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里的“吃鸡”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读】
  游戏里“吃鸡”令人欲罢不能,殊不知,名著里的“吃鸡”也令人垂涎三尺!本文作者祝新宇在阅读过程中,细心留意书中的细节,从托尔斯泰到大仲马,他们笔下的鸡肉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快一起来看看那些藏在名著里的美食吧!
  这里说的“吃鸡”,不是网络流行语中的“吃鸡”。
  在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复活”后,认为土地和阳光、空气一样,不应为任何人私有。他回到庄园,考虑如何把土地分配给佃农。在村子小路上他遇见一个怀里抱着一只红冠公鸡的姑娘。管家夫人下厨为聂赫留朵夫做晚餐,打下手的是农家姑娘,而晚餐的主角正是红冠公鸡。小說第三部第六章写道:“桌上铺了一方粗糙的桌布,还有一块绣花手巾是当餐巾用的。桌上摆着一只断了耳的撒克逊骨瓷汤钵,盛着土豆鸡汤——这是那只时而伸伸这只,时而伸伸那只黑腿的红冠公鸡,如今已被杀掉,甚至切成碎块,许多地方还带着毛。吃过汤之后,下一道菜还是那只公鸡,带着烤焦的鸡毛,还有加了很多油和糖的奶渣饼。”
  “带着烤焦的鸡毛”!聂赫留朵夫没有留意晚餐的“惨状”,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要把土地的收益作为农民的公积金”上。管家正好相反,为“妻子的厨艺得意扬扬,笑得越来越开心了”。托尔斯泰的闲笔不闲,以两者对晚餐的态度衬托两者对土地的态度。管家“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人人都巴不得损人利己,所以听到聂赫留朵夫说的方案,他以为自己没听懂”。
  大仲马《三剑客》里也详细写过“吃鸡”,那是发生在17世纪的故事。第三十二章,科克纳尔夫妻举办了一场晚宴。欧洲人晚餐第一道菜通常是汤。“汤喝完后,厨娘端来一只煮鸡。人们眼睛睁得滚圆,像要爆出眼眶来。”那是一只怎样的鸡啊!“瘦得只剩皮包骨,可那层厚皮挺结实,有那么些骨头使劲往外戳,亏它还能绷得紧紧的。这么一只原本待在栖架上等死的老鸡,看来也真得花不少工夫才能觅得到哩。”
  波尔多斯心想,“我对老的固然尊重,但要是煮了吃或烤了吃,我可受不了”。但其他人“眼睛发亮,贪婪地盯着这道他看不上的菜肴,仿佛这就是只鲜美油嫩的肥母鸡”。但见“科克纳尔夫人把盘子拉到身前,撕下两只乌黑的鸡脚,放在丈夫的盆里。卸下头颈,连鸡头留给自己,又撕下一只鸡翅给波尔多斯(我想这绝对是看在波尔多斯是表亲的份儿上),然后把这只几乎还原封未动的家禽交给厨娘”。“没等火枪手(指波尔多斯)看清别人的表情,厨娘已不见踪影。”接下来的菜是一盘蚕豆。中间放着几块羊骨头,一眼看去,还以为连着些肉呢。“这一招没有骗过几个办事员,他们哭丧的脸蒙上了无可奈何的表情。”主人给每人倒了三分之一杯佐餐红酒,“几个年轻人(指办事员)往杯里兑水……终席时酒已经不是红澄澄,而是一种淡淡的焦黄色了”。文豪们塑造了很多吝啬鬼,大仲马笔下的科克纳尔夫妻也算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旨在讽刺科克纳尔夫妻,同时反映了那个时代食物匮乏的状况。
  如今若是想鼓励谁,流行说法是给他“加个鸡腿”,不过,在食物丰富的年代人们也不会太当回事儿,只是把它当作调侃而已。
  (大浪淘沙摘自《今晚报》2021年4月20日)
其他文献
·原创·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特征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最后因“水土不服”以失败告终。  1898年6月11日,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开始实施。变法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
期刊
艺考的前一天我还在拍戏,当天赶晚班的飞机回了北京。第二天就要参加考试,根本来不及做太多准备。之前准备了一篇朗诵的文章,爸爸还嘱咐我“不论题目是什么,真实认真地去演就好了”。虽说演戏演了不少,经验应该也有很多,但作为学生,考试我还是会感到紧张。这一点无可厚非。当天早起后,开车到北影门口,排队入场。人非常多,还没下车就有很多媒体围了过来,一路上跟着拍,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有压力,担心考试的事儿,这么多人关
