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缘高温高压油井堵塞成因及防治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nglu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南缘高探1井井下油管和地面井口弯头处堵塞物,通过高温灼烧、X射线衍射法进行矿物成分分析、薄层色谱等进行有机物族组成测试,采用高温高压流动模拟装置研究无机物对沥青质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探1井原油CⅡ值为4.15,原油不稳定;主要组成为无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62.25%和17.95%)和有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37.75%和82.05%),无机物主要来源于钻井液加重剂,有机物为沥青质;沥青质易吸附在无机颗粒表面,无机物会促进沥青质的析出和沉积.根据油井特性,提出间歇改变油嘴工作制度防治沥青质析出对策,现场采用正挤沥青分散剂对井筒堵塞物进行解堵作业,油压平均增幅为4~8 MPa,清管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压汞曲线,求取相应的分形维数值能够作为定量指标评价储层物性.相关的前期研究中,分形模型常进行分段计算,但相应的地质含义表达不明,无法整体表达岩石的孔渗特征,综合分形维数求取过程中加权值缺乏理论依据.对综合评价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新模型处理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5组样品的压汞数据,并与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相结合,分析分形维数的地质含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双对数坐标系中进汞饱和度与毛细管压力拟合相关系数一般大于0.85,曲线具备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1代表较大孔隙的均一程度,与储层物
根据VTI介质地震波群速度的精确表征,将群速度函数在参考点(ε0,δ0,γ0)处进行一阶Taylor展开的线性化处理,利用雅可比矩阵推导群速度三维扩展各向异性线性近似表征.结果表明:扩展各向异性线性近似表征保持了对各向异性参数的线性关系,它是弱各向异性近似表征的有效扩展,而弱各向异性近似表征是扩展各向异性线性近似表征的特例;通过调节参考点取值,扩展各向异性线性近似不仅适用于各向异性参数较小的情况,而且也适用于各向异性参数较大的情况,具有较高精度.
为了研究裂缝性火成岩地层中纵波和横波的时频特征,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分数阶Fourier变换对阵列声波测井信号进行滤波.首先通过EMD得到高频的IMF,再利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旋转特性分离高频IMF中的纵波和横波,得到不同角度裂缝对应的纵波和横波Choi-Williams分布.结果表明:联合EMD和分数阶Fourier变换能有效改善纵、横波的时频耦合;相对于致密地层,裂缝性火成岩地层中的纵波和横波均幅值衰减、主频降低,同时速度减小.一般地,纵波幅值衰减与裂缝倾角呈正相关,横波幅值则相反;对
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测试,按墨水瓶孔喉模型计算页岩的孔喉比,分析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对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山口组页岩的孔隙度为5.0%~8.0%,平均孔径为7.2~13.5 nm,平均孔喉比为4.9~36.2;页岩的汞滞留量为61%~84%,页岩的孔隙连通性整体较差;页岩以纳米孔隙为主,微米孔隙较少;纳米孔隙的孔喉比较小,孔隙连通性较好,微米孔隙的孔喉比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差;微米孔隙为页岩油的有效储集空间,纳米孔隙为页岩油在基质孔隙内运移的主要通道.
测试高温(150℃,20.7 MPa)下纳米SiO2溶胶对加砂油井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纳米SiO2溶胶水化产物类型、形貌、微观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温下纳米SiO2对加砂油井水泥石有多种作用机制,质量分数在1%~2%时,纳米SiO2主要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影响水泥正常水化,降低加砂水泥石强度;质量分数为3%~8%时,纳米SiO2通过晶核作用诱导水化产物多点生长,改善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同时游离纳米SiO2颗粒以不同团聚体形式充填在不同尺度水化产物孔隙中,提高水泥石致密度,保证加砂水泥石高温强度
为了定量预测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开展不同工况下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的试验研究.基于自主设计的粗糙裂缝试验装置,通过控制变量方法进行不同壁面粗糙度、泵注排量、支撑剂质量分数、压裂液黏度等条件下的输砂试验,定性揭示不同施工参数对支撑剂在粗糙裂缝中输送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以分形维数(变差函数)为主的裂缝壁面粗糙度定量描述方法能够解释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运移沉降过程;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的运移、沉降和充填行为与光滑裂缝内有较大差异;不同的裂缝壁面粗糙度能导致支
为了提升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井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设计可以实现高效分离的过滤分离器.首先针对过滤分离器的过滤结构,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进一步推导分离口直径与最小通道尺寸之间的数学关系;其次,针对过滤结构的内部流场,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分离口处的喷射速度与负压随注入速度的变化;然后,将多孔介质模型与多相流模型相耦合的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空心球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规律;最后,推导分离口处的混合流体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动数学模型,并通过钻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过滤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排量和空心球体
以大港油田埕隆1601稠油油藏为例,采用高温高压PVT试验装置和填砂管驱替试验装置,开展CO2-原油体系高压物性测定和CO2吞吐增产效果评价;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先导CO2吞吐水平井生产历史拟合和增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2-原油界面张力为2.9 mN/m,为非混相状态;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为45 m3/t,膨胀系数为1.17,降黏率达到99.18%;依靠扩散作用CO2在原油中的溶解速度仅为0.0059 mL/mL/min,而在动态混溶条件下CO2溶解速率可达0.2912 mL/mL
温度敏感型聚合物可以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分子构象,随之改变其亲疏水特性,从而对钻井液内固相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网状结构做出调整.采用温敏单元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一种新型温敏共聚物P(NVCL-co-DMAM),表征其分子结构与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研究矿化度、pH值和共聚物质量分数对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利用共聚物的温敏特性,研究其对水基钻井液低温流变性的调控能力.结果表明:P(NVCL-co-DMAM)可在
研究瓜胶(GG)、羟丙基瓜胶(HPG)和羧甲基羟丙基瓜胶(CMHPG)在不同乙醇含量下的溶解性能,并以四硼酸钠为交联剂制备含醇交联压裂液体系,分析交联性能和耐温性能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瓜胶、羟丙基瓜胶和羧甲基羟丙基瓜胶分别在乙醇体积分数为10%、50%和60%时可以充分溶解;加入交联剂四硼酸钠后,羟丙基瓜胶和羧甲基羟丙基瓜胶可在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不超过30%和50%形成含醇交联压裂液;由于乙醇具有抑制瓜胶类稠化剂分子链降解和增强交联程度的双重作用,含醇压裂液具有比水基压裂液更强的耐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