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不同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候水文要素的响应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滇西地区两个不同海拔采样点的云南松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研究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和水文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滇西云南松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径流量的影响,其中高海拔(2413.3 m)云南松径向生长受夏季高温的制约和季风季节径流量影响,而低海拔(1062.6 m)云南松径向生长受生长季的降水量和全年径流量影响.滇西高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受温度阈值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低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响应,在20世纪80年代均受到东亚夏季风的减弱而出现波动.滇西不同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与亚洲夏季风活动及厄尔尼诺存在联系.
其他文献
为探讨杉木径向变化的季节动态及其气候响应特征,利用径向生长仪连续2年(2016-2017年)监测了江西中部杉木的径向变化过程,分析了径向变化的 日动态、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日径向昼夜变化呈白天收缩、夜间膨胀的格局;2017年径向生长开始时间比2016年提前一个月,但旱季持续的水分亏缺使生长季也早一个月结束;在主要生长季内(4-9月),无论湿季与旱季,径向增长量与降雨、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呈显著负相关,而水分亏缺量的气候相关性与径向增长量相反;旱季
目标异常节点的特征存储时序延迟较高,导致路由分组数据绕行功耗过高;当前的通信负载异常节点绕行路由算法无法计算路径权值,导致路由功耗较高.为此,本文提出超远距离光纤通信负载异常节点安全绕行路由算法.基于超远距离光纤通信线路,计算端口负载路径权值,根据权值大小判断目标异常节点位置,并建立安全绕行分层结构,以此确定异常节点绕行的最佳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的路由分组数据绕行功耗最高为11.0 W,该数据证明了数据路由功耗较低,所提算法应用效果良好.
大兴安岭是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是该地区最为重要的树种,研究它们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可以为预测气候变化下我国北方森林动态提供科学依据.在大兴安岭地区选择6个样点共采集兴安落叶松树轮和樟子松树轮样芯451个,建立了 12个标准年表.比较了 1900年以来树木径向生长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样点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运用线性混合模型探讨温度和降水对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年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滑动相关对比两个树种生长-气候关系的时间稳定性.结果
根据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镜头的使用需求,以“非相似”成像原理为基础,设计了一款双波段CCTV鱼眼镜头.系统工作波段480 nm~850 nm,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双波段成像,可实现昼夜监控.镜头F数1.8、视场角1800、焦距1 mm、光学总长7.76 mm,具有大相对孔径、大视场角、小型化等特征.采用7组9片式反远距结构,无特殊玻璃、无非球面,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化程度和加工制造成本.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选取1/3英寸CCD作为探测器,在奈
基于树轮年代学手段,建立了岷江冷杉和方枝柏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以及混合树种年表,研究川西地区理县凉台沟两种针叶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混合年表中包含了 2个单个年表的共同气候信息,其信噪比和样本总体解释量均高于单个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3个年表对气候要素的响应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均对温度响应敏感,尤其是方枝柏最为敏感.相对湿度在5、10月对两树种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降水.1994年升温突变后,岷江冷杉宽度年表与月均温的相关性变化最
氨气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气体之一,其浓度检测结果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为准确检测氨气浓度,必须对温度的影响进行修正.该文将遗传算法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相结合,对氨气检测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搭建了296 K~328 K温度下的氨气检测系统,采用遗传算法对氨气检测结果进行温度补偿.结果表明,通过实验获得的温度补偿模型可有效消除温度对氨气检测的非线性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在328 K温度下,44×10?6氨气检测结果的误差降低了26.97%,随着温度变化,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8
利用Vaganov-Shashkin模型对呼伦贝尔地区4个样点的沙地樟子松标准化宽度年表进行模拟研究,在2000年以前时段拟合度较好,而2000年以后时段拟合度较差.进而选取2000年以前的模拟结果进行径向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主要的生长季为每年的5-9月,温度对每年樟子松生长初期与末期具有显著影响,而在树木生长季旺盛期,土壤湿度的不足是制约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极端窄年树木径向生长速率受土壤湿度的影响较极端宽年明显,生长季中期7-8月树木径向生长速率在宽窄年份均呈降低趋势,表明该时期沙
DM( data matrix)码信息存储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可靠性高,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DM码并行加工方法,分析了DM码间距值与灰度值对识别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情况下的DM码进行多次扫描,记录识读时间,确定了DM码识读成功的临界圆点直径为11像素,临界灰度值为220.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DM码并行加工方法,并在石英玻璃内部进行了激光并行加工DM码实验验证,与传统的单光束激光标刻二维码的方式相比,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恶劣海况时电力推进船舶的电网负荷波动较大,发电机组会频繁投入或退出电网,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将有助于优化能量管理策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并提升用电效率.人工神经网络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通过对反向传播(BP)、径向基神经网络(RBF)、Elman共3种不同的网络模型进行原理阐述、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及参数调整后,再对其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表现进行比较,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及各项评价指标最优,且其模型建立最简便,因此相较于另外两种网络更适合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利用树木径向生长监测仪(Dendrometer)和自动气象站在祁连山西部对8棵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Gompertz函数拟合结果显示,2018-2020年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分别开始于4月19日、4月17日和4月10日,在日平均气温超过5.5℃时径向生长开始;青海云杉生长结束时间分别为8月17日、8月21日和7月19日,生长结束时间与生长季末期降水量有关.研究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量受干旱抑制强烈,其中与7月的日均温(负相关)和日降水量(正相关)相关性最高,与生长季初期(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