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没去过卡萨布兰卡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萨布兰卡,是一个地名,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可以说,是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曲,让这个地方出名。
   如今,视频发达,将电影里的镜头和歌曲混剪一起,不过倒是很搭。特别是英格丽·褒曼那忧郁深情的眼神,简直是歌手贝蒂·希金斯歌声最完美生动而形象的延伸,将听觉和视觉合二为一,交错呈现,水乳交融,那样的温婉动人。
   贝蒂·希金斯曾經来过中国,特别是听他与中国女歌手金池合唱的这首歌,更让人感动。乐队的打击乐减弱了些音量,贝蒂·希金斯唱得更加节制,副歌无歌词吟唱部分,金池唱得美轮美奂,最后一句,两人天衣无缝、细致入微的和声,比原本贝蒂单人唱得更加美妙动听,韵味十足。
   多年之前,我头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只记住了其中两句歌词。一句是:“难忘那一次次的亲吻,在卡萨布兰卡;但那一切成追忆,时过境迁。”另一句是:“我没有去过卡萨布兰卡。”
   这两句歌词镶嵌在同一首歌里,有些悖论的意思。这当然有贝蒂自己恋爱的经历与想象。当我第一次听来,只是觉得没有去过卡萨布兰卡,却在那里有一次次的亲吻,而且,还很是难忘。这怎么可能?
   但是,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在歌声里变成了可能。歌声,包括一切艺术在内,可以有这样出神入化的神奇功能,产生这样的化学反应,帮助大家逃离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生活,而进入想象的另一个世界。哪怕你只是在做想入非非的白日梦。于是,你没有去过卡萨布兰卡,却可以在那里有一次次的亲吻,而且,还都比在北京、上海还要刻骨铭心,很难忘怀。
   时空的错位,现实中的幻觉,恰恰是回忆中的感情,尤其是爱情的一种倒影,或者说是一种镜像。所谓时过境迁的感慨与想象,以及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怀旧与伤感,才会由此而生。犹如水蒸发成水汽,而后为云,又由云变为雨,纵使依然洒落人们的肩头,清冽湿润如旧,却不再是当年的雨水。这便是与生活不尽相同或生活中完全没有的艺术的魅力。艺术,从来不等同于生活。它只是生活的升腾后的幻影,让人觉得还有一种比眼前真实生活更美好,或更让人留恋、怀念与向往而值得过下去的生活。
   很多时候,会在心里突然萌生这样由时空错位而产生的幻觉与情感。这种幻觉与情感,帮助公众接近艺术,而让单调苍白的生活变得有了一些色彩与滋味。当看到某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时,忽然想起,曾经走过或相爱过的地方,特别是曾经相爱的人已经天各一方,音讯杳无,这种感觉更会如烟泛起,弥漫心头,令人惆怅不已。
   记得,我和女同学第一次偷偷约会,是读高一那年的春天,在靠近长安街正义路的街心花园。那里原来是一道御河,河水从天安门前的金水河迤逦淌来。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新建的第一座街心公园。初栽的花木,一片绿意葱茏,清新而芬芳。特别是身边的黄色蔷薇,开得那样灿烂,我们就坐在蔷薇花丛旁,坐了那么久,天马行空,聊了很久,从下午一直到晚霞飘落,洒满蔷薇花丛。具体聊的什么内容,都已经忘记,但身边的那一丛黄蔷薇花,却总怒放在记忆里。
   时过将近六十年,前几天到天坛公园,在北门前看到一丛黄蔷薇正在怒放,忽然停住了脚步,望着那丛明黄如金的蔷薇,凝视了很久,一下子便想到了那年春天正义路街心花园的约会。“一切成追忆,时过境迁。”卡萨布兰卡的旋律,随即弥漫心头。
   很多年前,第一次赶到莫斯科,迫不及待地先跑到红场,因为这是我青春时最向往的地方。已经快晚八点,红场上依然阳光灿烂,克里姆林宫那样明亮辉煌。不禁想起当年在北大荒插队时写过的诗句:要把克里姆林宫的红灯重新点亮,要把红旗插遍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不觉哑然失笑。就像歌里唱过的一样:“我没有去过卡萨布兰卡。”那时,我也没有去过克里姆林宫,却不妨碍一次次激情澎湃,梦想着登上克里姆林宫的宫顶,然后,朝着沉沉黑暗的夜空,点亮它的每一盏红灯。
   那一天,真的踏进了莫斯科,一切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一切似曾相识,又似是而非。一直到很晚,才看见夜幕缓缓在红场上垂落,克里姆林宫的红灯,才开始随着蹦上夜空的星星一起闪烁。“一切成追忆,时过境迁。”卡萨布兰卡的旋律,悄然弥漫心头。
   很多回忆,不尽是亲吻;很多感情,不尽是美好。甜蜜也好,苦涩也罢;美好也好,痛苦也罢;自得也好,自责也罢,时过境迁之后,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才会水落石出一般,清晰地显现。这时的追忆,如果真有了些许的价值,恐怕,都是时空错位的幻觉与想象的结果。这样的幻觉与想象,恰恰是艺术的作为。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便超出它们自身,受众与它们似是而非,它们却魂灵附身于每个角落,为人们遥远的记忆与远逝的情感,点石成金,化作一幅画、一首诗或一支曼妙无比的歌曲。
