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轻松和激情中学好化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的教学需要通过教师努力去营建一个宽松而又快乐的教育氛围,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这肥沃的土壤里自由自在地汲取营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思维,从中体验到学好化学的乐趣,从而学好化学,达到“高质轻负”之功效!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激情;学好化学;高质轻负
  《心理学》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智商是相当的,即所谓的“智力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成绩却逐渐分化,有高有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身个性以及他们的家庭教育等情况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非智力因素”。在这诸多因素中,学习兴趣又是一个相对来说容易激发但又占据很重要地位的非智力因素。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达到“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的境界。这不但是初中化学教师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也是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下面是我如何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激情中学好化学”的点滴启示。
  一、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况,但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在中学生身上的体现却更为突出。初中化学作为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學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上的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相关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为什么”,使学生在“疑问——观察——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的化学课里,要把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言》看得最为重要。如在上《绪言》一节课时,我没有按照教材一步步来,而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变铜为银”“水变牛奶”“白纸上喷字”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问的眼睛,然后告诉他们在化学王国里可以找到答案,接着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等。这样的教学从一开始,学生就向往化学,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化学产生了好奇,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师要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避免弱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到第三单元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到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第四单元的《化学式与化合价》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学生在认识过程上已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从第四单元的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的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
  3.从第六单元到第十一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因此,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堂让学生识记化学用语;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能用化学用语解答问题,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这样可减少坡度,循序渐进,避免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减少。
  三、立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诱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化学的乐趣
  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蒸馒头为什么要用小苏打(碳酸氢钠)、胃酸过多时应用什么样的药物、烧烤时为什么架空木炭会燃烧更旺,烧烤完后用什么方法来灭火……提出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讲到到PH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PH试纸自己测定常食用的水果、蔬菜、饮品(如:苹果,黄瓜,西红柿,牛奶,豆浆)等的PH值。不仅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还更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注重学科综合,多角度创设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经常把化学和一些文学诗词、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碳酸钙时,引用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先让学生分析诗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于谦借用碳酸钙表达自己不折不挠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气慨;再让学生探究这首诗里面隐含的几个化学反应。还有经常把《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里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介绍给他们,既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开展多样化活动,在笑声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化学知识,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化学活动。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喷雾做画”“隐身小猫”等小实验;在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与化学有关的精彩的谜语竞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笑声连连,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六、巧借“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轻松、快乐的学习,不仅要求课堂气氛欢快、学生的发言活跃,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积极主动。有些化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事实,不需要学生太多的理解,只需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对于这部分内容,死记硬背很慢,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快他们的记忆速度,也为避免化学用语学习的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如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我们可以用普通话谐音编成顺口溜为:
  嫁给那美女、锌铁锡千(斤)、铜共银百斤。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又能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七、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编写思维导图,强化学习化学的动力
  化学知识很零碎,对于这些零碎的化学知识,要定期帮助学生总结,理顺知识。除进行单元小结外,还应对于联系密切又有相似性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编写思维导图。如常见物质的颜色总结,置换反应的几种情况:氢气 金属氧化物、碳 金属氧化物、金属 盐溶液,等等,这样不仅简化了难点,使学生感到轻松,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更加旺盛。
  总的来说,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让学生们对待学习就像对待看电视连续剧那样,念念不忘,活力常在。教师自编、精编教学配套资料、中考复习资料,扩大课堂的训练容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开心、快乐而富有激情的氛围中学好化学,让每位学生都亲身体验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与好处,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min效率,以达到“高质轻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一直觉得突然改变一种熟络的方式确实有些不习惯,摒弃一种旧的东西、重新接受一种新的事物也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已经如火如荼进行多年的课改,一直令我如“雄鹰的再生”般,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体验着不一样的经历:先有忍痛舍弃过去,努力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转变和提升自我,再有鹰击长空后的收放淋漓和甘之如饴。  记得第一次让我顿悟的是刚踏上讲台那年的七年级跨学科听课,那节语文公开课真令我眼界大开,学生讲故事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对小学生的要求是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本文以一节五年级语音课为课例,展示了语音课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反思,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课;教学过程;反思  一、教学背景  2018年5月的一天,笔者在本校上了一节教学能手示范课(PEP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A部分的Let’s spell),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科组老师的充分肯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它注重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与探索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源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为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可尝试从生动的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启发、倡导实践性学习等方面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兴趣;问题情境;有效启发;实践  数学是传统学科,初中的数学是被学生公认为最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极其复杂艰辛的,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化工作更是艰苦卓绝,是教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环。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结合我的教育工作实践,谈谈我的见解。  一、细心诊断,对症下药  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只要找出后进生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就可以了。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在识字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其中,促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了解并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展示个性化道具,引导学生追溯汉字字源,编写汉字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围绕汉字展开个性化讲解等方式都能让学生感受汉字中蕴藏的文化气息,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传统文化;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不同民族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一个十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弱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是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着课堂秩序的维持和课程内容的推进,急需教师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小学生是一个需要“被奖励”的群体,当他们因为某件事受到夸奖后,便会有更大的劲头去继续做这件事。因此,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心态来进行课堂引导。由此,“积分奖励制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被提出和加以实践,通过这方法可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摘要】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对话背景的了解让角色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血有肉,让学生立体感知对话的知识语境,从而培养对英语这门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合理、恰当、巧妙的提问,是启迪心智、激活思维、化未知为己知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创设的语境要有信息沟才具有实际的交际意义。本文通过对话教学、信息沟的创设以及多维化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运用,提出英语教学的新视角。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茁壮成长,雷锋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教师、学生的心中。雷锋精神中存在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先队组织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将“雷锋精神”作为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途径,经常开展具有教育特色的学雷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以自己的言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那么,新形势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尽情欣赏课文中那文质兼美的作品。  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
【摘要】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信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目标指向。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科技创新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面向全体,培养创新能力。作为课程设计者,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实施开放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關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