啉铜在柑橘全果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2~15.1 d。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
大翅绢粉蝶翅面黄白色,两翅脉纹黑色,后翅臀角具淡黄色彩。翅里斑纹较翅面明显,但少数较模糊。雌翅脉黑纹较雄更宽阔,尤其是翅里,由于黑纹的扩张,仅留下一些小黄白色斑纹。
期刊
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地理过程分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复杂的、不确定的地理事物及过程的认知,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师在"环贺兰山地区科学考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创设了"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环境变迁"这一真实情境,从循环、扩散、演变、波动等四个类别的地理过程展开分析,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过程理念的认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往相关研究指出空气污染物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存在关联.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空气污染物的健康影响.然而,在现实环境中个体往往同时暴露于多种空气污染物.基于此,本研究应用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 BKMR)分析了广州市2015-2018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和O3)与非意外死亡之间的联合健
早期研究发现部分包书皮中有苯系物残留。本文根据现有的检验数据,结合使用情景和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建立包书皮中苯系残留物经呼吸途径下的暴露量计算模型,并初步评估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明确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城市设计"控制管理"与"设计引导"两大职能趋向出发,以武汉市江岸区城市设计升级研究为例,明确城市设计管控单元、管控要素及实施引导方法,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城市设计编管体系和以"关注公共空间"为重点的管控要素体系,探索"设计—管控—实施"全周期城市设计的编制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饮用水砷暴露水平,并评价砷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为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4—6月对通州区7个乡镇196个村的自备井进行水样采集,依据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检测饮用水中砷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环境风险评估模型评价饮用水中砷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 采集水样520份,砷浓度为0.00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