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再起争议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iao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中下旬,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两个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一个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另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盛松成说,2013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马建堂说,经初步核算,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这两个数据一经公布,人们立刻发现:M2与GDP之比几近2:1,M2增速依然远超GDP增速与通胀率之和。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M2严重超发,超发量和速度都领先全球。但盛松成否定了M2超发的说法。今年2月,货币当局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3年第4季度)也说:“2013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合理适度,社会融资结构多元发展,信用总量继续较快增长,货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
  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各方如何解释?他们的解释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当下亟需深入讨论。
  货币当局的解释
  面对M2总量、增速以及与GDP比值的种种质疑,盛松成代表货币当局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我国目前货币供给有三个层次,即M0、M1、M2。M0为流通中现金,目前余额为5.86万亿,M1狭义货币供应量约为33万亿,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10万亿元左右。M1等于M0加上企业的活期存款,因为企业的活期存款可以开立支票,它和M0一样,流动性较强。M2等于M1加上企业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现在,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0多万亿元,再加上其他存款和5.86万亿元(M0),这些加在一起就是110万亿元即2013年末M2余额。经过这番解释,盛松成总结道:“M2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所有的企业、个人,包括在座各位共同创造的。”
  盛松成认为,一般而言,储蓄率比较高的经济体,其货币总量也往往会比较高。中国人比较重视储蓄,国民储蓄率超过50%(美国的储蓄率只在5%左右)。货币主要是从银行的各类存款统计出来的。储蓄率高会增加经济主体对存款的需求。此外,间接融资占比比较高的经济体,货币总量也会相对较多。美国的直接融资大概占80%左右,他们的银行贷款相对少,最后形成M2相对就少。中国是倒过来的,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相对较高。个人将钱存到银行,银行贷给企业,企业拿了钱又存到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一方面是个人储蓄存款增加,一方面是企业存款增加,这样一来我国的M2就相对比较高。
  “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控制在14%以内,新增人民币贷款控制在9万亿元以内,社会融资规模是17.3万亿元以内。可以说,我们基本达到了调控目标的要求。” 盛松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针对社会上有关“货币超发”的质疑,货币当局官员一直持否定态度,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他所著的《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一书中曾辩称,在中国,“货币超发”这个说法,接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所谓“非经济发行”的概念。非经济发行指超过实体经济需要量的货币供应,经济发行则指货币供应量正好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由于过去中国所统计的实体经济只涵盖物质部门,不包括服务业,所以,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经济快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很快就超过当时统计口径的“实体经济”的需要,表现为超经济发行,即所谓“货币超发”。但实际上,货币供应不仅是满足实物经济的需要,还需满足服务业及金融市场的需要。
  周小川、盛松成的解释试图在说明“货币超发”的合理性。他们所说的理由,虽然公众不大理解,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还是表示了赞同的意见。官方媒体更是站在货币当局的立场,以周小川、盛松成的观点为依据,彻底否定“货币超发”的质疑。例如,今年1月,《经济日报》发表《百万亿元货币存量并非超发而来》一文。该文认为,M2的增加并不是由“超发”造成的,央行直接发行的货币只有M0,广义货币量的增加还与银行、企业、个人相关。该文还认为,M2持续高速增长虽然会对通胀形成较大压力,但并未导致物价大幅上涨。
  货币当局和官方媒体的报道并没有完全说服经济学家,更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因此,近年来,有关“货币超发”之声还是不绝于耳。
  货币还是超发了
  从媒体报道来看,很多是以M2规模、增速以及与GDP的比值并在国际比较中,判断货币是否超发。例如,有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M2余额为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还多出20多万亿元。2013年3月末,中国M2为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截至2013年12月,中国M2规模达到110.65万亿,较2000年增长超7倍,与GDP之比几乎达到2:1,在世界范围内再创新高。媒体惊呼,中国“印钱”速度冠绝全球。
  但有经济学家质疑说,我国M2总量大,有其自身的原因。衡量M2体量不能直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M2比较,理由是统计口径不完全相同,没有可比性。面对这种质疑,也有经济学家反驳说,尽管各国M2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实际反映的都是货币供应量,只是结构有些差异,对比还是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判断货币是否超发实际上一个可靠的指标是看物价是否稳定。”但M2存量和M2变化率谁对通胀更有影响,还是有争议。
