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谷粒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重庆坐上去北京的高速列车,2小时的旅程,已经使人感到十分难耐了。只有窗外急速向后移动的山野盛景,送来了无限的清新。我合上正在看的那本小说《银河系的新城》,喝了一口新泡的云雾茶,就斜着身子,闭上眼睛躺下来。
  这时,邻座传来一对青年男女轻声的谈话:
  “……一粒米就有60克重,一餐吃上八九粒,准叫你喊肚胀哩!”男的风趣地说。
  “是真的吗?”女的不大相信。
  “谁骗你,当然是真的。”男的说,“不过,现在还要保守秘密哩!”
  “那就是说,要让人们看到你们农场丰收的电视新闻后大吃一惊。”
  “……”
  就在这时候,列车又快又稳地停了下来。
  我猛地站起来,跑过去找那对青年男女,但座位上已经没有人。可能他们已经下车了。
  金皇后60号
  由于记者职业给予我的敏感和好奇,我决定中途下车,去访问这个农场。经过与农业部科研所联系,得悉这个农场就在珠江三角洲的S镇附近。
  直升机把我送到了珠江三角洲的S镇。从江边远远望去,一大片的稻田,一眼看不到头,金黄色的稻子,蓝蓝的天,在很远的地方连接起来。直升机在一幢大楼前停下来。
  农场场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说明自己的来意后,场长笑笑说:“奇迹说不上,产量不算低就是了。”
  “场长,你太谦虚了。”我说,“谷粒有鸡蛋那么大,还说不是奇迹呢!”
  “噢,你是说我们的‘水稻——金皇后60号’吗?”
  “‘水稻——金皇后60号’是新品种吧?”
  “这是才培育成功的,今年试种了1000亩,谷粒不算小,约莫有鸡蛋那么大……”
  说话间,一位女农艺师进来了。听场长向我介绍,“水稻——金皇后60号”就是她培育出来的。
  我提出想看看“水稻——金皇后60号”,场长就让女农艺师陪我去田间参观。
  汽年在田间大道停了下来。一跳下汽车,我抬头一看,只见面前是一片金黄色。那些密密丛丛地长在田里的秆儿,又粗又长,足有2米多高。
  “哪里有什么稻子,这不是‘303号多头高粱’么?”我说。
  “你可曾细细地看过它的穗头是怎样的么?”
  经女农艺师这么一问,我才觉得自己太粗心了。瞧那些沉甸甸的、倒垂着的穗儿,真的跟高粱穗不一样。
  这时,女农艺师踮着脚尖,攀着稻秆从穗头上摘下一粒鸡蛋般大的东西来,递给我剥开壳儿瞧瞧。我剥去了那壳儿,放在嘴里一咬,一点不错,正是一粒大米。我红着脸说:“真的,呵,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突然间,田间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
  劳动 科学=奇迹
  女农艺师对我说:“收割就要开始了,咱们到操纵台上去看看吧。”
  我跟着来到了操纵台。只见一位年轻的女调度员熟练地按着电钮,田间立刻出现了一架飞机似的新式机器,以惊人的速度飞驰着,给生长在田里的稻子进行脱粒,然后又用通风机将它们吸入拖在后面的卡车里……坐在操纵台上的女调度员,手指连泥土也没碰到过,不到1小时就把500亩稻田全部收割完毕。我被这全自动化的收割场景迷住了。
  我被邀到女农艺师家去作客。
  女农藝师给我介绍了“水稻——金皇后60号”培育的经过。
  “培育新品种离不了杂交。”女农艺师喝了一口咖啡说,“最初,我们运用选择、杂交和培育的方法,根据我们的需要来改造水稻的遗传性,定向地创造出符合我们要求的水稻类型。”
  “当时我们用中国最优良的水稻和印度水稻‘皇后6号’杂交,谷粒有松子那么大。因为籽粒大,茎秆不够粗壮,很多稻子在没有完全成熟时,就倒伏或折断了。后来,我们就把它跟多头高粱来组合,经过多次试验,虽然培育成功了,但是结出的籽粒并不像稻子,倒很像高粱。我们只好又挑选有一部分水稻特征的重新培育,经过几代以后才长出了稻子。这种双重杂交的稻穗籽粒,要比原来的稻子大得多,茎秆也特别健壮。”
  “这就是你们‘水稻——金皇后60号’的全部来历吗?”我打断了她的问话。
  “不,这还不是全部。”女农艺师说,“我们又应用了生长刺激剂等等。后来,我们又对这种杂交水稻进行了一番改造,把固氮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提取出来,用另一种微生物作媒介,将核酸分子上的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基生活的细菌中去,使它获得固氮能力,并且遗传给后代。就这样,经过10年的培育,‘水稻——金皇后60号’终于问世了。”
  说到这里,女农艺师带着一种自豪的口气说:“你刚才不是看到了吗?一粒稻谷就有50克重。据我们初步估计,一亩田一次收获5000公斤稻子不成问题。”
  “你一定读过俄国老托尔斯泰写的《鸡蛋般大的谷》这篇童话吧!”我问女农艺师,“人们的劳动多么伟大,科学创造了奇迹,19世纪童话里的幻想,今天变成了现实!”
  “是啊,”女农艺师笑笑说,“只有当人类充分掌握了科学,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来!”
