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干预下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改变,探讨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TR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激素治疗组[GC组、泼尼松12 mg/(kg·d)]、大黄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组[EMD组、大黄素100 mg/(kg·d) 泼尼松12 mg/(kg·d)]。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造模前1 d,造模后第7、14、21、28天时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造模后28 d处死大鼠,测血生化指标,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法和Brown-forsythe法。

结果

造模前1 d,4组大鼠之间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F=0.016,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意义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分别从多平台数据库中下载肝细胞癌数据,通过R语言进行数据整理和筛选,用Wilcoxon-test进行表达差异分析,Kruskal-test和Cox回归模型进行临床差异与预后分析,最后用ssGSEA和Cibersot算法进行免疫细胞浸润与免疫功能相关研究。结果KPNA2在11个肝细胞癌样本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目的探讨铁死亡基因(FRGs)和肝癌预后的关系,构建FRGs的肝癌预后评估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下载肝癌的转录组及临床数据,应用R和Per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TCGA肝癌数据集中,采用Wilcoxon检验获取肝癌和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FRGs,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分析挑选与生存相关的基因并构建肝癌预后模型。根据模型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评分两组,Wilcoxon检验获取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AV-bFGF组,模型组和AAV-bFGF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h后恢复血流灌注,对照组做手术切口但不闭塞中动脉。3组大鼠在建模前20d经侧脑室分别注射对照AVV和AAV-bFGF。建模24h后分析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分析脑组织梗死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
目的探讨微小RNA-519d-3p(miR-519d-3p)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对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将miR-519d-3p模拟物(mimic)分别转染于RKO及SW620,同时设置mimic阴性对照(mimic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519d-3p表达及DCAF4L2mRNA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ANCR)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PTC细胞中BNACR表达;应用慢病毒载体构建ihBANCR、绿色荧光蛋白(GFP)和isBANCR的PTC细胞株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检测BANCR对TSHR甲基化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实验探讨BANCR对PT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肿瘤基
目的探讨低氧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微小RNA(miR)-1278对巨噬细胞M2极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正常条件和缺氧肺癌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差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1278的表达水平。运用收集的外泌体(各10μg)处理CD14 单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诱导细胞M2型分化,流式细胞术评估分化效果。miR-1278mimic、miR-1278inhibitor以及各自的阴性对照转染CD14 单核细胞,检测M2型巨噬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微小RNA(miR)-422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miR-422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生长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收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组织中miR-422a及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分析检测组织中FoxQ1的蛋白表达强度。分析miR-422a与结直肠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7-5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RKO、SW620、LOVO、HCT116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以上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7-5p在各细胞系内的表达,构建miR-17-5p抑制剂miR-17-5p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negativecontrol并转染至RKO细胞,分别设为miR-17-5p抑制剂(miR-17-5pinhibi
目的探讨β-石竹烯通过调节海马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信号通路缓解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老年小鼠共60只,鼠龄20~22个月,体重28~34g,将其分为4组(n=15):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外科手术组(O组)、外科手术 低剂量β-石竹烯组(O B1组)和外科手术 高剂量β-石竹烯组(O B2组)。Sham组仅行戊巴比妥钠麻醉,但不行外科手术操作;O组小鼠于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O B1和O B2组于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即刻、24、48、72h分别腹腔注射β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旁斑装配转录物1(LncNEAT1)靶向微小RNA(miR)-506-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82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NEA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miRNA-Control、miR-506-3p和短发卡RNA(shRNA)-Control、shRNA-LncNEAT1慢病毒结肠癌细胞株,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NEAT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