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诉期内生态修复行为作为量刑情节的正当性及其实现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审法院将刑事案件上诉期间刑事被告人主动实施的生态修复行为认定为从宽量刑情节,在符合现代沟通性刑罚理论关于刑罚正当性理论论证的同时,却与传统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监督与纠正第一审程序的应然功能相冲突,其本质是社会公共利益与制度利益的冲突。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是利益衡量的基础,生态法益相对于传统刑事诉讼程序设计而言具有价值优位性,上诉期间的生态修复行为被认定为从宽量刑情节因此获得了价值优位的正当性。为规范上诉期间生态修复情节的量刑适用,司法实践中应以环境犯罪的合理甄别为基础,遵循基于生态修复效果的层次化、阶梯式量刑原则,建立符合环境司法价值导向的量刑规范化机制,以实现生态修复与刑罚裁量的相互激励。
其他文献
<正>英语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高考中占据着较大的分值比重,教师通常比较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对文化的渗透不够重视,而且即使部分教师意识到要融入文化,也以西方文化为主,导致学生的文化视野受到限制,对祖国文化反而不甚了解,其实教师需积极开辟高中英语第二课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改善他们的文化素养。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规则并没有与定罪事实相区别,均为“排除合理怀疑”。这种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设计为量刑实践活动带来了诸多难题,对此学界倡导为量刑事实的证明设计多元化的证明标准。从程序推进的角度来看,量刑事实证明活动具有递进性的特征。因此,应当提倡在量刑活动中适用阶梯式量刑事实证明标准:在以层次性的识别方式对量刑事实进行合理的解构,依次区分为“法定证明的量刑事实和自由心证的量刑事实”“
运用SPSS模型检测发现,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量刑情节适用上存在涉黑主体差异、地区差异等问题。建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常态化量刑情节适用机制必须从理念层面思考,摒弃从宽情节不适用于重罪犯罪分子以及认罪认罚制度不适用于重罪的偏见,并在实证基础上确立人身危险性的实质认定标准。
量刑听证是法官以听证会的形式,结合量刑前调查报告,在控辩双方对量刑问题平等对抗、其他参与主体对量刑问题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对被告人量刑作出裁决的一种特别程序。该程序分别从司法裁判、被告人、被害人、公诉机关四个维度发挥重要的程序效能。然而,中国目前量刑听证的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通过量刑听证具体原则的指导,提供量刑听证规则制定的参考依据,明确量刑听证的适用案件范围,完善独立量刑阶段的制度建构,实现以
对《刑事诉讼法》第201条“一般应当”的解读关系到量刑建议存在的正当性基础——量刑建议权力属性的探讨。当前,对“一般应当”主要解释为“应当”,这是一种形式解释。将其作形式解释有违我国职权主义的诉讼构造,并与控审分离原则相矛盾,且悖离实质真实的诉讼观。为避免与基本理论相冲突,运用法解释学方法对“一般应当”进行实质解释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一般应当”作“可以”之解,符合“以审判为中心”的理念、权力制衡理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其含义与目标,对量刑规范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自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后,我国司法审判中的量刑方式从“估堆式”逐渐转变为“规范化量刑”。在“规范化量刑”的实施过程中,量刑基准的确定是量刑规范的基础,避免犯罪事实重复评价和增强疑难案件的可操作性是规范化改革的重点,为了克服规范化量刑弊端,可以通过促进“量刑均衡”、引入智慧量刑系统
对锂电池在串联方式下的针刺测试进行了深入探究,先通过比较不同摆放方式下针刺的影响,发现通过正极极耳串联的电芯,在针刺后电压均会发生大幅降低,并且随后出现再回升的现象。以此现象为出发点,通过层层剖析,推导出两串电芯针刺时产生特殊现象的原因以及电芯间内部电子运动规律。该规律又通过三串电芯针刺实验的情况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又将电芯内部反应和电子移动规律推广到N颗电芯串联的针刺中。
十九大会议提出的“乡村振兴”重要战略,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方面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近些年,在国家持续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乡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凸显出许多治理困境,主要表现在村民对于人居环境整治知识认知不够、环境整治方式欠考虑、项目资金短缺、对整治工作成效监督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在客观上不利于农村人居环境
正确适用主观要素,要明确主观要素的适用位置并确定适当的量刑比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将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因素分为基本犯罪事实,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和调节基准刑的量刑情节。该分类概念模糊,易造成重复评价和适用情节顺序的混乱。可依据量刑根据间的关系对情节进行分类评价,确保主观要素的量刑作用力围绕客观违法性程度浮动,以主观要素反映犯罪意志的坚定性衡量主观责任程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