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生活建构:小学习作教学的应然路向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样态,科学合理去弥补、丰富和延展他们富有童真且充满生命意义的生活“田园”,注重强化聚焦学段的主题性习作目标,精心策划和建构学段序列化、项目式的主题习作生活,让他们在真切有意的实践体验中完成充满儿童意义世界的主题生活建构.有了指向习作丰富真切的主题生活浸润,再加上单元教材双线主题要素的迁移学习,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效衔接,可使主题生活建构成为小学习作有效教学的一种应然路向.
其他文献
上海市精品课程“设计与制造II”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升级、教学目标优化及教学思想革新的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降低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的沉浸式、可视化、工程化及交互性功能,促使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看”向“主动做”转换.通过对500名三年级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报告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虚拟仿真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先进性及时代性的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拓宽教学路径,线上线下相融通,让学生从理论上弄清楚思政课教育的内容;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增长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培养大量的德技兼修的人才开通重要渠道、架起中介平台.
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近20年我国数学教材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数学教材比较研究领域的三个主要聚类主题分别是“分数”“函数”“概率与统计”.未来进行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拓展教材比较的国家;重视教材新增内容的比较研究;重视多种方法在比较中的应用.
双语教学作为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模式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双语教学中,以“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作为案例开展教学实践,构建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加独立思考,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科育人价值是指教学科目或学科课程在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具有综合价值与独特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显性价值与隐形价值的统一、时效价值与长效价值的统一.具体表现在促进学生有德性、系统性、多样性和持续性四个方面的发展.基于课程—教学—活动一体化,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培养路径是:以课程开发为载体,凝聚学科育人价值;以深度教学为途径,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以实践活动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当前,建设网络强国,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急需培养大量符合公安实战部门需求的新时代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以赛促学”;以教师为主导,推动“以赛促教”;以学校为支撑,促进“以赛促建”,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我发展、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提升,促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的多样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行业认知度和专业办学的影响力,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逐步受到关注.我国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在近十年内逐步受到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当前项目式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项目设计主要依靠教师经验,易走入项目式学习的误区;项目式学习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缺少结构性关联;项目评价缺乏教育大数据来表征学生能力发展的效果.将基于证据的学习理念引入项目式学习,基于网络环境的特点,可以从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网络环境下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
学生具有道德发展的巨大潜能,教育应赋予学生充足的道德发展能量,激发道德潜能,促发道德行动,实现道德赋能过程.审视当前学校体育育德实践的困境主要有: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主体道德意向的内在生成;育德内容与生活世界相脱离,阻断了道德发展的完整链条;育德效果评价缺失,育德目标置空;体育教师育德意识薄弱,育德能力不足.道德赋能视角下学校体育的育德路径为:转变观念,树立学生道德培养的赋能意识;挖掘体育课程育德元素,促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觉知;创设体育课程育德环境,激发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潜能;开展多元道德评价,增强学生
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变迁呈现三个阶段,即流动限制阶段、“两为主”政策支持阶段和“两纳入”政策支持提升阶段.通过倡议联盟框架分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表明,次政策系统中存在秉持不同信仰的支持联盟和反对联盟,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变迁是政策取向学习、相对稳定变量和政策子系统外部事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充分利用易控的政策论坛驱动政策学习,是实现流动儿童政策合理变迁的重要路径.
批判性思维是可教的,这种可教不仅意味着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倾向两个部分均可通过教育手段获得,也表明需要依据不同的教授内容来选择更为有效的教授方式.批判性思维可教的效果评价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试卷、量表等工具,应该继续开发新的测试工具与方法来更为全面地衡量个体批判性思维技能、倾向、实践等各方面的状况.批判性思维可教的终极价值在于使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建立全学段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体系,塑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环境,在批判性思维课堂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