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长批评也“温柔”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则报道:某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校长发现A教师的成绩很不理想,与其他教师相差较多,已构成严重的“教学质量事故”。于是,校长立即召开“期中质量报告大会”,在会上指名道姓地对A教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令其下次考试缩短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否则“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以下岗相威胁)。这让A教师感到无地自容,于是,他拍案而起,当众与校长发生了争执……
  看完这一报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批评和表扬都是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校长在使用批评这一手段时不能鲁莽行事、感情用事,要讲究艺术和策略,使批评入情、入理、入耳,让批评也“温柔”。
  
  避一避:忌当众训斥
  
  教师不是完人,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或是学生考砸了,或是上班迟到了,或是备课缺漏了……对于教师的这些缺点或错误,校长只需点到为止,而不要兴师动众,不依不饶,抓住“小辫子”大做文章,更不要当众训斥教师。否则一旦在公众场合毫无遮拦地对教师进行批评,会让教师觉得有失面子而难于下台。
  教师有了缺点或错误,校长要选好时机,最好能单独与教师交流,摆事实,讲道理,让教师心悦诚服。“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是我们校长一贯坚持的原则。在我们学校,校长保持了这样一个好习惯:发现教师有不对的地方,校长就在放学后悄悄地给教师打个电话,与教师进行沟通,然后旁敲侧击地进行批评。由于校长态度诚恳、用心良苦,所以即使在电话里语气重一点,教师也能谅解并欣然接受批评。
  
  冷一冷:忌暴风骤雨
  
  有的校长看到教师有过失,就大发脾气,甚至对教师进行暴风骤雨式的严厉训斥。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也会无形中显示校长缺乏工作能力与工作艺术。某地一位新校长血气方刚,敢做敢为,上任后经常对教师给予“重锤敲打”,一旦发现教师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就劈头盖脸地进行批评。对于校长的这种批评方式,教师很是不服。该校长在上任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竟与教职工发生了数次摩擦,并多次在公共场合与教师大动干戈,最后不得不引咎辞职。
  “冷处理,热熨贴”,对于教师的错误行为,校长有时也可以采取冷一冷的策略,给教师一个台阶下,甚至可以不急于与教师论是非对错,而是让教师自己进行反思,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多数教师对于自己的错误都会感到内疚,有时校长不找他们,他们反而感到不自在,迫切希望与校长交流,以解除心理包袱。有时他们会主动找校长,向校长说明情况、表白心声。此时,校长应抓住契机对其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最佳。冷处理、缓处理有助于防“暴”。
  
  绕一绕:忌辱骂挖苦
  
  现代管理“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感情”。校长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教师有了过失,校长不应过分苛刻地严厉批评,更不能辱骂和挖苦,否则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校长在批评教师时可以绕一个弯,讲究批评的艺术。(1)旁敲侧击法。通过与教师拉家常,以委婉的方式切入主题,让教师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批评教育。(2)激将法。通过给教师不同程度的“刺激”,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潜能,激发教师的上进心。比如:我校有一位教师虽然已从教数十年,他的多位学生已在我校当教师,拜他为师的教师也有好几位,但他的教学成绩却总不太理想,有时还不如刚分配来的新教师。对他,校长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大加指责。于是,有一次,校长半开玩笑地说:“你的徒弟都非常优秀,你这当师傅的压力不小呀,你总不能老做徒弟的手下败将呀。”这位教师当即立下“军令状”,表示自己决不做懦夫。为了挽回面子,表明自己的实力,这位教师从此像换了个人似的,一有时间就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3)榜样说服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通过与后进教师谈身边的优秀教师的办法,达到“不批评却远胜于批评”的效果,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迎头赶上。
  
