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学问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话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在进步,一种在退步。处于中间状态原地踏步,几无可能。在资讯发达到触手可及的年代,你有没有注意到,有的人视野越来越开阔,有的人则越来越退步。即便大家的环境和条件一模一样,成长于同样的家庭,上的是同样的学校,去的是同样的单位,甚至睡的是同一张床,可最终境界却判若天壤。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首先,读书和不读书会造成巨大的差别。读书给人的思维提供了工具。读书可消遣,可扮酷,都没问题,但最终读书是用来滋养心智的。书里的思维模型和方法,真正消化了,能让人正确地定义问题,寻求解答。读书人能给每个问题一个清晰的名字,这会让解决方案牢靠得多。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人,思维工具就那么三板斧。“当你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会把全世界看成钉子。”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朝既有思路上套,看不出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对事物的性质定位错误,接下来就会在同样的问题中转来转去,如同走夜路遇到鬼打墙。说到这里,请大家停下来看看左右的人,想想他们是不是这样。
  人为什么除了“读万卷书”之外,还要“行万里路”,行路能使人走出自己的圈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人和人的交往也能给人带来信息、知识、见识、智慧。如今大家行走在信息时代的“万里路”上,行路时我们在选择并塑造自己的朋友圈。我们都知道朋友圈能改变我们的视野,到底是怎么改变的?贵圈质量如何?能让你长进吗?你的朋友们带来的信息质量如何?
  最近重看《创新的扩散》一书,从中看到三个有趣的关键词:弱连接、非人际、异质性。作者罗杰斯本来是用这些概念描述变革触媒和沟通网络的,但这些观念在我们接触新知时也基本通用。
  弱连接理论来自美国著名社会学者格兰诺维特。他不仅是社会学领域的行家,也是社会经济学学者,甚至曾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热门人选。他所提出的“引爆点”理论,后经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一书发扬光大,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格兰诺维特曾访谈过282位美国波士顿郊区的求职人士,了解他们得到工作的渠道。研究发现,只有17%的人称自己通过亲朋好友找到了新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工作来源是不怎么熟悉的人。格兰诺维特根据信息提供者跟我们的亲疏程度,将信息来源分为弱连接和强连接。强连接是和我们关系比较近的亲友。为什么亲友带给我们的信息反而比较低质呢?关键的原因是他们的信息圈和我们的信息圈重合度很高,他们知道的,我们差不多也知道。他们不但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还会因为对我们的了解,无形当中验证我们的各种成见,让已有思维固化。渐渐地,我们脑子变成枪子都打不进的花岗岩。
  弱连接是指和我们关系不怎么紧密的人,包括一面之交、泛泛之交,甚至陌生人。他们往往是一座桥梁,让我们进入另外一个圈子。拙译《地之国》里,荷兰人汉斯·范·登·布鲁克,是一个银行界金领人士,生活在高大上的生活圈里。后来却通过板球,和下里巴人恰克·拉姆克森交上朋友,从此看到了另外一个“地之国”,一个他的阶层平时看不到的地下世界。书中的故事可能来自该书作者、律师出身的约瑟夫·奥尼尔的亲身经历。没有和恰克这种三教九流人物的接触,他不可能写出这本被奥巴马也热捧的小说来。
  对于弱连接作用更显著的现象,格兰诺维特总结为“弱连接优势”。这个理论在社会学圈子中广为人知,近年来由于社交媒体的普遍使用,再度被人关注。
  很多我们关注的人、添加的好友,往往是因过去某个机缘,比如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由此大家互粉。过了一段时间,因某个言论或在某个热点问题上的立场相左,大家“果断取关”。宽容度低的人,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圈子会缺乏必要的异质性。大家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有些话题不再提起,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是帅哥她是美女,圈子就成了围墙,把自己和真实的世界隔离开,墙越来越高,最终跑不出去,成为坐井观天的青蛙。
  圈子同质后,将包揽我们的信息来源。可是如弱连接理论所说的那样,亲朋好友的信息来源和我们类似,他们提供的信息,往往质量也不高,甚至我们只是在潜意识里希望有人验证自己的想法。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介绍,高质量的信息来源并非来自人际交往,而是来自非人际渠道,包括图书馆资料和网络。一个人遇到问题,习惯于问家人问朋友圈,其信息质量势必会受局限。
  非人际不是说周围的人不能提供更好的信息,而是说熟悉的人往往都在自己身边,而最权威的信息来源不一定和我们在一起。除非圈中人碰巧是某个领域的权威,否则应寻求更权威的信息来源,而不应受制于让自己舒适的圈子。寻求外界权威信息来源时,找到权威本人往往代价最高,看书或者查询则更为高效,也更有可持续性。这就是为什么非人际的沟通渠道更有效的缘故。
  依据这种弱连接、非人际、异质性理论,或许很多人清理朋友圈的姿势完全错误——把看不惯的人给清理了。当然,我的圈子我做主,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此“任性”,可能会导致圈子过度同质化,继而降低接下来接收的信息的质量。那该怎么办?
