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招魂·家园——在上海文汇讲堂的讲话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代代作家辛勤写作构建起来的。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当代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诸多的当代作家中,每个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历程各不相同,有的成名较早.此后作品影响不大;有的则坚持写作,一直佳作不断。作家创作的作品既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纪录,同时也反映了作家在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过程中的理解和心得。不同代际的作家显然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在作家群体更迭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和突出。
其他文献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是明诗选注本中质量较高者,但仍有不少误读值得商榷。如,解缙《交肚即事》日“铙角吟风”,即“铙角吟于风”;文征明《感怀》日“远志出山成小草”,是用《世说新语·排调》典故自嘲被迫出仕。日“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是自嘲年过五十方任翰林院待诏;李梦阳《汉京篇》日“汉京临帝极”,是说汉京长安正对应着天上的中宫天极星。日“卖珠登要津”,是用汉董偃故事。日“执鞭尽是虎贲郎”,是夸张说西汉王朝的顶级权责,连警卫都由皇家卫士充任。日“不忿燕然先勒石”,是摹写西汉权贵功名欲与自尊心的极度
个体权利在新兴世界秩序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四项有关权利的自明之理可以看到,权利对于权利人的价值是权利得以成立的根据,公正、高效及可靠的人权实施机构是人权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权利通过课他人以义务而获得保护,但权利人可以放弃或中止其权利的行使。在国际舞台上讨论和追求的个体权利始终都是人权。人权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确认了所有人的价值,并将权力从强者手中分配到每个人手上。但“人权具有共识普遍性”的主张缺乏对文化多元性和其他目标之合法性的敏感性,这使得现在的人权实践存在一些困难与危险。
建立在吸纳女权主义和世界主义公民权理论合理成分基础上的环境公民权或生态公民权概念,是对公民权基本内涵与性质理解的全面拓展。它旨在为发挥公众在创建生态可持续社会过程中的作用,确立一个理论与实践基点,因而是一种来自公民权理论框架外部的挑战。
“绿色公民权”是一个从“消极的”环境公民权到“积极的”可持续公民权的连续统一体。一种“抗拒”或“批判性”可持续公民权,对于创建一个真正的可持续社会,具有核心性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公民权概念不仅可以从古老的城市共和主义公民权传统中得到理论侧证,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代公民权培育中义务“可持续服务”实践的理论基础,而绿化进程中的国家将在其中扮演一个积极而又关键的角色。
2006年4月17日,一场由刘平教授发起及其与包弼德教授共同主持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会议室举行。该对话围绕着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史人类学的由来、中国历史人类学状况以及台湾的人类学研究等主题展开。而关于"什么是历史人类学"的问题,更是汇聚了来自多方的不同声音。这样的交流和交锋,对于中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有着可以预期的启示作用。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include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 Chinesecivil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the real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rejuvenat
关于《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章的用字,汉代“三论”以及当代出土文献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均作“问主”。何晏等在编撰《论语集解》时对经文“哀公问主”中“主”字的解释,从诸多注本中择选了孔安国注,并在郑玄注的基础上远迈一步,径直改易“问主”为“问社”。这一做法并不是何晏等的妄改抑或文误,而是汉代以来《论语》学发展状况使然,具有其历史合理性;结束了当时不同《论语》版本之间在“哀公问社”章原“主”字训解问题上的纷争,对《论语》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近现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类著作,均明显受到何晏等人的影响。
在本访谈录中,苏珊·哈克回答了有关逻辑哲学的五个问题:为什么您最初会被吸引到逻辑哲学研究方向?您对逻辑哲学有哪些主要的贡献?相对于其他学科和其他哲学分支而言,逻辑哲学本来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逻辑哲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逻辑哲学中最重要的开放性问题是什么,其发展前景如何?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存在着一种依傍、移植、临摹西方哲学或西方哲学的某家、某派理论的倾向。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哲学的史料“梳妆打扮”、“削足适履”去填充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成为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因此,提出“重写中国哲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建构一种真正纯粹的、用本民族话语来叙说的“中国哲学”。为此,我们组织了“重写中国哲学”三人谈,现推荐给读者,希望能给学界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