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艺术品“大逃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谈到英国的艺术珍品时说:“把艺术品藏进洞穴和地窖里,不要让任何一幅名画离开英伦三岛。”
  时值二战,欧洲战场战火纷飞。随着盟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炸弹在伦敦落下,德国入侵英国似“箭在弦上”。面对在整个欧洲不断掠夺和摧毁艺术品的纳粹分子,一个新问题摆在英国民众面前:如何保护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丘吉尔决心拯救这些藏品,还指示必须把它们留在自己的国土,由此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品“大逃亡”。
  采石场变临时藏馆
  二战爆发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画作一直被存放在威尔士的若干临时地点,但显然不适合长期存放。
  专家为国宝四处寻找合适的藏身之地。最初有人提议将所有艺术品转移到加拿大,但馆长肯尼斯·克拉克担心在运输途中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袭击,在与丘吉尔讨论后,这一想法被放弃。最终,大家瞄准了北威尔士小镇布莱奈·费斯蒂尼奥格的马诺德采石场。
  马诺德山脉作为采石场,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由于多年开采、挖掘,山脉中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上部覆盖着近百米厚的板岩和花岗岩,可抵御轰炸。另外,此处位置偏僻,保密性强。
  苏珊妮·博斯曼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高级图片研究员,同时也是《二战时期的英国国家美术馆》一书的作者。她表示,转移达·芬奇、伦勃朗等大师的约2000幅作品,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为迎接这些画作,马诺德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寒冷、潮湿的采石场并不是放置珍贵艺术品的好地方。”博斯曼说,“在把艺术品搬进来之前,山里先建了六间密封、温度可控的小屋。”
  乍听之下,把艺术品保存在矿坑中并非完美的计划,但其实它们在那里“生活得还不错”。转移过程一路艰辛
  把艺术品转移到马诺德采石场并不容易。
  最大的画作被装在特别设计的箱子中,通过公路运输;尺寸小的画作则通过邮局货车、吉百利的送货卡车运送,以免引起注意。
  人们还用炸药把矿坑入口炸得更大,这样尺寸大的画作才能搬进去。洞穴里还修建了铁路。英国广播公司(BBC)称,画作被安放在密封车厢中,车厢驶入一条专门建造的窄轨铁路,被运到专门安置画作的小屋里。
  博斯曼指出,实际上,运输过程并不像描述的这般顺利,运送安东尼·凡·代克的画作《马背上的查理一世》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这幅画长约3.65米、宽约2.89米,博斯曼戏称它像个“怪物”:画作高高“站立”在卡车上,通往采石场的路有一段很窄的S形弯道,弯道恰恰又在一座铁路桥的桥拱下方,“这就好比要在楼梯拐角处移动沙发,高度和角度必须准确”。
  最终,人们不得不挖开路面,使其降低几十厘米。博斯曼说:“直到今天你还能看到,这段路的路缘石比其他路段都高。”
  开启文物保护新时代
  而在这个迷宫般的地下世界里,生活和艺术仍在继续。
  不少当地人被雇来看护这些画作。埃德说:
  “他们就睡在那儿。四年来,守护画作成了他们的工作。”
  国家美术馆当时的工作人员马丁·戴维斯则搬进附近的一间小屋,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开展研究工作。作品的“流亡”使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藏品,并最终完成永久藏品的新目录。
  BBC评论称,画作被转移到威尔士,最终为国家美术馆开启了一个文物保护的新时代。
  在20世纪40年代,国家美术馆没有配备任何空调系统。搬到马诺德后,意味着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收藏这些作品。
  埃德称:“他们在矿场外建了一个小型工作室,在那里做了大量保护工作,这其实也是国家美术馆自我完善的时期。”战争结束后,美术馆原馆需要修复翻新,于是增添了空调设备,并设立了一个新的部门。
  博斯曼说:“實际上,在马诺德存放文物的条件,比战前在国家美术馆的展出环境要好得多。此外,这一撤离过程也让工作人员学到不少保护艺术品的知识。”
  直到1983年,马诺德采石场仍是一个秘密疏散点,用来预防核战。事实证明,丘吉尔的选择相当正确。二战最后几年,国家美术馆在伦敦定期举办“每月一幅名画”画展,这些名画都来自马诺德采石场,极大地鼓舞了英国民众的士气,同时也与民众产生共鸣: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二战期间,除了英国国家美术馆,不少艺术品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故事也令人动容。
  巴黎罗浮宫于1939年被清空,3600幅名画被包装后送往安全的地方。《蒙娜丽莎》曾从城堡转移到修道院,又从修道院搬回城堡,反反复复,在法国各地来回搬运达五次之多。
  大英博物馆也把《大宪章》、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的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弥尔顿等所著的珍贵书籍,送到位于阿伯里斯特威斯的威尔士国家图书馆。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觉得不够安全。战争期间,他们挖了一个地下洞穴,配以专门的供暖系统来存放这些国宝。