  首先,得学会如何检索信息。遇到事,不要只问好像百事通的半瓶子醋亲友,而要通过非人际渠道了解问题。说到查阅,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百度和谷歌。即便使用百度和谷歌这种笼统的搜索工具,搜索起来我们得到的结果还是不同的。有的人不会使用合适的关键词,半天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于是放弃,去问人。人的语言功底在搜索的时候也能看出来。搜索引擎还不能取代人类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该搜索的词语我们都不知道,尤其是在外语环境下。
  与此同时,得多学几种检索工具。比如想知道某个词语的用法,不要局限于谷歌、百度,查语料库更好。想了解某个现象,最好去图书馆的数据库查阅更为权威的资料。图书馆的数据库,可以让我们把搜索范围锁定在学术期刊上。学术期刊的文章质量也有高低之分,但总体上要比朋友圈张三李四的说法或者转帖的热文严谨很多。
  我们还要拒绝各种各样的推送,以免它们把我们推进“过滤泡沫”里。大数据能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投其所好地给出图书、电影、朋友、产品、服务的推荐。最好对这种推荐有所戒备,否则你的信息来源会是过去的自己,而不是未來可能的、更好的自己。
  我们得刻意保持自己圈子的异质性。清理要清理人品有问题的人,不一定要清理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作为教育界人士,过去我加入过很多教育圈,但后来发现能得到的启发并不多。反倒是其他圈子中的一些朋友,能和我们在思维上擦出火花。创意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杂乱和异质性。
  最后,我们得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是被过度夸大了。即便对孩子来说,“不和陌生人说话”也非上策,而应该教他们如何和陌生人说话、如果陌生人来找自己说话应该怎么办。成年人有时候也不和陌生人说话。我出去开会的时候,每次看到参会者成百上千,可是来自同一所学校的人,到了吃饭的时候,常常呼朋唤友,非要凑在一起,就不怕审美疲劳吗?要想扩大自己的视野,就不要老找同事。与不一样的人交往,更能冲击我们的思维。
其他文献
近日,各地时有爆出因治理者政策失当、不顾群众呼声,甚至作风粗暴,而导致一地鸡毛的新闻事件。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治理仍然比较粗糙。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之所以容易发生简单甚至粗暴的事件,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主政者没有认识到基层治理的特性。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一个慢活、细活,是一个极其挑战治理者耐心的活。由于需要与群众面对面,使得基层治理更强调经验和即时处置能力,而非简单依照上级政策法规和行
期刊
两种激情的作用  精神上的宽宏和虚弱,或者精神上的卑微就决定了这两种激情作用的好坏。因为,人们越是拥有高尚和宽宏的灵魂,人们就越力图给每一个人都提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由此,人们不仅仅有一种在对照上帝时的很深的谦卑感,而且人们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根据每一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力量而给予他们以相应的荣誉和应该属于人类的尊重,同时人们也就只会鄙视那些罪恶的东西。相反,那些精神上比较低下和虚弱的人则总是会因为做
期刊
刚到德国的许多中国人会不自觉地遇到问题就去找主要的政府领导,这一点往往行不通。比如笔者认识一些在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家,刚来德国的时候首先去和德国地方市长等官员搞关系,搞得非常热火,于是自以为许多事情就很方便了,没想到工作的时候还是被办事官员“处处设卡,搞得寸步难行”。企业家们就很不解,觉得我都和你们的市长“称兄道弟”了,怎么你们“下面”的人还这么刁难我?  事实上是对德国的公务员体制有很大的误解。
期刊
【材料】  牛庄村地处A市东北郊35公里处,隶属文安湖街道办事处,有600多户人家、2740多口人、5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多亩,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村落。2016年,牛庄村民人均收入86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7万元,在全市来说是个低收入村。2017年初,A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到牛庄村开展了一次调研。调研发现:牛庄村有7个党小组,47名党员,党组织健全。20世纪80年
