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ngSCADA软件在引水工程调度中心的应用

来源 :云南水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云南省蒙开个地区河库连通工程KingSCADA调度监控系统,采用KingSCADA组态软件完成引水工程中输水管道安全监测子系统、梯级调水水量平衡子系统、GIS地理系统子系统(二维)、图像监控子系统、闸(阀)门控制子系统、调度语音子系统的调度一体化平台建设,叙述了调度监控系统中系统构成、网络拓扑结构、通信方式、底层数据采集、监视与控制、现地控制单元LCU的功能和配置,展示出案例实际效果,实现引水工程智慧水利建设的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储气库注采井油管是注采气过程的双重通道,因储气库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注采气量大、运行时间长、强注强采及多周期注采等特点,油管长期处于复杂的力学环境中,极易发生屈曲行为,导致失效风险升高.为此,结合气藏型储气库运行特征,建立多周期注采条件下储气库油管屈曲受力和变形量理论模型,并以某储气库实际注采井为例,开展油管屈曲行为判断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油管在内外压力、温度效应及膨胀压缩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屈曲变形,最大屈曲程度可从正弦屈曲发展为螺旋屈曲.②在注气过程中,油管一直受拉力作用,未发生屈曲行为;在采气过程中,油管
油气田集输管道因腐蚀导致的微泄漏信号提取和识别是泄漏监测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针对淹没在管道噪声中的微弱泄漏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白化滤波的天然气集输管道微泄漏定位方法.以某油田天然气集输管道为例,采用自适应白化滤波算法消采集信号中的除低频分量,进而对泄漏定位公式进行优化,通过互相关方法计算管道上、下游信号的延迟时间,得到泄漏点位置.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方法,白化滤波处理后的信号功率谱趋于平坦且接近白噪声,信噪比提高约4 dB,可检测到管道中的微弱泄漏信号,泄漏点定位误差为2 m,建议进一步开展在不同介质、
MEMS压电振动台能够实现微米量级的精密机械振动,应用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片上标定.然而,由于压电陶瓷和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MEMS压电梁在制造成形后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会引起MEMS压电梁的翘曲,并导致MEMS压电振动台存在初始位移.为分析初始位移对MEMS压电振动台的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残余应力与压电梁变形间的关系,以及压电梁变形与振动台初始位移间的关系.将初始位移量引入MEMS压电振动台的振动模型中,讨论不同初始位移(10、20、30 μm)MEMS压电振动台的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
储罐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行为会对大气环境、社会经济、罐区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以面向储罐碳排放溯源的油气蒸发扩散研究为脉络,从理论、实验及模拟3方面归纳总结了储罐油气蒸发扩散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罐内气液相变、气相中的油气传质及气体扩散的潜在机理;通过对现场实测及风洞实验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罐内原油的温变特性、车船装油作业的油气排放、储罐结构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利用直接数值模拟(DNS)、雷诺平均模拟(RANS)、大涡模拟(LES)等方法,针对不同因素耦合作用下油气的气液传质、
为充分挖掘管道内外检测数据的有用信息,以管道内检测数据为基准,将其与外检测数据对齐,形成以位置信息为基准的内外检测对齐数据库,进而明确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依托某天然气管道工程,利用内外检测数据对齐方法实现了数据对齐,并对管道腐蚀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开挖验证,结果表明:该管道阴极保护状态良好,土壤电阻率和交/直流杂散电流使外防腐层破损点处形成腐蚀的可能性小;开挖验证证实在管道外壁存在金属损失处和管道外防腐层有破损处均未发现腐蚀行为.内外检测数据实现对齐有利于研究外部环境对管道安全的影响,进而完善管道完
降膜流动蒸发是液化天然气工艺中绕管式换热器的核心传热方式.为了研究不同雷诺数、管外径及管间距对烷烃类介质降膜流动管间流型、液膜厚度等参数的影响,基于VOF两相流模型和Level Set两相流模型的耦合模型,进行降膜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同时搭建可视化实验装置,对数值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得到了适用于烷烃类介质的液膜厚度计算关联式.结果表明:雷诺数和管外径对液膜厚度分布影响较大,当管外径为4 mm时,在较大的雷诺数范围内(340~1 700),降膜流动的液膜厚度均匀,稳定性较差.研究成果可为
星敏感器是卫星高精度空间姿态测量与飞行控制的关键仪器.针对低阈值星等、大视场等特殊需求,设计了焦距55 mm,相对孔径1/1.1,视场角17° x17°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基于无热玻璃图方法,通过光学玻璃材料与机械结构材料的温度特性匹配优化,实现了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完成两级遮光罩与挡光环的消杂光结构设计,利用非序列光线追迹完成视场内成像光线鬼像分布与视场外杂散光仿真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各视场弥散斑半径RMS小于4.5 μm,2×2像元内能量集中度≥96%,-35℃~45℃大温差下各视
根据IEC相关标准,采用重复脉冲和正弦电压测定变频电机绝缘系统PDIV,是评估低压散绕变频电机绝缘性能的关键手段.然而,现行IEC标准难以识别定子绕组绝缘薄弱点.对此,联合重复脉冲和正弦PDIV离线测试技术,提出定位变频电机绝缘薄弱点的“三步法”:首先采用重复脉冲电压测定电机匝间绝缘PDIV;然后利用正弦电压测定相间及主绝缘PDIV,并与匝间PDIV对比,确定电机绝缘薄弱点;最后通过测试电机在不同接地方式下的PDIV,可定位绝缘薄弱点是否位于定子绕组首端.另外,通过定子绕组电压分布仿真、3个商用电机薄弱点
折射率作为光学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光学参数之一,对系统的光学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厚度与折射率所组成的光学长度直接影响双折射器件在光学系统中的时延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激光频率分裂效应的折射率/厚度双参量测量方法.该系统通过对插入激光腔内的双折射器件进行旋转,利用频率分裂效应对不同角度的器件的双折射参数进行测量.基于双折射器件中的折射率椭球,建立相位延迟、折射率、厚度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拟合计算得到器件的折射率/厚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系统对双折射元件的厚度测量误差为210 nm,本征折射
采用集成光学技术,设计与研制出了一种用于大电流测量的集成光波导电流传感器,器件体积为78 mmx18 mmx9 mm.对带有多环形天线和调制电极的传感器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传感器的三维模型,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传感器可用于脉冲大电流的测量.搭建了脉冲大电流测量实验系统,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时域波形与Pearson电流互感器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时域波形相比,波前时间Tf 和持续时间Td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977 5%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