  周小川就说,由于多数研究和实证检验证明,调控货币供应量与中央银行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在西方学术界基本上已被弃用。
  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建曾经在《别拿货币存量占GDP比重说事儿》一文中也写道:“影响通胀的是M2的变化率,不是M2。而货币供应变化率和通胀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从通胀角度来看,近十年来,中国还是存在着阶段性的“货币超发”。例如,2009-2011年是中国M2投放量迅速膨胀的阶段,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高位,随之而来的是2010年前后面临的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飙升,不仅仅是楼市、股市,甚至艺术品市场等都出现泡沫化倾向。天量的新增货币是形成高物价和高房价的直接来源。
  这是M2的变化率在起作用,还是M2总量在起作用呢?不过,无论如何,这也应验了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
  然而,盛松成在新闻发布会上引用的也是近十年的数据,结论却与“货币超发”的观点相反。他说:“最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物价涨幅平均在2-3%,而我们的经济增长最近十年接近9-10%,可以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的高增长、相对的低通胀,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经济学家们对盛松成所说的现象有更加专业一些的解释。据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教授研究,近十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在快速下降。如果货币流通速度确实在快速下降,那么“货币超发”也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这也解释了过去十年我们总是“货币超发”,却没有引起持续高通胀的事实。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创建了一个交易方程式,即:
  MV=PY
  其中:M代表货币供给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
  MV=PY说明这几个数量之间存在着恒定的关系。假定短期内V和Y稳定不变,那么,货币供给量越多,价格水平就越高。
  但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不是一个常数,货币供给量对价格的影响就不同了。近十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就出现了刘煜辉所说的“快速下降”,所以,尽管在这期间货币供给不断加大,但并没有发生持续的高通胀,而是出现了盛松成引以为自豪、物价涨幅平均在2-3%的情况。
  这里面的关键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为什么这十年快速下降?刘煜辉说:“长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错配,致经济泡沫生成,货币流通速度变慢,特别是在泡沫临近不可持续和已经进入破裂状态下,货币层面的反映是周转速度不断变慢,总量虽然高企,但市场并不感到资金的宽裕。”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3年第4季度)也认为,“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增长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仍在上升,高投资模式以及资源过度向房地产等领域集中,容易导致债务水平上升,并可能对其他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形成挤出,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构性问题也使总量政策的效果受到影响。”
  增长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在不断地推高M2规模。如何遏制不断高企的M2呢?刘煜辉认为,目前已基本形成的共识是流动性压力源于经济中旺盛的货币需求。“需求端未来状态的改变主要看三件事情是否被允许发生:关厂、下马和违约。即:地方政府允许一部分僵尸企业、过剩产能企业退出,地方政府缓建或砍掉部分项目,信用系统的刚性兑付被突破。只有这三件事情发生,才意味着减杠杆实质性开始。”
  如果任由M2总量不断攀登新高,不断地以投资和债务来堆积GDP,最后,被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称为“堰塞湖”水的、巨大的M2存量定将泛滥成灾。
  M2是怎么发出来的
  关于M2的形成,盛松成回答得很清楚。他说,M2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所有的企业、个人共同创造的。央行发行的只是5.8万亿元的M0(流通中现金),百万亿的M2并非都是央行创造。
  盛松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会热议。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仔细分析盛松成的话,虽然不能说全错,但大有推卸央行责任之嫌。
  一般而言,参与货币供给过程的有三个主角,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户(企业和个人)。盛松成把中国的M2增速过快归咎于储蓄率和间接融资比重高,这个说法有他的道理,但他没有讲清楚,储户的原始存款是怎样在银行系统创造出派生存款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在货币创造的过程中,央行虽然不直接对企业贷款,从而不能由此派生存款,但却掌控着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它由公众持有的通货,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就是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
  通货和存款准备金虽然都是基础货币,但二者在货币乘数中的作用不同。通货是创造存款货币的根据,但其本身的量,央行发多少就是多少。能够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有存款准备金。央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来发挥作用。
  央行如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就会增加,基础货币量则相应减少,信贷规模也随之减少,从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给量。央行如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便是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此时商业银行可动用的基础货币增大,信贷规模也随之增大,从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给量。央行正是通过这些手段,缩减或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稳定物价,实现抑制或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可见,储户虽然与M2有关,但央行才是创造存款货币的掌控者,所以,中国M2存量如此之大,还应拜央行所赐。
