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诊治体会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糜胸是新生儿期胸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在出生婴儿中约1/10 000,在监护室(NICU)中高达1/2 000.此病可引起严重的呼吸、营养和免疫障碍,病死率曾高达20%~50%[1]。

其他文献
漏斗胸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约占小儿胸壁畸形的90%以上.文献报道统计其发病率为0.1%~0.3%,甚至可高达0.4%~0.79%,男女之比约为4:1[1,2]。
目的 观察苯扎氯铵(BAC)毁损食管下端括约肌肌间神经的效果及毁损后不同时间神经组织的改变,为建立合适的贲门失迟缓症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8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BA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40只;开腹手术将0.4%BAC脑棉敷于大鼠食管下端30 min,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大鼠,观察食管下端肌间神经组织的变化.结果 术后1周BAC组食管下端出现部分肌间神经元、神经纤维变性坏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牵拉脊髓圆锥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往往会导致患儿严重膀胱功能障碍[1]。
目的 研究Wnt7b在Nitrofen诱导的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胎肺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在CDH肺发育不良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Wnt7b基因在妊娠E17.5、E19.5、E21.5的Nitrofen诱导CDH大鼠模型胎肺及正常对照大鼠胎肺中的相对表达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7b蛋白在胎肺中的
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atlantoaxial rotatory deformity,AARD)是一类临床上不同原因导致的小儿突发性斜颈、疼痛和头颈活动受限,影像学上表现为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和(或)旋转移位的疾病总称。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学龄前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最常见的致病病毒[1]。感染后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少数患儿会出现
患儿:男,10个月.因尿频7 d而入院.病前2 d曾因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因出现尿潴留症状,经导尿后排出约200 ml略显混浊之尿液,之后开始出现尿频症状,每天约10多次,经B超及CT检查提示:膀胱内肿瘤.后转来本院治疗。
人工真皮支架材料是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运用于临床,以达到维持皮肤干细胞繁殖,且对人体无毒性作用的生物材料。良好的人工真皮支架材料,可以让皮肤组织工
先天性巨结肠(HD)也称为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普遍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胚胎时期肠神经嵴干细胞(ENCCs)迁移、发育、存活异常有关[1],且与造成正常肠
复发性气管食管瘘是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在第一次手术后的发生率为3%~14%[1].大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国内外曾有人报道运用食管支架和生物蛋白胶来填堵瘘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