其他文献
东汉颍川郡许县(今属河南许昌)人陈寔(shi)少年有为,年纪轻轻就在县里做县吏,后来又当都亭长的属吏。但无论在什么职位,他始终兢兢业业地为官,坚守着自己的品格。  陈寔担任某郡府的功曹(主管考察记录业绩的官职)期间,中常侍想让自己的亲信在郡府工作,郡太守不敢得罪中常侍,准备让那人担任文学掾(官名)。陈寔知道此人并不称职,不同意郡太守的安排,于是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自己出面将那人安排到了郡府外的边缘部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历来的传统,翻阅史册,故事无数,其中,尤以母亲教育子女成材的事迹最为生动深刻、流传久远。细品众多“贤母”的教子故事,对于今天的教育仍不失启迪。  其中孟母“断织喻学”的举动,是体现中国母亲智慧的典型例子。  孟子幼时无心向学,一次还没放学就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闻言,举起剪刀一把剪断了织好的布,气愤地说:“
唐人笔记中留下很多“科技奇葩”,个个都有惊世骇俗的代表作。  北齐时大名鼎鼎的兰陵王是个技术控,闲着没事就搞些小发明。因为他爱喝酒,所以按照当时胡人的相貌造了一个捧着酒杯的小人儿。每次他劝别人喝酒时,小人儿就会自动捧着酒杯来到那人身边,弯腰施礼,憨态可掬,让人不忍拒绝。这个敬酒小人儿,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机器人,可惜难窥原貌。  唐高祖的儿子韩王李元嘉可谓神童,很小的时候就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读书吧,沈从文  1922年,20岁的沈从文脱下一身戎装,来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  到了北京之后,沈从文直奔姐姐家。姐夫看到这个一腔热血的愣头青,想起了从前的自己,漫不经心地说:“你来北京做什么?”沈从文瞪着大眼睛,眼里闪着光,满怀希望地说:“我来找理想,读点书。”姐夫发出一声苦笑,说:“你来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我在这里读了整整十年书,从第一等中学读到第一流大学,现在毕业了,还不知道去哪儿找
其实,世界上真有那么一朵愿望花。  每当我想买好吃的东西时,只要说出愿望,“愿望花”一定会尽力满足我。看到我吃得心满意足,“愿望花”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每当我想买学习用品时,不用我说出愿望,“愿望花”早已为我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每当我考试没考好时,“愿望花”都会理解我、鼓励我,帮我分析没考好的原因。  每当我想出去玩儿,“愿望花”就会马上变脸,这样回应我:“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别成天想着出去玩
我是一棵梧桐。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可我赶走了所有想落上我枝头的飞禽,阿古问我在等谁,我望向天空, “自然是等凤。”  “我见过凤!”即便我说千万次,也没有一棵树相信我。  与凤初见时,我还是棵小树苗。我曾以为自己永远不会长高,直到遇见凤。风举翥千里,恍若天神降临人间。他围着我飞了许久,最后叹道: “你还太小……”然后离去。从那时起,我便日夜盼望长高,可我没长高,反倒多了个树洞。三界之内许多生灵
天复元年(901年)年底,唐昭宗被以韩全诲为首的宦官从长安挟持到陕西凤翔,朱温的汴军追杀而来。通州刺史韦贻范来到凤翔勤王,被任命为厅级皇帝办公室秘书——给事中。天复二年正月,韦贻范通过贿赂韩全诲及其盟友——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被韩、李举荐为宰相。  对韦贻范这个无德无才的腐败分子,唐昭宗是根本瞧不起的。但为了应付乱局,唐昭宗只得任命韦贻范做了宰相。当年三月,唐昭宗举办皇家宴会,他问韦贻范:“朕为什么
中国最早的妇女解放运动叫不缠足运动或天足运动。这个运动最初基本与女人无关,无非是一帮大男人在折腾。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女人不缠足了就能做男人的工作,甚至替男人去当兵打仗。如果女人跟男人的比例是1∶1的话(其实当年女人能占百分之三十几已经不错了),就等于解放出一倍的劳动力,那中国的富强岂不指日可待?我曾把戊戌维新期间的进步报纸《湘报》翻了个遍,里面所有的不缠足言论都是这个调调。不消说,这些先进分子对当
1813年,“美国防治虐待动物协会”创立者亨利·伯格出生于一个条件优厚的家庭,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纪稍长就开始涉足政界,1863年还被任命为美国驻俄国大使的秘书。也正是这次驻俄经历使他从政界跨越成了一名颇受欢迎的“爱管闲事者”。  有一天,亨利·伯格在俄国街头散步,突然听到一声惨叫,他赶紧循声走过去,发现一匹拉车的马正在被车主鞭打。他当时的感受是:“它的哀号使我感到似乎有一块烙铁烙在我心上。
1933年,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苏联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监听与监视。  1938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大使馆的情况,克格勃将被间谍界誉为“美丽燕子”的克格勃女间谍们放飞进美国大使馆。那些克格勃的职业“燕子”装扮成苏联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了美国外交官们的卧房,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销魂的夜晚。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