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一家人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金峡镇,韩文新在庙上渡口驾船帮乡亲们渡汉江。
韩宝成正在帮助村民推着摩托上岸。
韩文新在船上等待乡亲们渡江。艄公的工作单调寂寞,当地已很难找到愿意从事该职业的年轻人。
韩宝成(中)在收取船费,每人每次3元。
韩文新在庙上渡口等待乡亲们渡汉江。
韩文新(右)在渡口迎接乡亲上船。

  7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金峡镇韩庄村民黄先生赶集归来。他要回到家中,最近的路径是渡过汉江。
  在汉江边上,他很快就坐上了庙上渡口的一只摆渡船,不一会儿,这只不大的船只就从南岸漂过上百米宽、湍急的汉江水面,到达了对岸。这座庙上渡口已有百年历史,船上的摆渡人是韩庄村当地人,也姓韩,他们家在这个渡口做摆渡人已经有五代了。如今,在这摆渡撑船的人叫韩宝成,他前年才从老艄公、他的爸爸韩文新手中接过这个挣钱不多,但关乎韩庄村上千名群众到对面黄金峡镇政府办事,或到镇上赶大集、采购生活必需品的一条里程最短的重要水路。
  1961年,不满12岁的韩文新就开始跟着爷爷在庙上渡口学摆渡,每天,他们要来回运送200余人次过河。乡亲们对于摆渡人赞不绝口,让童年的韩文新就憧憬着成为一名摆渡人。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下,他的驾驶技术突飞猛进,17岁那年,韩文新已是庙上渡口的正驾长了。
  1970年,韩文新爷爷去世后,21岁的韩文新一度无法从悲痛中摆脱出来,他甚至放弃了摆渡。在那之后,村里先后找过5个人接手做摆渡这活儿,可最终都因收入少、生活寂寞等原因而放弃了。6个月后,在乡亲们的积极动员下,韩文新重新回到了渡口做起了摆渡,没想到,这一接手就干了50年。韩文新始终牢牢记着爷爷的教诲,边摆渡边学习,他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情,总结摸索出了渡江的13条航线,水深水浅、浪高浪低、弯大弯小,载多载少,走哪条航线,他都是胸有成竹。
  “有钱过河,无钱也过河”是韩家的祖训。韩文新坚持为当地群众提供安全廉价的渡江服务,碰上家庭困难的,就分文不收。村民们如果有急事,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要是有人回家,到家门口了,却过不了河,我就算待在家里,心也难安。他们需要我,我觉得这就值了。”韩文新质朴的语言表达心中装满着那份真诚的乡情。这些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别人家里都忙忙碌碌地准备过年,韩文新却一整天都待在渡口上,迎来送往,一直要坚守到夜里。据了解,韩文新从1961年摆渡撑船至今,迎来送往的村民多达300多万次。
  2018年,韩文新在摆渡时,不慎扭伤了脚。而且,这么多年摆渡生活,造成他的右肩膀疼痛难忍,胳膊都抬不起来,于是他就想把摆渡撑船活计交给二儿子继续做。但儿子儿媳当时远在南方打工,为了不使摆渡的事耽误乡亲们出行,韩文新硬是把儿子叫回家来,让他学习撑船摆渡技巧。目前,韩文新儿子韩宝成已经接受父亲的摆渡工作,依然像家中祖上四代人那样,为村民提供摆渡服务,续写难以割舍的那份乡里乡亲情怀。
  据悉,在汉江洋县段,共有19处渡口,30只渡船,载重150吨。2019年,这些渡船运送9.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仅运输1.5万人次。
韩宝成(中)在家里刚端上饭碗,就有人从渡口打来电话,说要乘船渡江。
韓文新(右)、韩宝成在检查船上的救生衣。
韩文新(左)、韩宝成父子在检查船上海事部门配备的救生装备。
韩文新驾驶三轮车回家。他家在距离渡口2 公里的山上,他靠这辆三轮车随时往返渡口。
韩文新、韩宝成父子一起攀爬山间小路回家吃饭。
其他文献
1  你从遥远的星星上返回,你已经不记得你是谁;但是你看见我时,露出黑夜苏醒的眼神。  白月亮照着你,薄薄的光遮覆你的前额,却映现:你曾居住的地球,降落的那场雪。  灯光被打响,如微寒的泉声;指尖上的记忆清明,亦晃动,叠加于你的身影。  2  暂时没什么可说明。就在身边了,大地的裂隙被缝合,不断上升的白昼开放湛蓝的天空。  絮语如织,自然妥帖的帘子,挂在风的侧面,轻轻飘动……  得以安坐的人间,依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雨  正在画画,没画多久,忽然听到“当”的一声巨响。这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分外刺耳。我闻声看去,只看见桌脚旁,有个淡黄色的盒子,周围有一些散落的彩笔。我看着淡黄色的盒子,觉得有些眼熟。突然,我感觉后面有人在盯着我,我转过身,只见班里的人正齐刷刷地往我这边看。他们知道了声音的来源,不满地瞪了我一眼,又继续做自己的事了。我捡起盒子,把笔统统塞了进去。“嘿,你把我的笔弄掉