其他文献
挪威的雷鸟羽毛极美、冬季变白,浑身如雪,仅眼前有一道黑羽,羽绒柔软丰厚,因此,雷鸟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鸟类。挪威政府为了保护和提高雷鸟的数量,决定在冬季大雪覆盖地面,雷鸟觅食困难的时候,给雷鸟人工投放饵料,帮助雷鸟过冬。雷鸟的天敌不少,如老鹰、狐、鼬等,都捕食雷鸟,所以挪威人对这些雷鸟的天地予以消灭捕杀。  为了捕杀雷鸟的天地,挪威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最初几年,雷鸟的数量果然逐年增加。
小熊凯恩和他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冒险,特别是小猫喵喵,因为他爷爷是著名的海上旅者,在爷爷的影响下他也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小伙伴们推选凯恩做队长,登上鲸鱼号潜水艇,开始了他们的海底历险。  这一天,控制后台的瓦普对凯恩队长说:“有东西向我们移过来了,而且会制造巨大的响声!”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巨响,瓦普晕了过去,信号也开始不好了。  凯恩队长摁下鲸鱼警报说:“队员们马上到水族館集合!”话音刚落,白医生又
作为“精神鉴定科”的成员,我们一直在研究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如果现在你被抓到了精神病院,你要怎样才能证明你不是精神病人?  为了解决这个人类医学史上数一数二的高难问题,我们特地选出了四位勇敢的志愿者,参加这次重要的实验。  证明我机智的时刻到了!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一见到医生,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第一句话:“大夫,我没病!”然而,医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继续问我一些无聊的问题。  这个家伙,竟然无
古希腊有个寓言,说狐狸与刺猬的不同,狐狸知道千百件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不过狐狸却对刺猬无可奈何,因为刺猬就知道“只需蜷缩起来,谁都拿我没辙,我就赢了”。  一度当上了世界首富的宜家家居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一辈子就只知道一件大事:卖家具;沃尔玛的创始人老沃顿,一辈子也只做一件事:让他的超市天天平价;生意虽不大但行业内闻名的小野二郎,一辈子只会捏寿司,对炸天妇罗、拉面都没兴趣……这些人都是典
2046年的某一天,我和小伙伴们早早起床,因为我们即将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  我们鱼贯进入“宇宙穿梭机”,在舒服的座椅上坐好。我按下“启动”按钮,把目标锁定在离地球最近的金星上。等显示仪上的能量慢慢到达100%,我按下“发射”按钮,嗖的一下,我们飞进了茫茫宇宙。  好像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我们的飞船就来到了一个星球的上空。咦?怎么感觉还是在地球呢?哦,原来金星人克隆地球,难怪眼前的景象这么熟悉呢! 
引子  静静地漂浮在深邃星空中的月球,乳白色的月面上,几处银色的斑点,不停闪烁。在离月面不远的空中,一座硕大的环形建筑正随月球缓缓转动,就像海底石头上一株惬意的水藻,张着伞状的、银白的、蛛网般的骨架,在阳光下泛着乳白色的光晕,来往穿梭的舰船的航标灯一闪一闪的,點缀着这壮观的景象。正文  1  (日志9.02)  【信号连入】距离风暴开始已经过去了4个地球时,车内电力已经基本耗尽,车内仅保留求救信号
威尔逊马戏团发生了一起命案,团长索普死了。哥尼侦探和助手马特迅速赶到现场,杰夫警官向他们汇报了案情:  “事情太蹊跷了!尸体出现的地方,是正在整修的二号马戏场。案发时,死者在十秒钟内射了三发子弹,都是点32口径的空包弹。当时,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在数十里外的一号马戏场。二号马戏场五十英尺外的员工宿舍楼里,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他们同时听到了枪声,也是他们报的案。”  接下来,哥尼率领他们二人一起进行实地勘
湖北省博物館藏曾侯乙编钟  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古人,在制作和利用石器的过程中,由“以石击石”而体悟出“击物发声”的道理,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击石之声尚不具备音乐价值,但在其声响打破静寂给人的听觉带来刺激的同时,也让古人捕捉到了美的瞬间,打击之乐便由此孕育而生。  在众多的古乐器当中,打击乐器可谓种类繁多,钟鼓磬(qìng)铃、钲(zhēng)铙(náo)锣缶(fǒu),上至高堂,下至民间,无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漂亮的小饰品所吸引,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呢?利用的又是什么材料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制作一款精美的小饰品,了解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一、准备工具和材料  1個紫外线灯盒、1卷纸胶带、1管UV胶、调胶工具、填充物(彩贝、闪粉等)、挂绳、1把镊子、底托、1把剪刀、纸巾等。  二、制作过程  第一步:用剪刀将纸胶带按照芪托的大小剪下来,小读者如果不会使用剪刀也可以用手撕下来。  第二步
“舒克,好舒克,你就回答我这个问题吧!”贝塔因为一个问题而缠着舒克不放。  舒克呢,正坐在桌子前,想要专心致志地写他的手稿。可贝塔把他的灵感搅得乱七八糟。  舒克不耐烦地说:“贝塔呀,你没看见我在写稿子吗?有什么问题就快说!”贝塔得到了允许,便一股脑地说了起来:“今天早上,我翻手机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问题。意思是地球在自转,可是他感觉不到,这是怎么回事?我也想不通,只好来问你了。”  “我有办法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