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发电机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热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_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发电作为我国当前主导能源,其CO2排放在全社会占比较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迫切需要掌握现有燃煤发电机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以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在陕北、宁东、准东及哈密4个大型煤电基地内,选择典型燃煤机组,研究碳排放强度与机组类型、运行负荷、燃煤品质、空冷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CO2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直接空冷机组CO2排放强度相对较高;随着机组负荷下降,CO2排放强度呈现增大趋势;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硫分、挥发分等均会影响CO2排放强度,排烟方式、环境温度等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单位开展绿色低碳电厂设计优化及改造提供指导,为发电集团加强碳排放管理和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路径,为电力调度部门优化负荷安排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对全世界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要求我国电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2020年,我国煤电装机容量降至50%以下,但其发电量占比仍然超过60%.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电机组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稳定生产“压舱石”,其基础保障电源和深度调峰电源的地位难以动摇.因此,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是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
期刊
N,O-杂环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多样的活性,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在无金属条件下,通过双环化反应可以构建五元并五元、五元并六元、六元并六元等N,O-杂环骨架,极大地补充了N,O-杂环化合物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无金属条件下两组分双环化反应在构建吡喃并吡咯和呋喃并吡啶骨架中的应用,为找寻新的N,O-杂环骨架合成方法指明了方向.
以石墨作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硝酸钴作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法制备纳米碳化硅,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SiC用量、不同pH值、不同光源下纳米碳化硅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250W紫外灯照射条件下,当pH=1,催化剂量为100mg时,罗丹明B的光降解效果最好,最高降解率可达58.52%.
研究了当归油对白及多糖微凝胶贴片中α-熊果苷的促渗透作用,为挥发油作为透皮促进剂在日化、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涂膜法制备以白及多糖为基质的α-熊果苷微凝胶贴片,采用HPLC法测定α-熊果苷含量;采用立式扩散池考察当归油对α-熊果苷经皮渗透的影响规律;采用DSC分析给药前后皮肤角质层的结构特征变化,以揭示当归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所制备的白及多糖微凝胶贴片外观细腻,柔软,有韧性,体外透皮试验显示,随着处方中当归油浓度的增加,α-熊果苷的累积透过量逐渐增加,促渗作用增强,当当归油浓度达到1.0
鼓式制动器在门式起重机、卸船机、门座式起重机、电梯等特种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文中针对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监测的迫切需要,对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一种不依赖固定的摩擦系数、不需要空载运行的全新的制动力矩监测方法,在鼓式制动器制动时,连接2个制动闸瓦的制动力臂形成1对制动力偶,通过监测制动臂对制动器底座的力得到制动器的制动力矩.该方法能随着施加在制动轮上的正压力以及摩擦系数的变化对制动力矩进行实时的监测.文中基于该方法研发一套传感器,完成制动力矩的标定工作,发现该传感器的可重复性高,且具有较高的精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碳达峰、碳中和”2个远景目标的共同要求下,煤电不但要起到战略保障作用,还需要实现低碳化发展.讨论了煤电的定位和合理的发展规模,提出煤电的低碳化发展首先要考虑存量机组的节能提效,采用节能改造及机组延寿等技术达到提效目的;新建机组必须采用先进高效的发电技术,如超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以及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技术,通过降低煤耗减少碳排放;对于全部的煤电机组,需要采取包括锅炉深度调峰、控制系统调峰适应性改造、热电解耦以及储能在内的各种技术实现灵活调峰,但是需要政策支持;由于技术
利用紫外光引发过硫酸钠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替代无机强酸,在中性条件下水解正硅酸四乙酯,一步绿色合成了铜、铁共掺杂的SBA-15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采用XRD、SEM、TEM、EDS能谱以及物理吸附(N2)等表征手段对所得介孔二氧化硅材料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纤维状的Fe、Cu共掺杂SBA-15介孔氧化硅材料,该材料呈现出有序的介孔结构,其中Fe∶Cu∶Si原子比约为1∶3∶58;随着Fe、Cu掺杂量增加,Fe-Cu-SBA-15介孔氧化硅材料的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介孔孔径逐渐减小.
以镁铝水滑石(MgAl-LDH)为载体,在不加入任何化学还原剂和稳定剂的条件下,利用超声波将MgAl-LDH的表面羟基激发出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氢自由基,原位还原Pd2+为Pd0,制备出MgAl-LDH负载纳米钯催化剂(Pd/LDH).采用XRD、FT-IR、TEM和N2物理吸附等对所制备的Pd/LDH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在300 W超声功率和25℃下,还原时间20min所得Pd/LDH上的PdNPs均匀分布在LDH表面及介孔孔道内,粒径分布在1.15~2.81nm,平均粒径为1.49nm.当反应温度为60℃,
采用共聚的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核壳结构微纳米橡胶粒子增韧氰酸酯/环氧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核壳粒子后,CE/EP树脂韧性获得提高.随着核壳粒子用量从0phr增加到30phr,室温剪切强度和90°剥离强度逐渐增加,150℃剪切强度轻微下降.热失重研究结果表明,核壳粒子加入后,树脂体系固化物起始热分解温度仅下降了 5~10℃,下降幅度较小.SEM微观形貌显示,随着核壳粒子用量的增加,树脂由脆性断裂演变为韧性断裂.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率高19.59百分点、热指数高2.61百分点、供电煤耗低76.23 g/(kW·h);基于?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效率高3.61百分点、?指数高0.60百分点、供电煤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