崭新的天际线  哑河,大名严家河,原为长江支流华容河东南支的一支,源于治河渡镇上高桥,弯弯曲曲、粗粗细细、轻轻松松向东延伸至丫杈河,忽作临盆孕妇屈膝状,分别注入华容河南支与北支,再流经层山、罐头尖……仿若久未回家的野孩子欢快地一头扎入烟波浩渺的东洞庭……  眼前倏忽浮现另一画面——  一位朴素、腼腆、窈窕、胸脯微凸的水乡少女,在穿射依依杨柳的丝丝日光中,摇曳着乌黑发亮的长辫,沿河徐步。这辫子自圆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终化为这落红。——题记  一滴泪打湿满江清雅,我轻轻合上书,思绪万千。微风拂过,我微闭双眼,不知不觉,两行清泪滑过我的面颊。倚门回首嗅青梅  倚西窗,斟清茶,對明月,缄默不语。让自己的思绪缠绕回那青瓦、飞花、冷月的情愫中。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名动京华,她的文字是一幅典雅并富有深意的画作,而她是那个临水照花
【摘 要】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教学方式核心要素在于点到即止的写前指导和启发思维的写后讲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由评写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教学 主体性 自主写作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式相对保守,对学生写作构思、语言组织、文字修改等自主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关注,从根本上来说,这其
花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树,我们学生也离不开自己的老师—吴老师。在我们眼中,吴老师像一本字典,一本谜语大全,一本儿童故事书,一本笑话大全。  说吴老师是一本字典,你可别认为我说大话。只要问他一个字,他就能给你说得很完整,笔顺呀,组词呀,本义呀,现义呀,他都能给你说出来。他编的《成语大连环》里有数百个成语,我们班不少同学都在背。  吴老师是一本谜语大全。他知道的谜语可多了,没事的时候他还会领着我们将
1984年,中国与邻国在云南麻栗坡老山、者阴山一带爆发了边境冲突。一批军队作家到前线采访,我在其中。  当时,我正在调查军队中婚姻问题,想就此写一篇论文。到参战部队,我也侧重这方面调查。我到了许多单位,吃惊地发现:参战部队中凡有未婚妻的官兵,战前大多都吹了。有一个女大学生给未婚夫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父母说,‘你要牺牲了倒也罢了,假如你断了条腿,或少了一只胳膊,那怎么办?’”有一个连队进攻作战
“就是这双脚把我害成这样的,不是的话,我也能工作,你的父亲也不会嫌弃我,我这一辈子就是被毁在这双脚上!看着你们的脚平展展踏在地上,该有多舒坦。好好的一双脚,偏要给你弄成这个样子,这种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结束!”  这是84岁高龄的母亲说了一辈子的话。母亲陈好明,生于山丹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七八岁的时候就被她的母亲裹住了和身体一样疯长的小脚。七八岁的母亲承受不住缠足的痛苦,常常在夜里偷偷把缠脚布撕开或是剪
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出城不远,绕过几幢灰色的建筑物,小山的轮廓便清晰了。  目光所及处,田里的,土豆、蚕豆的青苗,皆精神饱满,油菜花早已结荚。竹篱旁那一丛豌豆,花正开着,紫色如蝶的花瓣轻盈地在小风里摇晃,叶片缀满雨水,几个青青的小豆荚挂在藤上诱惑着我,忍不住摘来尝,有些甜,有一些植物才会有的清香。如果能久居乡村,最惬意的时光,应该是此时吧。農忙还未开始,村里村外,四下里走一走,恬淡舒适的气息弥
新學期开始了,班主任问豆豆:“你幸福吗?”  豆豆说:“我不姓‘福’。”  豆豆肯定的语气让老师感到惊讶:“你为什么不幸福呢?”  豆豆低声说:“唉!老师,就算我跟我妈姓,也只姓‘吴’,不姓‘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