  不过,在当今中国,也不是所有M2的增量央行都能控制。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亿美元。外储余额及年度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在强制结汇制度下,外汇储备越多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外汇占款(基础货币)就越多。3.8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至少要发行20多万亿元的基础货币。这与美联储的QE有很大不同。美联储是通过购买国债和按揭债券来印钱。中国则是通过发行货币来购买大量涌入的美元,以抑制人民币兑美元的过度升值,维护中国的进出口优势。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越多,投放在此领域的基础货币也就越多,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便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从而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有学者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出口高增长以及累积的外汇储备,已经严重改变了货币创造的机制和供给结构。”
  除了外汇储备引起的货币增发央行被动接受外,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膨胀也大量增加了中国的货币供给,对此央行同样缺少办法。
  都是增长模式惹的祸
  中国的M2高企不下,有储蓄率高和间接融资占比高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内在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增长模式决定的。
  长期以来,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形成了外需和国内投资“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驱动在我国一直最为重要。过去30多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用海量投资换来一个几近10%的高速增长率,但过度的投资也导致消费严重不足。面对国内消费不足,政府一直用外需来平衡,因此,出口就成了中国GDP增长的另一个驱动器。双轮驱动的结果是投资越来越大,平衡国内消费不足的贸易顺差也越来越大。
  中国经济的这种循环,在2008年被全球金融危机打破。当时外需急剧下降,中国过剩的产品无处消化。外贸驱动的失灵,使中国经济忽然跌入急速下行的轨道。面对企业大批倒闭、失业激增的严峻局面,政府抛出了一个4万亿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又放出了10万亿的贷款,结果暂时遏制了下行的经济,但经济结构更加失衡,投资成了经济增长的惟一驱动。
  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2013年)的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可见,净出口成了负数,资本形成贡献率一枝独秀。
  投资虽然一枝独秀,但不幸的是投资拉动GDP的效果越来越差,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计算,2012年中国投资的税后回报率已降低到2.7%的低水平。该数据从1993年15.67%的高水平持续下降。在2000-2008年还曾稳定在8-10%,但金融危机之后投资回报率水平大幅下降。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2013年的报告也显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从2007年的4%下降到2008-2012年的-1%。
  有经济学家认为,高度投资依赖也是推动货币被动超发的重要原因,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的过度倾斜以及对国有部门的预算软约束,导致金融资源效率下降,维持经济高增长必须依赖更高的信贷和货币投放。
  吴晓灵曾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央行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3年第4季度)中说,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仍在上升”。央行强调,尤其是近年来地方主导的大规模融资建设模式进一步强化,在稳定了GDP增长率的同时,也增大了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刘煜辉教授说:“从2009-2013年期间,中国经济的债务率上升了近71个百分点,2013年末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达到了GDP的2.01倍……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一个经济体5年内杠杆率上升30个百分点,接下来5年就会出现明显经济减速、财务困难甚至经济危机,这就是所谓的‘530’规则,境外一些机构通常以此作为看空中国的证据。”
  投资大鳄索罗斯就认为,中国当前的政策中存在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重新启动经济增长就必然会推动债务增长,而这样的增长局面维持不了几年。因此,在新年伊始,索罗斯就公开唱衰中国。
  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债务的严重依赖呢?过去,我们总是用一轮比一轮大的投资和债务,化解消费不足引起的产能过剩,换来GDP所谓的高速增长,同时M2的增长也冠绝全球。今天,这条老路走不通了。
  当前,去产能、减杠杆势在必行。但既要稳增长,又要去产能、减杠杆,这也是一个难题。稳增长意味着难以去产能、减杠杆,但不去产能、不减杠杆,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就会发生;去产能、减杠杆也不行,因为去产能、减杠杆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大增,债务危机。现实情况是,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双重失衡的情况下,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陷入空前的两难选择。
  我们到了必须清醒的时候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惟一。就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言,短期难题要处理,但启动创新和改革这些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更为重要。否则,短期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
  但创新和改革能否正常进行,关键还要看中国是不是有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没有开放的思想市场,创新不可能,改革就更不可能。
