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走进教师话题的核心词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b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秋季开学后不久,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随后,教育部早前公开征求意见的一组规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实施,其中都明确提到:“教师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教师要了解幼儿或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掌握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文件所涉及教师的若干话题,其核心无不指向了制度建设。过去多年,一些制度建设之所以难以推进,或许就在于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改革思维。如果总是绕着而不是走进“制度建设”这个核心词,那么不知不觉绕回老路就有可能在所难免。
  期待实行国家教育公务员制
  “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是多年来政府部门反复高调表达的话语。这样的表态却往往令公众心中不是滋味,因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悲情的现实——教师待遇,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并未依法得到保障。
  本来,“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是我国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法律条文却迟迟没有落实,也就是说,地方政府部门始终没有严格遵循《教师法》保障教师待遇。
  显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必须监督政府部门执行的效果,必要时追究政府部门的违法责任。可是,不少地方政府官员或许认为,是否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总是以“财政资金不足”等理由搪塞,甚至把保障教师待遇当作是对教师的施舍,仅仅在教师节给教师们送上几句安慰。如此一拖再拖竟拖过了19年。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如果根据这一精神,对不保障教师待遇的地方政府,切实追究责任,谁还会把《教师法》不当回事呢?
  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表述本身,就留给地方政府操作上的弹性空间。其一,眼下的公务员薪酬并没有完全阳光化,即使教师的工资向公务员看齐了,但实际待遇还是有很大差距。其二,平均工资水平的计算,一所学校行政人员和一线普通教师工资平均较高,却很可能掩盖了一线普通教师工资较低的事实;一个地区城区学校教师和乡村教师的工资平均较高,却很可能掩盖了乡村教师工资较低的事实,这当然不能说是保障了教师的待遇。
  多年前,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代表提出,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国家教育公务员制”。 这个建议认为,将教师纳入公务员管理,不仅不会增加国家新的开支,反而会有助于法律保障教师待遇的落实,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队伍的进一步管理、培养和使用。比如美国和日本规定,义务教育教师每隔五年必须轮换一次,因为实行了国家教育公务员制,义务教育教师作为公务员有责任轮换。我国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时,也曾有过教师轮换的动议,却终究难以执行,其主要原因或许就在这里。
  我国教育部门“教师不得有偿家教”的规定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一是我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上位法中,找不到“教师不得兼职”的相关法律依据,这相当于行政部门的这条规定涉嫌违法;二是家教有偿与否很难取证;三是一些教师待遇低,只有通过双休日兼职,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在新加坡,就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到教育培训机构兼职,要么在学校为学生无偿补课,要么转到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做培训师。这个“二选一”的规定得以顺利执行,也是因为实行了国家教育公务员制。
  期待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框架
  把“要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作为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之一,显然是直面现实中存在的某些教师讽刺、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等不尊重孩子人格的现象,旨在助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遗憾的是,没有落实机制的具体标准,这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其实毫无意义。
  其实,我国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早有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就是说,法律已规定教师的这类行为违法,理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如果这样的法律条文都得不到执行,那么再将其列入专业标准又焉能得到执行呢?
