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源地青草沙水库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重要的水环境问题,目前有关内陆淡水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研究较多,但对潮汐河口水库的研究较少。青草沙水库是潮汐河口水库,又是上海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通过调研青草沙水库2019年4—12月非咸潮期的水质、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其对水质特征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水库氮磷营养盐由库首至库尾逐渐降低,叶绿素a、透明度呈上升趋势。尽管当前青草沙水库的氮磷营养盐水平较高,但尚未成为库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透明度才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不过,库尾由于流速缓慢且透明度高,浮游植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营养盐的限制。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7种,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优势种较多,且优势种均为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种,水库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华暴发风险。研究结果为青草沙水库富营养化防治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解淮河中游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对淮河中游河段28个断面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淮河中游共鉴定出8门63属128种,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物种数分别为94、77和68,密度分别为0.06×10~6~16.04×10~6、0.47×10~6~41.62×10~6和0.43×10~6~10.79×10~6 cell·L-1,
根据2020年2月和8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10条典型河流水质和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研究该地区河流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穿越城市的河流,其枯水期营养盐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枯、丰水期采集到浮游植物分别为8门113种和8门46种。枯、丰水期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分别为0.55×10~6 cells/L、0.21×10~6 cells/L。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枯水期的绿藻-硅藻型
为了评估海洋酸化和富营养化耦合作用对近海浮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天津市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地球化学指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次性及连续培养的方式模拟自然水华及稳态条件,探究其对二氧化碳(CO2)和硝酸盐浓度变化及二者耦合作用的响应。实验条件设置如下:1)对照:二氧化碳分压p(CO2)40.53Pa、无硝酸盐添加;2)酸化:p(CO2)101.3Pa、无硝酸盐添加;3)加N:p(CO2)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水体的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养殖池塘和外河道进行了采样检测,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池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共检测出了7门67属(绿藻门属数占51%),其中优势属有5门28属,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为最常见优势属(F=1.
<正>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期刊
烧伤通常伴随着免疫和炎症反应、代谢变化,是临床上一种相对常见的危急重症。严重的烧伤会导致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也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从治疗的角度来看,烧伤愈合后皮肤组织功能恢复所带来的外观和心理问题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感染治疗是烧伤患者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耐药菌的增加和局部、系统抗生素用药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探索新的抗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紫外线(ultraviolet,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国内已有大量相关的研究开展,但多数研究涉及范围较为局限。从流域尺度开展浮游植物调查,在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共布设了139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在长江流域一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2属,其中隐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类群。首先对长江流域各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使用LEfSe分析各区域显著富集的物种,然后基于CCA探究了长江流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