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依恋理论对亲密关系的思考——以《甄嬛传》“三姐妹”为例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密关系与人们儿童时期形成的依恋有关。而且,不同的依恋类型还会影响亲密关系的质量。本文基于依恋理论,参考国内外近十年来在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以《甄嬛传》为例,从剧中甄嬛、沈眉庄、安陵容“三姐妹”的关系出发,对不同的依恋类型和亲密关系作简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依恋对日后的亲密关系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希望此结果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儿童依恋的重视。
其他文献
<正>古诗文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而热爱古诗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样的精华文化呢?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法更有成效呢?余文森教授主张的“读思达”教学法,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思想,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思考、表达的关键点。看似简单的三个方面,实则蕴含深刻的内涵。小学生正处于求知若渴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是各种学习
期刊
露水的形成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是进一步量化水循环和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依据。为探明露水发生规律,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连续3a观测了每30min气象资料和表层土壤水分,用叶片湿度传感器测算了露水量。结果表明:该区年露水量可达 56.4mm,75%发生在6—10月,最大月露水量和日露水量分别为13.4mm和0.8mm,主要发生在03:00-08:00;露水发生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范围分别为-4.9~24.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中牟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提质。既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又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配套产业,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支撑”。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省委“十大战略”之一,标志着文旅文创融合上升到河南省委战略,纳入了高质量
文章综合文物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视角,通过辨析文物年代属性与当代坐标、实体空间与功能空间、当代功能与权属性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含义,构建文物属性及相关文物价值、功能和效益概念链,以期融合价值认知和价值实现,形成文物认知、保护利用和管理治理的多方对话基础。多方既指多学科,也指文物客体和主体的多重关系。在本体论上,文物属性包括时间维、空间维和性态维。文物价值加入人作为主体的认知
<正>财资[2021] 84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文物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文物局:为规范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
期刊
读思达是指由阅读、思考和表达共同构成的学习环节,简练地表示出各个学科的一般学习规律,同时,读思达模式在不同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预习导读单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读思达的教学框架完善预习导读单的设计,并借助预习导读单落实和优化读思达的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读思达模式和预习导读单的概念,并探讨读思达模式与预习导读单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读思达模式与预习导读单设计优化的相互作用,以
土壤有机碳对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的贡献可以达到25%,提高土壤碳储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土壤有机碳管理和精准的模型预测依赖于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清晰认识。然而,土壤有机碳的长期保存机制、来源和环境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本文系统评述了土壤有机碳稳定(生化难分解性、矿物保护和团聚体保护)和形成(腐质化、微生物效率-基质稳定框架和微生物碳泵理论)的前沿理论和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土壤碳循环模型的
文物属性讨论"文物是什么",身份则讨论文物和他物的关系和地位。确立文物资源和文物资产的独立身份,意味着文物从传统专业身份向更为多元开放的社会身份转换,有利于得到国家法律和体制更有效保护,有利于在当代发挥更大贡献。文物资源和文物资产存在动态转化关系。物权性态反映资源和资产之间的转换程度。文物资源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文物资产处于民法意义上完整状态。文物资源和文物资产在国家总体资源和资产中存在身份认同危机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存在着适用前提不一、文书说理模糊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统一的尺度的缺失导致的理解上的分歧和偏差。为了深入挖掘“不良影响”条款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其要义,需要从法解释学的视角出发,探究立法本意,以《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搭建桥梁,合理把握界限:“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应当区别于特定民事权益;将“不良影响”条款置于整个民法的体系之下,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