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刑法适用r——兼论突发事件中刑法适用的价值导向

来源 :医学与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刑法的工具价值、秩序价值与预防价值共同指引下,刑法启动提前和刑法解释扩张的趋势明显,这反映出刑法在积极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也将维护疫情防控秩序作为了重要目标;而基于应对疫情的前期经验,刑法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既要注重自身的预防价值与秩序价值的平衡,以克制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与危害性,又要防止自身工具价值的不当扩张,以避免沦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性工具——具体而言,需要正确理解突发事件的防控秩序与刑法法益的内在逻辑,把握刑法解释的稳定性和严格性要求,并及时向民众宣传刑法的适用情况,以此实现刑法之工具价值、秩序价值和预防价值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采购工作应当未雨绸缪,通过强化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运用正确的文献采购策略和相应手段,降低疫情对文献采购工作的影响,确保后疫情时期医学院校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质量.
目的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现状与态度意愿,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因素,为改进造血干细胞的科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调查北京高校36所的在校大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851份.结果 57.10%的大学生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60.29%的大学生很少听到或从未听到过相关信息;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表示无意捐献,当问及原因时,54.19%的大学生选择了解不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认知是影响大学生对自身捐献和对家人捐献态度意愿的首要因素.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对造血干细
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样重要,但在医学生临床实践阶段的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少有融合.通过调研和专访分析德育教育的现状,探索临床实践阶段德育教育的对策,特别提出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等多角度、多层次融合的教学方式.并通过把握新时代要求和临床实践特点,得出了对医学生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思考.
基于“人类生命的二维性四重性”理论,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对生命责任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生命责任教育的新模式——“两维四重”生命责任阶梯培养模式.该模式涵盖了丰富、立体的生命责任教育内容,同时以本科全程进阶式的培养原则,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出了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命责任问题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以实现提高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和能力,提升高校生命责任教育实效性的效果.
北京市正处于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紧张与浪费并存之矛盾凸显的局面.作为医患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方,医疗机构优质资源服务效率低下对医患之间的信任乃至人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知名专家团队作为医院内部层级诊疗的有益探索,体现了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而为改善卫生服务利用质量和效率以及医患关系提供了积极支持.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基于访谈数据分析医方视角下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和知名专家团队对建设医患信任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探讨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目的 调查“双一流”建设高校医学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医学博士生培养模式、降低延期毕业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通过“学生个体特征”“关键培养环节”“导学互动”以及“心理建设与社会支持”4个维度,构建医学博士生延期毕业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选择跨学科读博的研究生更易发生延期(OR=8.80,P=0.01),以“申请考核”(OR=9.06,P<0.01)、“硕博连读”(OR=5.41,P=0.02)方式录取的博士生较以直博生方式录取的博士生发生延期毕业风险更
药学专业型研究生以培养药学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药学领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发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在药学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不确定,课程设置混乱,师资队伍设置不合理,校企联合模式实效性差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药学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深入分析目前药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首先,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具有专业知识水准的人员组成导师组,联合制定适合于药学专业型研究生不同培养阶段的理论课程和
我国目前卫生法学教学的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教学吸引力不够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而医事法学教学中精心筛选出来的个案全过程案例分析法,通过“设置个案-分析个案-解决个案”三个步骤,让医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分析讨论案例,可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将来的实践。
通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可以极大地促进专业的发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我国医事法学的学科建设,目前对交叉学科的内涵理解还不透彻、深层融合程度还不够;应在新医科背景下,以交叉学科理论为指引,通过强化打造以“法学+”为基础、以“医学+”为特色内容和助力、以“思政+”为突破领域的多维度路径方式,来实现医事法学之交叉学科的深层融合。
基于传染病报告制度的法律规定,本文分析出该制度在实体和程序环节上的问题,即其法律规定滞后、非法定传染病病种规定缺失、报告主体法律责任不明确、报告不及时和现有报告系统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