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OES法和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锰的方法比较

来源 :净水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94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ICP-OES法与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锰的差异性.结果 显示,两种方法均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9;有证的质控样测定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但当样品质量浓度小于0.05 mg/L时,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回收率较差;ICP-OES法在高、中、低浓度的测定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均较好.建议样品浓度低于0.05 mg/L时,采用ICP-OES法测定样品.
其他文献
田林路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内,是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道路,在中环路建设后,现状田林路被中环线分隔为东西两段,导致周边临近道路绕行,出行不便.分析田林路地道打通后对周边交通组织影响评价,提出区域性路段交通组织优化、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慢行交通组织与优化等主要内容的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和措施,从而改善区域交通压力,缓解部分路段及交叉口拥堵现象,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
针对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设施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深圳北站为例,通过对枢纽和接驳客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接驳交通改善措施.首先,从发车班次、客流分布、出行目的、方式划分、出行满意度等方面分析高铁客流特征及存在问题;其次,对轨道交通、常规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接驳交通方式的客流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客流特征分析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从枢纽布局、接驳交通体系优化、场站设施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与建议.
随着慢行优先的话题逐渐受到关注,对城市慢行空间的研究亟待提上议程.目前我国在城市道路对慢行空间的分割影响方面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现有研究方法单一且存在相当大的局限,不仅研究的可靠性不高,甚至有时会得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完善现有研究方法,提高分割影响程度分析的真实性,基于新的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受分割度指标,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域某慢行空间为例,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从慢行空间中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既弥补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又提出新型的分析视角,完善影响程度分析体系,对未来城市慢行空间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也逐年快速攀升.随着人民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不断的增大,城市向自然水资源索取的水量也大大增加,城市供水系统的供需矛盾不断凸显.然而,在城市供水系统中,通过净水厂净化后的优质饮用水,由于给水管网设施陈旧及运行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等而大量漏失.与国际供水管网运行管理先进技术水平相比,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明显偏高,对供水企业而言漏损控制已势在必行.文中就目前成效较明显的
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是上海市污水规划确定的污水连通管之一,着力加强竹园白龙港两座超大型污水处理厂之间的沟通与联络,发挥片区水量调配、事故应急、综合调控、削峰调蓄等多重功能,提高片区污水系统抗风险能力和安全保障度.设计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和方法,为今后大型污水处理厂之间的连通积累经验.
通过对比分析3种主流海水淡化方法: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法的优缺点和能耗,将反渗透海水淡化法作为港口海水淡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简单介绍了海水反渗透法处理工艺的各个单元组成,并重点推荐了取水泵房设置在码头的工艺形式和不同水质条件的海水一级处理工艺,最后以吉布提某码头海水淡化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海水淡化处理工艺流程中各个单元的功能用途和设计参数选择的依据,并对易忽视的浓盐水排放和设备管材选择问题给了重点介绍,供同类工程借鉴.
文中介绍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新成本建模方法,并应用于开发直饮水处理技术的单位成本.该技术使用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将不同工艺拆分为分散的处理单元,以估计单位成本.演示了该模型在颗粒活性炭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并提供输出的示例,用于说明去除三氯乙烯活性炭处理技术的WBS技术模型.进一步以工程为例,应用WBS模型输出不同处理单元的成本分析,从经济角度分析优化工艺选择.最后提出对于该模型在我国工程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及展望.
近年来,国内对分区计量已形成共识,各地水司积极探索供水管网的分区计量管理,以降低产销差工作为重点目标,实施分区计量的区域化管理.产销差是供水企业重要的经济指标,积极有效的考核机制将有利于产销差的进一步下降,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已实现分区计量管理,针对在产销差考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考核指标的制定,通过分析产销差影响因素,测算难度系数,探索相对公平合理的产销差考核机制.
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分析方法,以上海市某排水干线为研究对象,引入污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方程与不确定性分析理论,选取某一问题管段对来水组成进行解析,并结合三维荧光技术进行验证,可快速准确反映来水组成.水质特征因子解析结果表明,Y泵站来水组成为:生活污水60.3%、地下水15.1%、一般工业污水19.7%,符合特征,且与三维荧光谱图表征结果一致.
针对某以金泽水库为水源,采用前置上向流活性炭工艺的E水厂存在的出厂水三卤甲烷与耗氧量(参照上海市地方标准DB 31/T 1091-2018)有超标风险、浑浊度波动较大等水质问题进行了运行优化技术研究,并提出了优化方案.建议采用前、后分段加氯的消毒方式,加氯总量调整至1.2~1.75 mg/L,前、后加氯比1∶2~1∶2.5,聚合氯化铝投加量提高至6~7 mg/L(按Al2O3计),并及时更换活性炭.水厂根据优化技术方案运行6个月以上,出厂水三卤甲烷总量稳定小于0.4,浑浊度稳定控制在0.15 NTU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