期刊
我骑车到学校时,前方浮动着一团柔和的亮,我抬头,看见了落日。  盛夏的炎热还未消去,但微凉的晚风亦足以令人欢畅。远方轮船的汽笛,近处向前涌去的车流,还有骑着电瓶车的我,构成了这幅大约不是很丑的画面。  此情此景,没有豪情壮志,没有落日辉煌,我能想到的,竟是那个我与同桌骑过落日的傍晚。  同桌邀我放學留下一起跑步锻炼身体,在夏天,在放学后没有人的操场,在我最痛恨的跑道上,我们歌唱着少男少女(何其芳《
期刊
南湖上一只红船,几位共产党的先辈,在此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近些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有着长足的发展,不断在与世界的斡旋、博弈中展现着国家实力。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因为有“你们”,国家更加强盛,国民更加自信。  “君许国一生,还恨一生短。”改革初期,在国家面临西方列强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的艰难时刻,他站了出来,他是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
期刊
悠悠桂花的香味,是思念的味道。  ——题记  傍晚的和风一吹,飘落的桂花气息迎面扑来,像是香水的余韵,令人回味,这是记忆深处的味道,桂花的沁人心脾像是冬日的暖阳,也像是夏日雨后的晴风。  在童?年的记忆里,父母的工作总是繁忙的,所以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每天欢乐又充实。在那里,我有许多的玩伴。  傍晚时分,伴着桂花香,奶奶必定要出去走一走,到菜地里看一看,我也喜爱跟随着去。放眼望去,
期刊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鲁迅先生的《秋夜》,同学们多调侃其“一棵也是枣树”,可后面这句,当初我一见到就急忙记了下来,生怕它会稍纵即逝——毕竟记忆中有那么多的句子像细碎的沙子,转眼间就全从指缝中漏下去。  
期刊
“小伙子,问了下大家,猫可以肯定是被遗弃的,看来这猫跟你有缘,你要不认养了吧?”那位阿姨打来电话说。  那天中午,我吃过饭去遛弯儿,突然在常走的小路边看到一个猫包,仔细一看,里面是只成年白猫。  这还是我第一次捡到被遗弃的小动物!一时不知怎么处理,我试着询问了一位刚好路过的阿姨。攀谈中了解到阿姨就住在附近小区,她们小区有个养猫的微信群,说可以帮忙问问怎么办。  想到小时候养过的那只双眼碧蓝的小白猫
期刊
大雄宝殿的建筑,是非常伟大的,在此建筑前面栽种几棵松柏来配合,这也不是件寻常事。依常情测,必然是建殿在前,栽树在后。松柏生长又不易,须得经过百年以上,才苍翠像一个样子,才配得上此雄伟之大殿。一开始,稚松幼柏,是配不上此大殿巍峨的。但在创殿者的气魄心胸,則一开始便已估计到百年后。当知他相择地形,来此开山,在他胸中,早有了几百年估量。但到殿前松柏苍翠,与此一片金碧相称时,那创殿人早已圆寂,藏骨僧塔了。
期刊
写作练习和跑步一样,越常练习,表现越佳。偶尔你会提不起劲,三里的路程,每一步都在抗拒,可是你还是勉为其难地跑了。有兴致也好,没兴致也罢,你都得练习,可不能坐等灵感来了,想跑的欲望涌现了,才开步前进。灵感和欲望绝对不会自动来报到,尤其当你身材已经变形,而且一直在逃避,更休想它们会来。然而倘若你定期跑步,训练自己的心志去适应,或不去理会那股抗拒的心情,你就是去跑,并且在跑到一半的时候,爱上了跑步。当你
期刊
越是炒得人盡皆知的新闻,常常无关紧要,而不被报道的事情,常常是要紧的事。  新闻就像糖跟身体一样,看起来很美好,吃得多一点就会对身体有害。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越跟你无关。它会把新的消息吹捧成重要的东西来卖,去吸引你的注意力。新闻实际上千篇一律,并且使人不断分心,注意力更分散,而且会扼杀你的创造力。  当你坚持30天不看新闻,就会发现,生活没什么变化,并没有错过什么重大事件,万一真有一件事情很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