   即使你根本没有去过卡萨布兰卡。
  选自《河北日报》
其他文献
南宋宫廷花木画颇为兴盛,文献中记载的画家人数和现存画作的数量皆骤然增多。从现存画作的装裱形式来看,南宋宫廷花木画的兴盛或与册頁、团扇等小品画的流行有关,契合了南宋宫廷崇尚小巧精致的审美趣味。南宋宫廷花木画的风格多属于精工设色一路,有的在边角或隐蔽处有简单的画家署款,代表画家有林椿、马远、马麟、李嵩、鲁宗贵、朱绍宗等。林椿系淳熙年间画院待诏,《图绘宝鉴》称他“傅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林椿《葡萄草虫
每个人,不管脚步走多远,身影在何方,浪迹天涯的心灵始终走不出生养自己的地方——家。我倾尽心血修缮风雨中飘摇的老屋,就是想让漂泊的心灵有个温暖安定的归宿。老屋位于桂西北深山一个叫东抗的地方,传承着我们这个家族源远流长的家史,年近七旬的老屋,我父亲在世时不断修修补补,还是经受不起风雨长年侵蚀,已显老态龙钟,屋顶瓦片破碎不堪,四围木板老朽掉落。一场山雨来袭,屋外哗哗啦啦下大雨,屋里滴滴答答落小雨,每个角
前几天,我们姐妹三个人约好了,去给父亲扫墓。我们家任何事情都没有太多仪式。扫墓的规则也是我们姐妹三个自己定的。我们一般都是先打扫一下墓地周围,放好花束,然后站定说,我们来啦。通常都是三妹代表我们唠叨一下家里的事情,我和老二随时补充一两句。离开墓地,我们会去郊外的一个小牧场买新鲜的牛肉,晚上可以卤一锅喷香的牛肉,配喷香的米饭。每一分钟的生活,都和这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以前看到救护车从身边过去,听到急促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
单位里有个姑娘,微信一直找不到我,要不是晚上我清理沉底信息,差点耽误正事。我问她你着急干嘛不打电话给我?微信有时会漏看。她说她有“社交障碍”,平时交流只用微信,微信语音都不爱用,更别说电话了。我听了有点蒙,这要没有微信的时代可咋办?想想现在电话真的用得很少了。我自己也是,除了家人还打打电话,其他人很少打电话,每天手机接到的电话也大多是快递小哥或者广告推销。再回想三十多年前,我们家算是上海比较早装家
小镇邮局位于镇政府门前那条街的西侧,原先藏身于街道深处的一个小院,后来为了方便寄信人,搬到了街边。邮局一共有两层小楼,二楼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局长在用,另一间空着,被我租了下来,用于写稿。那是1998年前后,新世纪还没到来,人们的憧憬中都藏着一点激动与不安。想想那会儿二十来岁还年轻的我,想要在小镇上凭借一支笔当一名作家来养活自己,理念还挺超前的,福克纳不就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那邮票大小的故乡奥克斯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网络流行语,寓意友谊往往经不起考验,是易碎品,说变就变。还有个叫“喃东尼”的网友把这句话画成了系列漫画,更加形象逼真地演绎了友谊翻船的原因与过程。   人生需要友谊,诚如培根所言:“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友谊是一种很玄很奇妙的东西,可以经受诱惑,至死不渝,如管鲍之交、李杜之谊、桃园三结义等;也可以因为种种理由而义断情绝,形同陌路,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如孙庞斗
我的一次无心之失,伤害了一个中学女生——我甚至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失”。   她是女儿小年的同学,看到我,摘下口罩,露出腼腆的笑容,跟我打招呼。我定睛一看,脱口而出:“你有习惯张口呼吸的问题,来,我告诉你怎么解决……”   故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小年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我无意中发现她有龅牙,而且睡觉偶尔会打呼噜。大家都说不要紧,我还是不放心,带她去耳鼻喉科看看。耳鼻喉科的医生说:“她有腺样体面容,
谈到童年与写作的关系,从小关在笼子里的人可以写写笼子了,写写笼子里的痛苦和挣扎。这是往好的方面说,如果遇上卡夫卡这样的天才,倒也极有可能。不过更大的可能是相反,是被那种环境所窒息。从小待在缺乏新鲜空气的地方,视野之内没有绿色,也没有地平线,肯定是十分糟糕的事情。我们小时候,身边大人最担心的恰恰相反,是怕我们走得太远,在林野里迷失,怕不小心被一些野物伤害。传说中林子里有妖怪,有难以预测的危险发生。比
父亲和母亲同岁,两老人在八十岁那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老房子拆了,用了一年时间盖了新房。   80岁的父亲每天和工匠们一样在工地上忙活,挑几块砖,递个扳子斧头什么的,连扫个地都是乐呵呵的。本来是外包活,不用管饭管烟,但母亲还是按照老习惯,每天中午两大桌饭,都是她张罗出来的。每餐都有十几个菜,炖猪脚、烧鸡鸭,院子里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   房子造得挺大,有三层,哥哥、二姐、我和父母,每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