  思想市场是知识、观点、意见的竞争,没有这样的竞争,我们很难知道一个观点、一种方案是否正确、可行。例如,经济学界现在总说我国经济步入了经济增速的“新常态”,但如果我们了解这个“新常态”是在什么样经济结构下的“新常态”,用什么办法维持的“新常态”,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新常态”很可能常态不下去。再如,我们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方案却是对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设有重重限制,市场怎么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呢?当前,在我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开启思想市场,让正确的思想能够与更多的人达成共识,以使我们回归常识,可能更为重要。一个社会连常识都没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他文献
据路透社报道称,中国金属贸易商过去一年来在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开设办公室并延揽高级精英,旨在把握由西方银行退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所创造的机会。尽管中国在新加坡的金属贸易企业将面临瑞士嘉能可公司和荷兰托克有限公司等老牌贸易公司的激烈竞争,但分析师预计这些企业能凭借与中国大陆的联系而获利。  ——花旗集团驻上海大宗商品分析师伊万·什帕科夫斯基称:“中国有一些大型交易商,他们无疑在增加海外业务。以他们的
能采访到张宏伟实属意外。在两会期间,记者有幸参加了吉林省委与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座谈联谊会。参会的企业大部分是大型民营企业的老总,就在寻找熟悉企业家身影时,一个身影一闪而过,脑海中迅速显现一个传奇式人物的名字——张宏伟。平日想见此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记者追上前去和张宏伟聊了几句,原以为这位神秘的企业家可能会不太可能接受采访,不曾想,张宏伟当即答应记者择日约时间再深谈。  两天过去,记者如约来到北京会议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的新时代。”他认为,企业的最终出路就在于对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不仅能够大幅压缩成本,而同时透过高效整合,企业将更提高自身的市场反应速度。  或许,工业化的规模效应以及速度战,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上迅速扩张,但品质的商业意义不容忽视。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以及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品质背后的商业价值。  比如汇源,从果园种植至产品
8月4日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演出——海外华人音乐家重奏音乐会  8月4日-5日 19:30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演出——煤炭文工团话剧《打春》  8月5日 19:30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亚洲爱乐乐团音乐会    8月6日-9日 19:30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演出——空政
2014年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8,50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9%。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2,298亿元,同比增长18.2%;中部地区51,559亿元,增长20.1%;西部地区34,646亿元,增长20.5%。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被媒体曝光后,康菲石油在2011年下半年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康菲也因此迅速拓展了其在中国的“知名度”。康菲石油公司作为一家跨国能源公司,不仅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感的大讨论,同
10月14日,印尼政府宣称计划对印尼锡产量和出口设限,以期支撑已然跌至14个月低点的锡价,但其并未给出时间框架和数量信息。印尼锡矿业企业高层10月15日表示,印尼对锡产量和出口设限的计划或导致该国2015年锡产量减少一半,且在不进行磋商的情况下推行新政策可能引发示威。印尼约有47家冶炼厂,预计印尼2014年锡产量将下滑13%至8万吨。 2014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锡平均价格料为每吨23,13
在经济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曾被视为经典,即“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这是古典经济学家法国人萨伊提出来的观点,后人把它称为“萨伊定律”(Say’s Law)。萨伊认为,商品生产者之所以要生产商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就是为了与他人交换物品和服务。在商品交换中,买者同时也是卖者,买卖是统一的。因此,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相等,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即使出现局部供求失衡,价格机制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使“地球村”早已成为现实,“村民”要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在“村”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和福利,不得不关心美中两个“大户”的关系  1971年夏的某天,亨利·基辛格从美帝国主义那里,秘密地(用当时语言应当说是“鬼鬼祟祟地”)经过巴基斯坦,抵达北京。从那时起,基辛格成了“中国人民的朋友”,再后来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是声名显赫的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曾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
78岁的张忠谋恐怕从没有想到,创始人回归的故事有朝一日竟然也会在他和台积电身上上演    悲情指数 ★★★  金融危机给台湾芯片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台积电来说,更无疑是产业增长困境的“放大器”,这在台积电过去的几季不容乐观的财报就已经有所体现。  缓解投资人的压力,提升业绩,可能是白发如雪的张忠谋重新披披挂上阵的主要原因。但以78岁的高龄杀个“回马枪”,不能不让旁观者们看得揪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