期刊
我们置身于一个风险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很多焦虑的产生,源于我们把少数当普遍,把偶然当必然,自己吓到自己。  母亲以及几位阿姨都是在我的建议下使用微信的。接触微信之初,她们都觉得微信真是个好东西。原本她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只有电视、报纸。有了微信之后,她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以及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可时间一久,我发现她们越来越容易焦虑了。公众号和朋友圈里各类负面信息令她们胆战心惊:
期刊
过去数年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扶贫也衍生出新的不公平,诸如“悬崖效应”和“福利陷阱”并不鲜见。  其中“悬崖效应”既存在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也存在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主要指两者的差距太大。具体表现是,部分地方在执行扶贫政策过程中,把义务教育有保障变成了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上什么学都不花钱”,把基本医疗有保障变成了全家人“看什么病都免费”。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列入扶贫范围的村庄、村民自
期刊
在2018年国考中,共有113.4万人参加考试,录用比约为40∶1。公务员仍然是我国很多年轻人就业时的重要选择之一。  那么,在国外,公务员又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来看看有关外国公务员的那些事儿。  1. 有关考试印度:一辈子只能报考四次,一次考一年  还记得印度的阅兵仪式吗?耍杂技、叠罗汉,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印度人民做不到。而印度的公务员考试也同样令人惊愕。  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号称是全世界最难的
期刊
古希腊著名的七哲之一泰勒斯非常贫穷,因为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思考哲学问题上,于是人们就此指责说,他的贫穷说明了哲学无用。泰勒斯没有当面反驳这种看法,他想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有能力赚到钱。  有一年冬天,泰勒斯运用他的知识预见到了,明年橄榄将要大丰收,就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做押金,把所有橄榄榨汁机都事先租下了。由于没有人跟他竞价,当然租金是很低廉的。第二年,橄榄果然丰收了,突然需要大量的榨汁机,这时候,
期刊
那天,一位送干豆腐的送货商来我的超市送货,一直以来,我都从他那里采购,基本上每天都得十来斤。然而,在我的门口,我发现有一位顾客与送干豆腐的人在交涉,后来那个顾客买了大约有五斤干豆腐,而那个顾客又是我们超市的老顾客。看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很不舒服。  我想顾客选择与送货商交易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从那里可以买到便宜的商品,在哪里都是买东西,我们为什么不买便宜的呢?所以,我不生那个顾客的气。然而,那个送干
期刊
【材料】  改进政务工作,推进政务服务,是Q省政府办公厅今年着力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其中窗口服务是重中之重。上个月,Q省政府办公厅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搜集了企业和群众对一些窗口服务工作反映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有群众反映,有些办事事项在政府服务大厅还没有设立,白跑了一趟,还得到衙门口去办事;有群众反映,在政府服务大厅窗口办事,等待时间过长,有的工作人员办事太慢,还有的在给群众办事期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