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的亲密伴侣——虫黄藻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永远面朝阳光、积极向上的向日葵一样,珊瑚也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难免让人联想起靠光合作用生长的植物。因此,即便你已经知道珊瑚是动物了,眼前这情景也会不由得令你疑惑:难道是弄错了吗?
  其实,珊瑚喜欢沐浴在阳光中,是因为在它体内有一种叫“虫黄藻”的共生藻。这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个头儿非常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发现。生物学家估计,每立方毫米的珊瑚组织内就有30000个虫黄藻。虫黄藻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为了满足它“吃”阳光的胃口,珊瑚才有了这种向阳生长的特性。
  19世纪40年代,日本生物学家在珊瑚虫体内观察到很多褐色小球。这些褐色小球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并能自身进行分裂繁殖。这是虫黄藻第一次进入人类视线。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它的存在一直饱受质疑。19世纪50年代末,生物学家终于成功将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分离出来了,至此它的‘江湖地位’才得以确立。
  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珊瑚虫的代谢废物,合成的氧气和有机物则奉献给珊瑚虫;珊瑚虫也不会白白享用,除了负责给虫黄藻提供原料外,还为它提供了居所和保护。有了虫黄藻后,珊瑚虫的生存压力大大减小,平时只需捕捉些“零食”作加餐即可,而赖以生存的主食就仰仗于虫黄藻的慷慨奉献了。除了能给珊瑚虫提供主食外,虫黄藻还能促成它们骨骼的生长。
  当然啦,并非所有的珊瑚都能与虫黄藻一起打拼,比如大部分造礁珊瑚都有虫黄藻共生相伴,而非造礁珊瑚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但是,万一虫黄藻跑掉或死掉了,与它相依存的造礁珊瑚就会得病,即出现白化现象。在白化初期,如果虫黄藻能及时回到珊瑚体内,生病的珊瑚仍能起死回生;但要是持续白化时间太长,珊瑚就会因为严重缺乏营养而死亡。
  虫黄藻对珊瑚的依赖则相对较弱,因为它们除了能与珊瑚共生之外,还能在某些原生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存在,比如珊瑚的“近亲”海葵等。因此,虫黄藻可没你想的那么够义气,一旦出现海水污染或海水酸化,甚至是海水升温,它们就会“离家出走”,娇弱些的甚至一命呜呼。所以说,珊瑚与虫黄藻之间的共生关系其实相当脆弱,得细心呵护才能维持。
其他文献
拜托,他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
摘要:德、日、英三国的职业教育开展得较早,职教教师资格认证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其职教教师资格认证呈现出“资历至上”与“能力优先”的模式变革;映射出“国家主义”或“专业中心”的价值向度;凸显“专业化”取向的推进策略。在借鉴与反思的基础上,我国职教教师资格认证需要改进职教教师资格的证书模式,使之“有效规范”;激活职教教师资格的认证机构,促成“多方合作”;完善职教教师资格的认证程序,注重“过程导向”。  
摘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海外研习基地(广州)为平台,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设跨文化课程与举办专题讲座、对口接待与交流、双语环境建设、国际内容专业社团建设及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升等6种途径,探索了校园国际化多元文化育人氛围营造的途径。实践表明,利用高校自身校本资源,创设国际化育人环境,使师生不出国门便可获得国际体验和经验,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关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中职学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中职课堂教学中却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错账更正法”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情境设计、分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探讨,以期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会计课堂;错账更正法;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
摘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出台以后,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全国各地根据本地中职教育发展和自身的财政情况,对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一些地区在落实对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过程中,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成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成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特点,阐述了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免费政策进而全覆盖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
教育部:中职灵活安排学生实习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并规范中职学生实习管理,灵活安排学习和实习,积极应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技工荒”。  通知称,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和四年制学生在第四学年参加顶岗实习。对于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工种,中职学校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实习方式,实现校企合
神秘的大海有着许许多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有时会将远在他处的景物搬到我们的眼前,有时会将碧蓝的海水送上蓝天,有时又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航行的船只……  很早的时候,人类已经发现了大海上的诸多奇异现象,那时由于科技还比较落后,人们以为这些现象是超自然力量所为。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才揭开海上这些奇异现象的原因。  海市蜃楼  古人眼中的海市蜃楼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为:“忽闻海上有仙山,山
300年过去了,金特的宝藏始终没有线索。  直到1932年,有个叫帕尔默的英国人在一家旧货店里买到了一个奇怪的钉着铁箍的旧水手箱。帕尔默在那只箱子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小木板,他掀开那块木板,里面有块羊皮纸掉了下来。  纸上是一个小岛的地图,同时在羊皮纸边上还有一个提示:“要想找到我的宝藏,必须沿着这条路走。金特船长,1696年。”帕尔默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冷静之后的帕尔默又陷入困惑之中
在毛驴职业培训中心,驴驴校长正在给新学员上课。  “嗯昂——嗯昂——同学们,我们上课啦!”驴驴校长站在讲台上,威严地扫视着教室里的五头毛驴学生,“咱们毛驴的重要工作就是驮东西,今天咱们就来讲讲驮东西。”驴驴校长顿了顿,“把货物安全运到目的地,是咱们毛驴的基本职业道德。你们都知道‘运盐的驴子’的故事吧?”  “运盐的驴子”的故事,毛驴们个个耳熟能详,五名学生都抢着要回答。  “还是由灰耳朵来讲吧。”
摘要:家庭背景作为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中国64所高校调研数据分析,考察基于家庭背景变量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差异性。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总分在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别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在父母文化程度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维度上,领导素质、职业潜能和通用技能差异非常显著,但核心素质、职业人格和团队素质无显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