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RNA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与非皮损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并阐述差异表达基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2016年7-10月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门诊收集5例汉族AD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组织,运用二代高通量RNA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进行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候选基因在皮损和非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10个样品测序平均获得10.96 Gb数据,共检测到21 729条基因,其中19 268条为已知基因,2 545条为预测的新基因;共检测出23 153个新转录本,其中18 889个属于已知蛋白编码基因新的可变剪接亚型,2 545个属于新的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本,其他1 719个属于长链非编码RNA。78条基因在皮损和非皮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7条在皮损中高表达,11条低表达,包括已知与AD炎症(CXCL1/2/8、IL6/IL1β、MMP1、SERPINB4、S100A2、GZMB、OASL、OSM)、屏障(KRT16、FABP5、CYP1A1)、角质形成细胞分化(IL-20)等相关的基因。GO分析显示,72条差异基因获得功能注释。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到132条信号通路中,其中13条通路显著富集,包括白细胞介素17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qRT-PCR结果显示,候选基因CXCL1、KRT6A、IL36A、SERPINB4和PSAPL1的mRNA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

结论

本研究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AD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重要调节信号通路,发现汉族AD患者白细胞介素17通路最为富集,为深入探讨AD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Rosai-Dorfman病又称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首选手术,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局部封闭治疗,光动力治疗和激光免疫疗法也是很有前景的局部疗法。传统的系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阿维A等;对CD20阳性的Rosai-Dorfman病,利妥昔单
临床中,特应性皮炎(AD)相关食物过敏的诊断存在不规范及过度诊断的问题,而由此导致的不必要饮食回避对儿童健康具有潜在影响。与IgE介导的经典食物过敏不同,AD相关食物过敏可表现为非湿疹样表现、独立的湿疹样表现及混合型表现。AD患儿食物过敏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包括详细过敏史和喂养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特应性斑贴试验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对合并食物过敏的AD患
患者男,38岁,头皮多发性丘疹3年,伴瘙痒、刺痛。皮肤科检查:头皮多发红色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棘层稍增厚,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以密集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肥大,部分突入管腔。诊断: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使用Nd:YAG激光治疗1次后,皮损全部清除,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5个月随访时皮损无复发。
患者男,23岁,双足底反复糜烂、疼痛10年,行走困难半月。皮肤科检查:患者全部指(趾)甲肥厚,呈黑褐色,甲远端隆起,甲下有硬性角质样物质填充。双足底角化明显,浸渍呈乳白色,双足跖及侧缘见弥漫性丘疱疹,散在糜烂面,手腕及额部见水疱。前臂、肘部伸侧散在毛囊性丘疹及细碎脱屑,舌表面弥漫性白斑。符合先天性甲肥厚临床表现。抽取患者及其父母、祖母外周血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及其父亲存在先天性厚甲
目的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在缺失型X连锁鱼鳞病(XLI)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NV检测的3 616例案例资料及7例鱼鳞病患者或家系单基因检测资料。3 616例样本包括2 891例孕妇产前检测样本(主要为羊水,部分为胎儿绒毛,极少数为脐血样本)和725例其他受试者的外周血检测样本。分别提取羊水细胞和外周血等基因组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0-9~10-5 mol/L他克莫司与人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24 h后,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人角质形成细胞PA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Fluo-4钙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激活PAR-2后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明确大气颗粒物PM2.5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中皮肤屏障相关蛋白和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5例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分离培养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0(对照组)、10、50、100、200 mg/L PM2.5分别刺激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24 h,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50 mg/L PM2.5处理原代角质形成细胞0、3、6、9、12、18和24 h,以只加培养基的孔作为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