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要特征”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地理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区域地理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区域要素复杂,教学时间紧张,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区域知识,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兴趣,是地理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特征”法以区域最典型特征为切入点,围绕最典型特征加以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快速掌握区域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又能有效地将地理各要素融入教学中,突出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地理学科区域地理内容过多与课时有限的矛盾。笔者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教学为例,浅析“主要特征”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区域地理;主要特征;核心素养;高寒
  区域地理“主要特征”法以构建某区域独特的自然或人文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布置任务、组合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主要特征在不同尺度下具体表现(凸显区域认知),分析该特点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凸显综合思维),以及在该特点的影响下,该区域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区位条件和特点,分析其所诱发的环境问题,探讨对策和发展方向(凸显人地关系和地理实践力)。其基本的操作范式见下图:
  一、独具匠心的情境引入,凸显区域主要特征
  情境引入是地理教学高效的前提,区域“主要特征”法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选取能反映区域“主要特征”的区域景观,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吻合的、新奇的、充满疑问和情趣的教学情境。区域景观选取是区域主要特征法的切入点或突破口,这里的区域景观需要具备以下几大特点:1.能够联系生活,抓紧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具有区域的典型性,能够凸显该区域的主要特征;3.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青藏地区”教学中,经过反复思考,笔者以观看视频《锋行——珠明吉尔》为切入点。唯美的冰雪景观,凸显青藏地区“高寒”的主要特征。天籁般的音乐背景,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都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这个神奇、独特的地理区域充满好奇和向往,诱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思想沐浴在知识探究的课堂中。
  二、整合教材资源,围绕区域主要特征探究学习
  常见的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特征、经济特征、交通特征、文化特征等)。区域地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应该突出这个区域区别于其它区域最典型的特征,即“主要特征”。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编写由“世界屋脊”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个主题下有布达拉宫图、高原景观图、雪山和冰川图、地形图、拉萨、成都的气温降水图等。文字内容有提到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旅游、青藏铁路、独特的民族风情(藏袍)、代表动物牦牛等,区域要素多,知识点分散。看似各要素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但认真推敲,不难发现:青藏地区无论是自然环境特征,还是人文环境特征都与“高寒”这一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河流、湖泊众多,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能丰富等这些都可以整合为“高寒”的表现。位置、地形、气候则是导致“高寒”的原因。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则是这种 “高寒”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教学中围绕“高寒”这一主要特征不断设疑探究,以“高寒”的景观切入,抓住“高寒”的特征,举例说明“高寒”的具体表现,分析“高寒”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再到探讨“高寒”区域的生态问题和发展方向。这样的“主要特征”法教学聚焦基本知识,重难点突出,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精彩,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无限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三、精心设计思维导图,突出区域主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突出区域主要特征,课堂教学中还要精心设计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思维导图的设计要从教材出发,紧扣区域特征,高度概括教材。
  如,“青藏地区”这一章节的第一个标题是“世界屋脊”,突出了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是“高”,受海拔高的影响。青藏地区的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凸显“寒冷”的特点,而雪山和冰川等景观则是“高寒”的具体表现,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则是这种“高寒”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青藏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高寒”,思维导图就要围绕“高寒”的特征去设计。
  第二,思维导图的设计要逻辑科学,思路清晰,能启发学生思考。
  区域地理学习实际是探究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4“W”教学法),“主要特征”法则改变原有的顺序,先学“有什么”(突出特征),再探究“为什么(原因)”和“怎么样(影响)”。思维导图要体现这样的思路,知识构架要清晰,关键词要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思维导图的设计要将区域各要素有效的呈现出来,突出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教学最终还是要解决区域“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各要素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以点(区域主要特点)带面(区域各要素)组织区域地理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青藏地区高寒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将河流、湖泊、资源等要素融入问题探究中),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为什么会这么高寒(将位置、地形、气候等融入问题探究中)、这种高寒的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将人口、经济、交通、文化等要素融入问题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利的影响: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不利的影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青藏地区思维导图呈现如下图:
  综上所述,为更鲜明地突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一定要立足区域的主要特征(核心特征)进行探究,这是本区域有别于其它区域所应该重点探究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慧群.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群[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汪晔,刘兰.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雷鸣,杜涛,刘星,闫萍.地理品格,教育情怀(中学地理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气息,让数学课堂拥有更多“烟火味”,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风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家华罗庚一语道破了数学与我们生活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重心,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而必须努力改革创新的教育工作,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重心。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本文探讨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技巧的传授,还要如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
本报综合消息 7月30日,2020學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举行营员参营成果交流分享、导师点评及办营单位颁发证书等活动,标志着由市教育局主办的2020学年科技特训营顺利结营。  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起源于2013年启动的“科技之星”特训营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本届科技特训营举办期间,各办营单位克服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影响,一边推进教育教学,一边落实疫情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国教育教学长期以来的任务,也是每个教师需要掌握的课堂教学准则。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积极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跟着时代的脚步走,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如今,学习方式都是以科
中山纪念中学由孙科秉承其父孙中山“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精神而创建的。长期以来,学校始终重视学生对孙中山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孙中山精神文化育人的功效,学校进行了孙中山精神的传承实践研究,开发各种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讲好“中山故事”,传承“中山文化”,将孙中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评价环节仍不理想。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
【摘要】UMU互动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电脑绘画比赛辅导的效率、效果与质量。实践表明,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电脑绘画比赛辅导时,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平台、科学灵活地设计在线融合课程、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加强教师的引导督促作用等策略是比较有效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UMU互动学习平台;电脑绘画比赛;小学生  UMU平台是北京优幕公司开发的一款互动式的学习平台,传达人人可学
【摘要】“量感”是学生们学习数学后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感知能力,也是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有帮助的一种必备能力。“量感”在生活中非常实用而且重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项感觉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量感”这一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即使已经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但是仍不具备量感,这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巨大的遗憾。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发展学
【摘要】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初中生而言,在这段时间内接触到什么、受到什么熏陶,会对其“三观”形成重要的影响。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课程内容安排上来说,诸多学科的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德育的突出价值及关键作用,努力思考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结合,而《道德与法治》可谓是德育的专项课程,在新型的德育时代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着力寻求自身突破,不断延伸内容、丰富内涵,以助力现代化教育发展。本文就对党史与初
【摘要】教无穷处,学至远方。大阅读、骑楼探魅、走读广州、研学、STEAM L教育、走班制、家长导师 ……这是一份特别的课程表,学科融合成为这份课程表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学校推行的学科融合课程是培养“全才”,是培养人格健全、情感丰富以及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是以学生为本位,发挥学校教育精神,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最终由点及面,从学校到社会推动STEAM 的大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融合;骑楼;案例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价值,探索构建广东特色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的劳动要求。结合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劳动的实际,在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与良好的劳动习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新时代小学劳动与德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劳动实践;创新教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