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演变、特征与启示——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探讨近七十年来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历程,发现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结合农业产业需求不断调整,并由单一专门化向全面多元化发展;课程结构逐渐清晰,呈现农科特色;课程学时“两降一升”,支撑人才全面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拓展,但专业教育课程与产业发展结合略显不足;实践教学逐渐区别于理论教学形成独立体系,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优化教学目标,并以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中心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我国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优化培养目标,推进培养目标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完善课程体系,体现农业产业发展前沿特点;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支撑度.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为世界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持续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结构调整、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等经济形势的新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特征,在供需平衡、政策实践、结构设置、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结构配备、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调整,为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发展提供思路.
学术型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而学术研究的本质就在于学术创新.通过对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的内涵、过程要素、现实藩篱的深入探析,提出实现学术创新“厚基础、重交流、求创新、强动机、重机制”的可行路径,即以扎实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基”、以全面充分的学术交流为“径”、以高效优质的学术创新为“顶”、以学习动机为内在驱动力、以保障机制为外部助力器.
基于激情的二元理论模型和积极情感拓展建构理论,以606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大学生学习激情、应对方式和积极情感体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和谐学习激情与问题解决取向应对、积极情感呈正相关,与回避取向应对、消极情感呈负相关;强迫学习激情与回避取向应对、消极情感呈正相关,与问题解决取向、积极情感呈负相关.应对方式在学习激情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和谐学习激情;与此同时,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正视困境、勇敢面对的积极品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与关键,纵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发展,其专业界定、职责认定、人才培养、结构配置、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内涵建设都在不断完善与改进,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队伍专业化建设依旧存在许多挑战.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理应讲究协同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只有认清自己与高校、与其他教师队伍、与学生的关系,明确与认可自己的身份,摸透如何在大德育环境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专业化建设才能实现新一轮的内涵式发展.
大学生社会态度作为社会的晴雨表,表征和影响着当代社会转型过程.文章采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首轮数据,从个体、经济、社会、政治等维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及其微观影响因素.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较为积极,社会满意度、个体幸福感和社会公平感均较高,政治参与感则较为中庸,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社会冲突观较为负面.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呈现出群体异质性,家庭背景更好、普通大学、低年级的大学生持有更为积极的社会态度.在个体和家庭之外,大学的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以及社会实践均对大学生的社会态度有重要影响,良
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在线平台选择贴切度不高、学生有效参与在线教学能力欠缺、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尚待提高、在线教学师生有效深度互动不足等诸多挑战.为提高在线教学有效性,进而推动在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创建在线教学共同体、构建在线教学生态系统、建立在线教学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身份的双重性,其师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具有重要的价值,如辅导员师德影响的双重向度、辅导员德行的示范效应以及辅导员师德超越于利益主体的共生网络等.高校辅导员的师德评价对于其师德养成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然而,当下高校辅导员师德评价存在诸多亟须破解的困境,如评价价值倾向重工具化而轻人本化、评价主体倾向一元化而忽视多元化、评价方式倾向简单化而忽视系统性、评价目的 倾向鉴定性而忽视发展性等.基于此,文章对走出辅导员师德评价困境的路径作出如下探析:遵循道德发展阶段论,开展分层分类发展性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高校纷纷开展在线教学,如何从大学生视角来评价其服务质量,是需要被关注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构建在线教学服务质量属性研究模型;采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得到教师在线教学服务质量、在线教学平台服务质量、在线教学资源服务质量、在线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等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在线教学服务提供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财经院校法学教育应当亲近财经,但目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法律、轻财经”“重共性、轻个性”现象,不能满足新时代依法治理的需要.应当根据专业类别和职业目标,从课程和课堂两个层面差异化配置法学教育内容;应当紧扣财经,重视财经法规的教学,培养具有财经素养的法律人和具有法治思维的财经人;应当完善路径,将财经实务引入课堂,构建“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培育复合型法治人才.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由于存在价值冲突、行为冲突、利益冲突以及目标冲突,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理念碎片化、主体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参与碎片化等实践困境.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思想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应构建信任机制、协调机制、整合机制、参与机制等“四位一体”的整体性行动路径,从而夯实课程思政价值支撑,推动课程思政协同共建,强化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塑造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