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边疆不远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 年拉萨站外的GE 机车和线路施工人员。

  2007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前,一首由韩红演唱的《天路》,已经传唱大江南北。把青藏铁路成为你“天路”,既是因为它处于海拔极高的高原之上,也蕴含着这条铁路修建艰难之意。
  如果以勘察、施工难度而论,川藏线比青藏线更复杂、更难。
  回顾新中国70年的建设历史,从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到青藏铁路,以及如今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可以说,从内地进藏的通途越来越多,边疆不再遥远……

比青藏线更刺激的旅途


  一晃已是整整13年前的事了。2006年5月14日深夜,记者乘上一班从上海发车前往西宁的列车。这不是一班图定列车,走的也不全是客运列车经过的线路。这是一趟青藏铁路试验列车,由当时刚从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公司出厂的25T型列车编组而成。与别的列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此型列车车窗带有特殊的三层玻璃,全列车采用集中和弥散式供氧系统。记者发现,每个卧铺的床头有氧气出口,只要手指轻按,氧气就会从床头喷出。如果急需氧气,乘客可以戴上氧气面罩吸氧。同时,列车还备有氧气瓶。

  川藏线经过的有些区域,许多山的起伏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起伏程度还要大,譬如贡嘎山,如果从山脚下的磨西镇开始算,到海拔7556 米的主峰,起伏6000 米。

  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当然不是西宁。2006年5月17日列车抵达西宁以后,稍事休整,就开上了青藏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是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2006年,为了迎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正在做复线施工。我们到达格尔木后,不仅休息了一晚,还做了必要的体检,这才再次登上了列车,翻越唐古拉山,向拉萨进发。
  乘着青藏铁路试验列车过了三江源,真正抵近唐古拉山的时候,窗外的景象让人感觉自己像是乘坐在月球车里。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莽原,除了冰雪、冻土以外,别无一物。那种万古如长夜的寂寥,直抵人心。
  川藏线的情况与青藏线迥异。“在青藏线上看景观,以水平分布为主,所以是向前或者向左右看,看辽阔、看苍茫,在川藏线上看景观,则要仰视和俯瞰,看险峻,看垂直变化。”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单之蔷对青藏、川藏两条线路观感的认识。他说——如果说青藏线是史诗,则川藏线是小说;青藏线上的景观让人沉思,川藏线的风景让人激动;青藏线是杜甫,川藏线是李白。这两条路合起来,才勾画出青藏高原的轮廓和剪影来。
  从青藏线入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基本上是平行的。看似一马平川的青藏高原,因为海拔之高以及天气变化之大,暗藏着许多堪称凶险的变化。
  地理学家李炳元认为,川藏線集中了“极大起伏的高山、极高山”“大起伏的高山、极高山”“中起伏的高山、极高山”“大起伏的中山、低山”等,堪称山的博物馆。譬如四川雅安到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顶,起伏接近3000米。接着又是一座高山——山口海拔4270米的折多山。从海拔2400米的康定县城到折多山口,海拔起伏1800米。再向西走下去,起伏一个连着一个。从海拔2100米的通麦到海拔4620米的色季拉山,起伏又是2500米。川藏线经过的有些区域,许多山的起伏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起伏程度还要大,譬如贡嘎山,如果从山脚下的磨西镇开始算,到海拔7556米的主峰,起伏6000米。
  单之蔷认为,川藏线上大起伏的高山和那些好像把地球掰开一样的一道道大峡谷,是青藏线上不可能看到的风景。
  列车一路前行,一路还能看到青藏公路的景象。5月19日列车出玉珠峰站时,远远地,记者看到一辆大货车在青藏公路上抛锚,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整箱整箱的可口可乐撒了一地。和记者一起乘坐试验列车的老朱,曾经是个汽车兵,1981年至1983年间,他曾经驾驶汽车行驶在格尔木兵站和拉萨兵站之间。他说,那时候,青藏公路还没有柏油路面,汽车行驶起来更为困难。

体现高原铁路建设“综合实力”


  “科学规划、技术支撑、保护生态、安全可靠”,这是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2019年5月29日下午,中国铁路总公司川藏铁路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再次强调了这一总体要求。
  从陆东福讲话中传出这样的信息:自中央作出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重大决策以来,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及川藏两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各参建单位和部门按照总体要求,以超常规的投入和奋勇担当的精神,推动川藏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川藏铁路可研设计的地勘任务全面完成、实现预期进度目标,前置要件加快办理,重大科技攻关全面启动,建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为完成川藏铁路项目可研上报、确保重点工程具备先行开工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青藏公路多发事故地段。

