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FMEA与改进AGREE法的分体式飞行汽车对接系统可靠性设计

来源 :机械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zhuc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体式飞行汽车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港口运输不便的困境,飞行模块和乘客舱之间设计可靠度高、低空间占比、小质量的对接系统是分体式飞行汽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DFMEA风险评估与改进的AGREE可靠性分配法以期在设计之初保证产品质量和系统可靠度。首先完成自主上对接系统的详细结构设计,采用DFMEA的评级准则,根据行业专家评分完成风险评估,确定飞行汽车上对接系统工作中的3类主要潜在失效模式。根据分体式飞行汽车对接系统可靠性要求,基于DFMEA中潜在失效的风险优先数将重要度与复杂度进行修正,建立改进的AGREE分配法,完成飞行汽车上对接系统各部分的可靠性分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针对第一类潜在失效模式实现有效的可靠性设计。
其他文献
电能计量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会导致电力消耗情况记录精准度降低。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提出基于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 DDC)的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方法。依据电能计量装置相关特点,处理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数据。结合DDC技术,设计配变关口现场检验数据取证过程,通过前期准备、误差值确定和误差处理完成配变关口现场检验。设计互感器负荷现场检验数据取证过程,完成互感器负
建筑市场中,装配式建筑已经实现了飞速发展,同时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也频繁出现,受其施工形式的影响,施工模式以一体化为主,需要事先将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存放,倘若大量的预制构件集中堆放在有限的施工场地内,必将给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关键。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电力用电信息采集量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下,为解决电能计量装置检测精度与检测效率较低,无法及时检测出装置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故障隐患,且消耗大量人力资源的问题,引入数据采集技术,设计基于数据采集的电能计量装置远程在线检测方法。首先,远程采集电能计量装置的同步波形,获取装置的运行状态与特征;采用数据采集技术,对装置用电量的异常电量进行远程在线检测,得出装置的用电规律正态分布情况;结合校验检测原理,远程
为解决目前蔬菜等农产品中灭蝇胺农残难检的实际问题,研究采用乙酸铵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蔬菜样品中灭蝇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从流动相的配比及洗脱方式、固相萃取剂用量等方面对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2 mg/kg,定量限为0.05 mg/kg,蔬菜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3%~103.0%,相对标准
电能计量装置是测量、记录电量的计量器具,其广泛应用于工厂、家庭等各种用电场所。作为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必备仪器,现场用电检查测试仪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检测电能计量装置能否正常运行。目前,大多数校验仪设备便携性较差,导致部分现场作业受到限制,并且安全性和作业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研发一种计量装置现场用电检查测试仪,可通过红外通信技术防止窃电、判断错误接线,对过负荷运行等问题也有一定的排查能力。实验结
<正>根据1971~2007年鄂西南地区17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相对湿度记录,统计了各站年、月、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并根据日照率对天空状况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出不同天空状况下湿度的差异和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鄂西南西部比东部湿润,南部比北部湿润;(2)年相对湿度变化与年降水日数有密切关
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5个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yaahp软件计算出各因素的占比,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预制构件生产质量不达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预制构件设计不合理及施工方与监理单位验收协调不充分,并以此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为了解决当前工程资料管理软件工作自动化程度低,与建模软件信息隔离等问题,对BIM模型中提取的数据在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研究。首先根据工程资料管理软件的工作要求和自动化操作需求确立开发思路,然后对提取Revit软件中工程数据的开发流程和程序编制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应用开发的插件对一框架柱的高度和截面尺寸数据的提取进行了实例验证,证明了整个开发技术的可行性。
<正>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无论是从其发展溯源,还是对其科学的界定,都无法达成学术统一,但这并未影响将其作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锚点而对其进行如火如荼的研究并使其不断发展。计算思维并不等同于“计算机思维”已是共识,这也是其跨学科培养的逻辑起点。尤其从2500多年前的泥板记录粮食分配的古老计算过程发展史考察计算思维的发端,更是通过数学中的“算法”证明其可以跨学科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有力证明,并且,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