  还有,为了小学教师能与时俱进,教师专业标准要求“要掌握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可是问题在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轻视人格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状况极为普遍,现实中学校很少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即便教师掌握了有关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同样不能扭转性教育被轻视的局面。
  应该看到,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行政部门除了此次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近年来还出台了有关师德规范、定期注册制等一系列举措。从本质上讲,这些措施都是希望用行政的方式来解决教育事务,但效果却并不看好。首先,由于缺乏严肃的问责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往往不了了之。其次,追求短期的办学政绩导向,会使学校、教师只关注那些能尽早出政绩的指标,比如安全教育,一些地方平时不管不问,只有在出事时才强调一下。这类“不考不重要”的事例俯拾皆是。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我国要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有关师德的规范,应该由教师行业委员会制定;有关对教师能力的评价,应该由教师同行委员会进行。如果仍由行政部门制定规范、推行标准,只会导致政校不分、管办不分。
  也就是说,按照纲要的精神,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不能只把希望寄托于行政规范,关键要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民主管理的现代学校制度。这意味着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努力促进落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办学自主权,并在校内建立民主管理以及教育评价机制。这正是规范学校办学、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未成年受教育者权益的根本性举措。   期待有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对接
  尽管国家推出的关于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的行政法规,与落实2010年颁布实施的《规划纲要》,具有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但仍有“这种做法既不妥当,也不可行”的声音出现,并有人提出了部分教师会出现抵触乃至抵制行为、教师管理成本会增高、教育人事管理中的寻租和腐败现象会增加等理由。
  此前,我国在教师的管理方面,由于所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没有时限规定,导致无论相应的聘任条件达到与否,凡进入教师队伍者基本上就是“终身教职”。这种制度安排,必然会导致一些并没有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者,难以胜任教师岗位的要求。这也是社会舆论呼吁打破教师终身制的原因。
  然而当下“五年一注册”的教师资格“年检”,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即所有教师都将被取消“终身”。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中,有一种制度规定达到一定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可申请“终身教职”,聘任他们的学校不得随意解聘。如此,既能保障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可避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受到校方其他非教学因素的干扰。由于对“终身教职”的考核、遴选极为严格、慎重,一旦获得“终身教职”,就意味着在职业能力、职业操守方面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可以说,教师们争取“终身教职”的驱动力,不是来自外部的考核压力,而是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使然。对其进行研究不难发现,设立这种“终身教职”,通常有两个制度做支撑,一是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即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是由行政机构进行,而是由教师委员会实施,力避行政因素的干扰。教师同行会设定明晰的教育标准,考查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贡献。二是年薪制,教师的年薪优厚且在事先约定好,以保证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超脱性。
  反观我们的一些做法,就很值得考虑:其一,我国把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视考核、评定情况发放,这很容易出现考核者以考核之名干涉教师教育的问题,并且会引导教师只关注考核的指标。其二,我国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一直由行政部门组织,采取行政管理、评价的方式,包括不少功利性的行政指标,比如对中小学教师的考核有班级平均分数、升学率、学生获奖情况和教师本人获奖情况等。其三,将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当年的收入挂钩。如此不仅很难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还可能进一步加剧教育的行政化和功利化,致使教育愈发偏离教育本质。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设立“终身教职”的管理经验,建立教育同行评价制度,给教师提供优厚的待遇。同时,考核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打破教师终身制的关键,包括由谁考、考什么、对考的结果如何评估,这些技术上充满不确定性的环节,都需要有适宜的体现人性化的政策对接。只有基本上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保证“五年一注册”机制的顺利推行。
其他文献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啥?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记得曾读过“快马常苦瘦”的诗句,虽然时间过去很长了,但我却总也不能忘记。因为它不仅蕴含着对捷足远行者的赞誉、敬慕,而且容易使人唤起对其境遇的同情、怜惜和不平。 “
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蓝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
一、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出台的背景、意义和研制过程是怎样的?  答:2014年,国务院发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
凡事都是对立统一的。人的皮肤亦如是,既需要搽脂抹粉,也需要去污脱垢。用在教育上,搽脂抹粉好比鼓励、表扬、戴花,而去污脱垢则好比批评、鞭策、栽刺。前者令人愉快,后者让人耳热
政策落地篇rn《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里面,金融内容占了很大篇幅,其中包括四大金融机遇: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特色金融产
期刊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两会打破了以往在3月召开的惯例,相应地缩短会期,并加入视频会议、视频采访等内容
期刊
想起有点联系却有点矛盾的这三个词,尝试着说说.rn先说学理吧.大学上文学概论课,老师第一句话便引述“理论是灰色的”,吓了我们好久.后来读到不少对批评家的蔑视,总想起大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合作社在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同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干部队伍建设再一次作为一项刻不客缓的重大任务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