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流、反阐释与形象化——论詹姆逊的后现代媒介观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问题在詹姆逊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一直居于要位,也是其把握时代症候的重要依托.詹姆逊提出当代媒介编排在流量经济的操控下具有总体流的特征,媒介所生产的文本多为无深度的符码嬉戏,而媒介传播的形象化则导致现实世界的退场.借鉴詹姆逊的后现代媒介观,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商业逻辑宰制下当代媒介的生产机制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詹姆逊后现代媒介思想进行开掘,不仅能为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多维度接受与阐释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也能为当代媒介研究引入新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资源,从而极大地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适用性与指导性.
其他文献
基于我国2015—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拆借数据,采用债务排序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研究发现:(1)资产规模越大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就越大的结论并不总是成立的,关联程度高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不一定就比关联程度小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高;(2)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程度与其资产规模和关联性程度间均存在指数型函数关系,系统重要性程度高的金融机构往往具有资产规模大和关联程度高的特点;(3)整体而言,我国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类型主要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但不能忽视保
疫情的常态化使得我们无法回到前疫情世界,这意味着一种与病毒共存的“世界性”基础的颠覆以及被疫情改变的伦常日用.后疫情世界的“非伦理性”到“伦理性”世界的思想重构,即规范秩序的重构,成为紧迫的学术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术资源下的重构包括两个层面:其一,从伦理世界的规范性依据来看,规范秩序是“伦理性”规范,重构是建基于“伦理性的东西”即对于特定共同体来说的“具体的现实”之上;其二,从伦理世界的“国家-社会”结构来看,世界秩序是“规范性”的,秩序重构一方面是要把政治国家层面的信任(伦理性东西)上升为民族共同体的文
意大利麻醉、镇痛、复苏和重症医学学会(SIAARTI)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布了一份临床伦理建议,用以规范和指导意大利的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困境中对Covid-19患者的重症治疗.该文件旨在“使最多的患者受益”,要求在紧急事态中诉诸一种生命功利主义.它以“最大治疗成功机会”和“最长预期寿命”为标准的效用原则作为第一原则,辅之以对相关者“伤害最小化”的补偿原则,两条原则构成了生命功利主义的决策和行动框架.尽管“生命”和“功利主义”常常互不相容,但仔细的慎思发现生命功利主义却是在病毒大流行时期向人类开放的可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在养老福利供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和动机理论,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老年人家庭经济支持的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中有53.5%的老年人收到非同住子女的家庭经济支持,农村老年人收到非同住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但其获得的经济支持额度低于城镇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是否能收到家庭经济支持受老年人需要结构、家庭结构、社会文化、环境结构以及代际支持交换等因素的影响,且养老金、家庭居
有效金融政策及其作用的恰当发挥,需要以相应的技术、社会结构和资源分布为前提条件.金融政策危机应对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条件和结构约束,还可能带入、积累、助长、加重风险,衍生新的危机,甚至扩大风险与危机在社会中的传导.企业生态是金融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与场域,同时金融政策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生态.以企业生态为经验考察对象,分析其中不同类型企业身处危机时对金融政策的不同诉求,面对同一金融政策时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的企业生态及其可能的变化;把握好其中的规律,有助于更具体地分析中国金融政策发挥作用
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奋起革命,并顺应历史大势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救国大业,这是自觉遵循群众史观进而正确解决了“为谁革命”这一政治问题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背后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自觉遵循和对民心的自觉顺应,即使是其经历曲折,也有冷战等客观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发展奇迹,是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唯有确立对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的科学态度,全面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心竞争力越强,企业业绩表现越好,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结合杜邦分析法模型研究发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销售净利率来实现的;区分核心竞争力种类后发现,品牌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竞争程度、内部公司治理及产权性质对核心竞争力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当企业外部环境竞争越激烈,公司治理水平越好,企业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时,核心竞
近代中国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中国的史学、文学、哲学、美术等皆在不同程度上踏上了现代化的征程.在西学东渐以及“史学革命”的潮流促动下,中国美术史学在引进与模仿、固守与创新的渐变过程中实现了向近现代化转型.以陈师曾、潘天寿、滕固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者,深受日本以及西方研究模式的影响,把国外美术史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对于启迪、促进中国美术史研究现代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以郑午昌、傅抱石、胡蛮等为代表的近代美术史家立足中国文化本体地位,坚守中国美术本体化的基础,同时吸收西方的学术方法,突
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不过,“黑箱”属性是其走向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通过法律制度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应对医疗AI的“黑箱”难题.转变规制思路,重点运用临床试验、真实世界研究等其他方法管控医疗AI之风险.从对算法解释的规制转向对算法透明和可追溯的规制,从对算法本身的规制转向对算法之外的其他环节和要素的规制,并契合医疗AI“非锁定”之特性,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规制体系.同时,平衡好监管安全和技术创新之关系,防止规制过度,应适度“温和”上市前的监管措施,在特定情形下豁免审批或加速审批,将监管重
范仲淹继承了我国古代士大夫重视名节的优良传统,在宋初士风因循保守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对老庄“无名论”思想的深入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儒家先贤前圣重视名教的历史总结,形成了既符合儒家精神又具有时代内涵的名节观.范仲淹的名节观,批判了老庄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名”的极端立场,主张把个人名利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相结合.以此名节观为指导,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庆历一代新型士人“大厉名节”,敢于“直言谠论”和“感激论天下事”,这对于培育宋代士大夫所具有的忠义之风,对于北宋儒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