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486例克罗恩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CD患者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BD中心486例使用IFX治疗的CD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为31.1个月(12.0个月,40.0个月),IFX中位疗程为13.0个月(7.0个月,21.0个月)。486例患者中,98例(20.16%)发生不良反应;因不良反应停药者12例(2.47%)。急性输液反应为CD患者使用IFX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4%,占所有不良反应的41.84%(41/98), 39例为轻、中度,均在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中8例因输液反应反复发生而停药)。严重的急性输液反应仅2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抢救后好转。4例患者出现迟发过敏反应。486例患者中,感染39例(8.02%),存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等机会性致病病原体感染,无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36例患者在感染控制后可继续行IFX治疗。486例患者中,重症感染14例(2.88%),均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7例合并慢性HBV感染者均予抗病毒治疗,未见活动期HBV感染。1例患者在停用IFX 22个月后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腺癌;6例合并良性肿瘤病史患者用药期间无肿瘤复发、进展或恶变证据。在486例患者中,其他少见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8例(1.64%),贫血2例(0.41%),周围神经病变1例(0.21%),皮肤病变4例(0.82%)。IFX疗程延长、不合用免疫抑制剂和基线BMI升高是发生急性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IFX疗程延长、基线白蛋白低于正常水平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CD患者应用IFX治疗总体安全,不良反应临床可控。用药前筛查和用药时监测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型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背景疾病,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确诊为1型g-NET患者(分别有41和93例)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背景疾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测指标、胃镜及病理特征、肿瘤部位、转移及治疗情况、伴发疾病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34例1型g-NET患者中,男53例(39.6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有4个临床亚型。1型和2型g-NEN都是低级别胃泌素依赖性肠嗜铬样细胞肿瘤。1型g-NEN发生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2型发生于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和(或)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相关性胃泌素瘤患者,3型为非胃泌素依赖性散发性神经内分泌瘤,4型为神经内分泌癌或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4个亚型因病因病理不同而各具临床特征。
期刊
对于直径约10 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NET)可以采取内镜下治疗,但何种方法具有更高的病理完整切除率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行内镜下治疗的128例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直肠NE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发现ESD组切除标本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EMR组,两组病灶组织病理直径、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期刊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由于缺乏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许多共识来源于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证据级别不高,在外科治疗方面尚存在很多争议。现结合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和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指南,就近年来外科治疗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共识与争议进行梳理。
期刊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术前空腹血浆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0例胰岛素瘤患者,取其术前的空腹血浆标本。另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与胰岛素瘤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相匹配的28例志愿者的血浆作为对照。将所有受试者按BMI分成体质量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浆瘦素水平。统计学方法为Mann-Whitney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伴肝转移的诊断,需明确肿瘤分级,充分评估其转移负荷,进而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对于因肿瘤局部进展导致的梗阻或出血,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策略。本例pNEN伴肝转移患者,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表现,起病急,病情重,经多学科协作会诊,并行积极手术治疗,患者转危为安。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可为今后处理类似重症患者作参考。
期刊
Mahvash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胰腺α细胞增生密切相关。现重点介绍胰腺α细胞增生与Mahvash病之间的联系,以及Mahvash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加深临床医师对Mahvash病的认识。
期刊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预后个体差异很大。正确判断pNEN患者预后,将影响患者的生存和健康,很多研究在探寻pNEN的预后分子标志物。这些分子标志物包括肿瘤组织中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甲基化、基因表达、miRNA等,以及患者外周血中激素、蛋白质、DNA和RNA等。目前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上结合功能性影像、临床特征,以及一组分子标志物,可能是未来判断pNEN预后的有效策
期刊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基因突变会影响多种内分泌和非内分泌细胞,从而使患者具有了对MEN1的易感性。使用基因打靶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观察MEN1失活后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由此揭示该疾病发展的具体机制。本文重点关注通过MEN1突变小鼠模型的研究所揭示的MEN1基因分子功能。
期刊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与散发性肿瘤相比有其特殊性。患者起病年龄较小,胰腺病灶常多发,可分泌多种激素,手术时机与术式的选择与散发性肿瘤有所不同,并且在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胃泌素瘤的手术时机上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由于肿瘤多发,很难达到手术治愈,并且术后复发率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