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法》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08年世界发展进程极不平凡。俄格军事冲突令世界震惊;北京奥运成功举行启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前所未有的高频深度复杂互动;全球资源、能源和粮食价格震荡犹如过山车。2008年国际形势发展有三大看点: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百年一遇金融海啸,拖累全球经济走低下滑,促使20强首脑聚首华盛顿共谋全球金融经济改革良策;国际战略格局经历世纪性转型,国际关系紊乱而复杂,权力真空与政治低效的系统性缺陷不容低估;国际安全秩序向多重复合型转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联动,中国塑造和谐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
本文从麻生政府的外交方针切入,考察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文章认为,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主要应对三大地缘政治难题——东盟共同体建设弱化日本对东盟的影响;日本推进日美同盟的“开放性变革”与东亚正在形成的地区性安保机制产生矛盾;东亚合作的“10+3”与“10+6”框架之间的矛盾。文章分析了日本亚太外交战略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解读其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以期有助于提升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日本亚太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期刊
围绕实力观和实力战略的热议源于全球化推动的世界历史性变迁。较之硬战略,软战略日益显示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软战略包括软、硬实力两个方面,其核心要素是硬、软实力的正向软使用。软实力本身不是万能之药,其作用有限,在推进软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防止片面夸大软实力的重要性而忽视硬实力的发展,防止片面的理想主义情绪。今后要吸取以军事和征服为硬对抗轴心的美国硬战略的教训,在传统硬战略的基础上推进软战略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软战略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中国必须强调在7个领域内的重点,特别需要加强硬实力软使用领域的有效对策。
2008年11月22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对外关系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蔡拓教授主持了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
2008年10月15-18日,由中国非洲史学会主办、山西大学和山西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中非关系与当今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内地和香港共4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经济界人士、援非志愿者以及在华非洲友人等总计2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以主会与分会的形式次第展开,呈现出中国非洲研究的多维度、多面向特点。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要议题之一,对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欧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新动力。气候变化议题反映出欧盟对华政策取向的变化,欧盟对华期望在不断提高,对华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奥巴马当选总统成为美国政治史上引入注目的跨时代事件。他的当选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首要原因是共和党的糟糕政策迫使“走投无路”的选民转向奥巴马;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奥巴马本人的杰出表现。此外,这也是美国民主政治进步的结果。
2008年5月初,缅甸遭受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袭击,损失惨重,救灾援助问题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在缅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差别很大。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浓厚的对缅政策,将救灾问题政治化,力推制裁,促缅变革,但未能如愿。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对缅奉行温和外交等务实政策,效果明显。对照之下,美欧的对缅政策显得激进、偏颇,迫切需要调整。正反两面的事实表明,只有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加强协调,才能使缅甸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奥巴马当选总统是美国的历史性事件。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有美国社会几百年来融合发展的必然性,也有近期伊拉克战争和当前美国次贷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偶然性。民主党新政府和国会很可能给伊拉克战争、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一些较为重要的变化。但美国内政外交是否会出现、是否有能力实现重大改变是个不确定的问题。美国家长远走向仍可能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