  (编辑 于学友)
其他文献
听说吃糖太多会加速衰老,不少女性不仅与糖制品绝缘,甚至连主食也戒掉了。想要皮肤好,如何做到理性控糖呢?  控糖关键在于控制添加糖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杜冬梅指出,要想抗衰老,最好的办法是控糖,减少糖的摄入量。我们常说的少吃糖,主要是指“添加糖”,也就是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不超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對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有着很大的影响,至今为书界称颂。  篆书备受推崇  包世臣师从邓石如学篆隶,后来又学习北魏书法,晚年时又学习二王,自拟为“右军第一人”。代表书法作品主要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书写风格与其书学思想高度统一,走“碑帖结合”一路。传世书迹较多,学书30年,为书家大宗。他的篆书在当时受推崇。  包世臣历经乾
影视剧或小说里常会有这样的描述:悲伤过度、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眼……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有一种感觉,在伤心大哭过后,有时会觉得眼睛有痛、肿、红、视物模糊等不适感,这些仿佛更加证明了哭泣会影响视力。那么眼睛到底会不会哭瞎呢?   适当流泪有益健康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药学部主任药师王延东指出,眼泪是一种可以清洁及滋润眼球的泪腺分泌液体,平时人们的眼部泪腺会不断地分泌泪水,泪水中含有杀菌酵素,可湿
[摘要]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是当前最主要的两种教育行政体制。近二三十年来,集权制与分权制都在向对方借鉴、靠近。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向均权化发展。我国应实行一定程度地方分权的中央集权制。  [关键词]教育行政体制;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  [中图分类号] G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384(2006)12-0035-04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各级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治学之道》的小册子,只有17万字,但给我的感觉却是沉甸甸的。它是业师萧宗六先生80高龄时献给读者的毕生治学经验。据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样的书籍,是绝无仅有的事。  先生不仅是一位在学术界取得骄人成绩的学者,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慈祥老人。文如其人。读《我的治学之道》,你会发现无一字不识,无一字不懂,没有一点矫情,更没有一点卖弄,作者只是平平淡淡地告诉读者
赵翠娟,一位地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普通小学的女校长。  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惊人之举。她不过是十几年来秉持着一种理念,靠着有些笨拙的慢工夫——读书,而引导教师不断地创新,最终把学校带出低谷,办成了全国著名的“以学习成就人生”的特色校。她自己也因此而成为一位名校长、教育家。  如何解读赵翠娟的成功呢?如果你上网点击“赵翠娟”三个字,瞬间就会跳出近2000 条的相关信
“从小到大,都没有人能孤立我,现在更不允许有人来孤立我,即使他是一个老师。不管这是他给我的下马威,还是想让我改过,都是不可能的。以前只有我欺负别人的份儿,没有人能欺负我,我更不允许一个老师来欺负我,来伤我的自尊心。”这几句话来自一个学生的QQ留言。原因是她犯了错误,教师便把她调到教室的后面,而且没有同桌,其结果就是这个女孩再也没有去上学。学校里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把犯了错误或成绩不好而又调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日益突出,大量处于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岁~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范先佐,2005)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流动儿童在城市并未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待遇,他们被排斥在义务教育
很多女性一过35岁容颜开始明显走下坡路,如掉头发、脸上长斑、肤色黄黑黯淡等。中医认为这与气血不足有必然联系。  广东药科大学兼职教授、主任中医师莫璐丽建议,要想气血充足要注意调脾胃、养肝血。调脾胃,是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我们摄入再多有营养的物质都要通过脾胃运化,并输送到体内各个部位,否则天天吃人参燕窝也吸收不了。养肝血,是因为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一百岁,对于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是漫长的,但生于1920年的李潘氏却并不显得老态龙钟。回忆往事,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些曾经的沧桑似乎都被她付诸一笑,随风而散……  从不把苦累挂在嘴边  如今已是101岁高龄的李潘氏,住在朝阳市喀左县利州街道山咀村,从小下地干活,吃过很多苦。老人的三儿子李洪宝说:“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老母亲一生哺育了七个子女,那个时候上有公公婆婆,下有7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