  《人民铁道》报披露的消息称,参加5月29日川藏铁路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不仅有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和总公司各有关部门,还有铁科院集团公司、成都局集团公司、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川藏铁路公司、铁二院、铁一院、大桥院等单位负责人。
  由此可知,川藏铁路建设绝不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及川藏铁路公司和几大铁路建设单位的事,还需要成都局集团公司、青藏铁路集团公司等大力支持。
其他文献
岳母在古稀之年,突发“古稀之病”,睡梦里惊叫,每次只是简短有力的一声:啐!自我诊断,疑是老年生活压力所致。叫声扰人清梦,家人决定送她去医院治疗。  不看也罢,一入诊楼深似海,从此岳母是常客。医生多半摇头不解,家人更是手足无措。以下是简要看病经历——  县中医院内科。初诊印象是心脑血管的问题。挂水、服药一月,未见疗效。复诊,脑电图检查,没有给出新的诊断意见。  市中医院内科。采信医生意见,进行中药调
韩歌手具荷拉被发现家中身亡,距崔雪莉死亡仅40多天。韩国演艺圈有多少黑暗,似乎谁也说不清。“嫖”房黑马  短短两天,曾因嫖娼被深圳警方拘留的英国驻港总领馆雇员郑文杰,就上演了一出“求锤得锤”的戏码。深圳罗湖警方最近公布郑文杰半个月内三进罗湖某会所的视频,完整呈现了他嫖娼和忏悔的过程,打脸了他本人和跟风炒作所谓“遭受酷刑”的外媒。无价之“保”  近日,美国又派高官到韩国施压,要求韩国上调驻韩美军费用
学生们在复旦新闻学院正门合影。1935年, 复旦大学新闻学系举办的世界报纸展览会大门。  2019年10月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屠海鸣图书楼三楼面貌一新,“以新闻的名义”90周年院庆文献展在此举行。展览中,有一组纸质文献展品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和一叠厚厚的论文手稿,出自复旦大学新闻学系1977级的校友陈明贵等4人,他们是“文革”后首次高考入学的学生。他们就读时,自发对全国100位知名
和静钧  欧洲国家,是回归“世界岛”的和平事业,还是与“世界岛”之外的边缘强权一道唯恐世界不乱?  12月3日到4日在伦敦召开的北约70周年峰会,是北约成立以来召开的系列峰会中最为错乱的一次。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前诊断北约濒臨“脑死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反指个别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处于“脑死亡”。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则希望赴英临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脑约束”,管好嘴,不要干预英国大选。过去往往看似“生日
此次展览既是老师的教学成果,也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应该是心源、造化、经典三者和谐相生的丰硕成果。  以经典学习为核心,传承山水画正脉,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的宗旨和特色。近期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的山水画展览既是教学过程的展示,也是教学成果的呈现。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坚持传统教学的理念独树一帜。在邵琦教授的组织下,借助上海山水画界的深厚实力,萧海春、江宏、车鹏飞、陈翔等师大美院外
湖南衡阳市交通警察支队科目三耒阳分考场,有僧人举办开光祈福仪式,现场多人围观。消息上网,这个交警支队通报称,此事系个别股东个人所为,事先并未告知公安交警部门,已责令该考场暂停活动整顿。  我以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看到微博上的跟帖,可谓令人大开眼界。驾照考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场合,理所当然地要体现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国家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但并不倡导宗教信仰,而是倡导无神论。  但有人说,僧人开光,
试想用一个鲜活的生命换取一部法律的废止,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件事。而这个鲜活的生命就是孙志刚。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这是孙志刚墓志铭的最后一句。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同年7月21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签
我国著名法学家李昌道教授,对1995年12月4日这一天念念不忘——当时仍属于港英当局控制的香港,自开埠以来,第一次以中文审理案件。  这是一宗财产纠纷案,涉案双方都不识英文,且都没有聘请律师。双方向法院提交的证供也均为中文。以往,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法院还得把所有文件翻译成英文,然后对案件进行裁量。可这一回,香港高等法院研究后决定——索性用中文审案。由于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清政府治下的香港并无近
颜经济,正在把男性理容变成一片蓝海。  在2019年618中国电商大促的日子里,最意想不到的可能是原本小众的男性护肤、彩妆、洗护和香氛领域却十分出彩——天猫618在6月16日第一小时,男士彩妆销售同比增长522%,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的销售同比增长120%。与此同时,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数据显示,在包括个护小家电、美妆产品在内的颜值产品类目中,男性用户的整体消费已经超过女性用户。这其中有赠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豫剧《黄河绝唱》成功在上海演出,引起观众赞誉。这是根据老河口籍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戏剧家张光年(笔名光未然)的英雄事迹改编的戏剧,以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为主线,讲述了张光年组织剧社开展抗日宣传,随后到延安和冼星海共同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动人事迹。全剧从抗战爆发开始,张光年先后辗转武汉、郑州、延安多地组织抗敌演剧队伍开展抗日宣传。途中在黄河壶口一带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