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补充演示实验三则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硫化氢的合成及其检验的演示实验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三章第53页和乙种本上册第三章第46页都有“硫的蒸气能跟氢气直接化合而生成硫化氢气体”的内容,但都没有演示实验。为配合课堂教学,可作硫跟氢直接化合成硫化氢的演示实验。1.仪器装置(见图1)2.实验步骤先取一只试管装配成简易氢气发生器。另取二只具支试管,一管中盛1/3容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管中盛硫粉1g,并各配上附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再用橡皮管将三管相连接。并使整个装置不漏气。 I.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of the synthesis of hydrogen sulfide and its testing High-grade chemical species A, Chapter 3, Page 53 of the first volume and Chapter 3, Page 46 of the Ethereum, have “Sulfur vapor can be directly combined with hydrogen and generated. The content of hydrogen sulfide gas, but none of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coordinate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of sulfur and hydrogen direct synthesis of hydrogen sulfide can be made. 1. Instrumentation (see Figure 1) 2.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irst, take a tube and assemble it into a simple hydrogen generator. Another two test tubes were used, one containing 1/3 of the volume of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the other containing 1g of sulfur powder, and each equipped with a single-hole rubber plug with a catheter, and then using a rubber tube. Pipe connected. And make the whole device airtight.
其他文献
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可将作文提到“文学引导”的高度上来。 自《柳眉儿落了》等一系列的优秀中文学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已开始 I think that the re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1988年秋季高中语文第一册新选的课文。这篇亲切感人的怀乡散文,写于1979年5月,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已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受
城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文明时代的到来。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时代到来最早的地区之一,考古部门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和登封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我们不能以形而上学的态度看待教学方法的改革,去片面追求教学形式上的翻新。我认为既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又要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与总结。从实际情况出发
不少同学羡慕我的记忆力,尤其羡慕我背诵古诗词的能力高人一筹。那么,我有没有什么“诀窍”呢?有,下面我介绍几种背古诗词的方法。第一,理解背诵法。即在充分理解古诗词内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前进中的北京远洋渔业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Beijing of
期刊
根据反应方程式:3NO_2+H_2O2HNO_3+NO,可以得出每3体积NO_2溶于水后得到1体积NO的结论。但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制得的不是纯NO_2,而是NO_2和N_2O_4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当它
所谓竞赛式教学法,是把竞赛机制引入教学的一种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们感到竞赛式教学法有许多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我们的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在11世纪左右的百年间高潮迭起,诞生了《福乐智慧》等三大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大力倡导知识理性,并把道德修养作为知识追求中极重要的部分,彰显了自觉的历史
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所谓好的环境,主要是适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环境。中国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生动地表明了先贤对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