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翻译中看英汉死亡禁忌语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死亡的禁忌和避讳是中文与英文共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虽然两者有着不少相似的表达法,但在具体的应用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本为例,观察了其中对于死亡的描述方法,总结了英汉中死亡禁忌语的特点,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此外观察了英译汉过程中对于直接与委婉描述的的处理,从而为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关键词】禁忌语 死亡 翻译 英汉对比
  一、引言
  在世界各国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所谓禁忌语,是指因社会习惯、宗教习俗或语言联想等原因,在语言使用中避免使用的词语。对于死亡、疾病、排泄等令人不悦的事情,或是信仰、隐私等容易出现冒犯的话题,人们往往会采用回避、替代、模糊等方式委婉地避开直接、明确的描述。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通常会避讳直接提及死亡,也有着大量的用于代替“死亡”或是“die”的委婉表达,这一点从文学作品中也能体现出来。本文将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文简称《哈7》)的原文和译本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对于“死亡”的描述和翻译,观察英语和汉语中禁忌语使用的异同,从而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提供指导。
  二、英汉死亡禁忌语的特点
  人类各种语言的禁忌语具有趋同性。这里的趋同性是指,对于类似的禁忌物,不同语言中常常会出现相似的委婉表达。对于英汉两种语言来说也不例外,针对“死亡”的禁忌语和委婉语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1.死亡的直接表达。汉语中对于死亡最为直接的描述就是“死”和“死亡”,对应英语中的“die”、“bedead”和“death”。直接的描述常常用于第三方叙述死亡事件(例1)。相较于中文通常使用动词,英文在叙述已经死亡的状态时也常常使用形容词和名词(例2、例3、例4)。可以看出,中文和英语对于死亡最基础的描述虽在词性选用上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比较一致。
  (1)(Surely you have heard) Of how Godelot died in his own cellar after his son, Hereward, took the wand from him?
  也听说过,戈德洛特在儿子赫瑞沃德拿走魔杖后,死在了自家地窖里吧?
  (Chapter 21, The Tale of the Three Brothers)
  (2)Meanwhile, in Gaddley, a Muggle family of five has been found dead in their home.
  同时,在加德里,有麻瓜一家五口死在家中。
  (Chapter22, The Deathly Hallows)
  (3)With Gregorovitch dead, it was the merry-faced thief who was in danger now…
  格里戈维奇已经死了,现在有危险的就是那个神采飞扬的小偷了。
  (Chapter 14, The Thief)
  (4)The grief that had possessed him since Dumbledore’s death felt different now.
  邓布利多死后一直笼罩在他心头的那种悲伤现在感觉不同了。
  (Chapter 10, Kreacher’s Tale)
  2.死亡的委婉表达。针对死亡的委婉描述,英汉则有异有同。对于一般性的委婉描述,中文和英文都使用了包含“消逝”、“离去”、“终点”等含义的词汇来代替直接的“死亡”。例如:
  (5)Though Ariana had been in poor health for a long time, the blow, coming so soon after the loss of their mother,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both of her brothers.
  虽说阿利安娜长期体弱多病,但母亲刚去世不久又遭此打击,阿利安娜的两个哥哥久久难以释怀。
  (Chapter 2, In Memoriam)
  (6)(… and she [Ariana] was dead.) “Gone,” croaked Aberforth. “Gone forever.”
  ……“没了,”阿不福思哑着嗓子说,“永远没了。”
  (Chapter 27, The Final Hiding Place)
  (7)And then he greeted Death as an old friend, and went with him gladly, and, equals, they departed this life.
  ……然后像老朋友見面一样迎接死神,并以平等的身份,高兴地同他一道,离开了人间。
  (Chapter 21, The Tale of the Three Brothers)
  (8)HOW did Dumbledore really meet his end?
  邓布利多究竟是怎么死的?
  (Chapter 2, In Memoriam)
  (9)Harry stooped down and saw, upon the frozen, lichen-spotted granite, the words Kendra Dumbledore and, a short way down her dates of birth and death, and Her Daughter Ariana.   哈利弯下腰,看到在结冰的、青苔斑驳的花岗石上,刻着坎德拉。邓布利多,生卒日期底下是及女儿阿利安娜。
  (Chapter 16, Godric’s Hollow)
  表示“消失”意义的委婉表达中,英文最典型的就是“loss”(例5),本意为“失去”、“损失”,引申为“死亡”。这两种表达法的语义引申与中文中的“(某人)没了”
  (例6)的语义很相似。
  表示“离去”的含义的委婉语则更为丰富。如例5中的“gone”,本来是go的过去分词;又如例7中的“depart (the life)”,也是以“离开人世”为概念基础引申出来的表达。中文里类似的表达也非常丰富,如“去世”(例5)、“离世”
  (例7),此外还有“过世”、“辞世”、“(某人)走了”、“与世长辞”等。
  表示“终点”含义的委婉表达,大多是基于“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这一联想产生的。典型的例子如例8中的“meet one’s end”,中文里的“卒”(例9)表示“死亡”也是从“结束”、“完毕”的含义中引申出来的。此外还有“寿终”的说法。
  从上述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类委婉语常常用来表示对于死者的尊重和敬意,或是用于正式的书面场合;主要用于亲属、朋友等较亲密的人、德高望重的人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
  除了一般性的委婉表达之外,还有一些仅限对于特殊情形或特殊人群使用的措辞。这类措辞中文相较英文更为丰富。
  (10)It’s so unfair that you had to die when you were so good and brave.
  你是那么的善良和勇敢,却被迫献出生命,这太不公平了。
  (Chapter 24, The Wandmaker)
  (11)On this spot, on this night of 31 October 1981, Lily and James Potter lost their lives.
  1981年10月31日莉莉和詹姆·波特在这里牺牲。
  (Chapter 16, Godric’s Hollow)
  例10和例11中的“献出生命”、“牺牲”,指的都是“为某人或代替某人而死”,与英语“sacrifice”的含义类似,但英文原文中没有使用这样的词汇,而是使用了直接描述,或是一般性的委婉语。此外,中文还有一些英文没有的委婉表达,如帝王或王后之死称为“崩”、幼年死亡称为“夭折”等等,因为没有在《哈7》的译本中出现,所以这里略过不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对于死亡的描述上,无论是直接、客观的表述还是间接、委婉的用语,都有着许多一致或相似之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英汉在具体的类型、用语的选用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偏好上的差异。
  三、《哈7》中的死亡表达翻译
  在总结了英汉两种语言对于死亡这一禁忌语的表达特点之后,我们将探讨禁忌语在翻译中是怎样处理的。对于死亡描述的翻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保留原文中的直接描述和委婉语;二是将直接描述改为委婉描述,或将委婉描述改为直接描述。
  1.保留译法。保留译法指的是将直接描述译为直接描述,将委婉描述译为委婉描述的译法。如前文提到的例1-7,全部保留了原文的直接或委婉的表述。要注意到,这里不要求原文和译文用词完全对应。以例5为例,原文说“the loss of their mother”,来自于“失去”的含义,但译文则使用了“去世”,取得是“离开”的含义,两者并不完全对应。
  采用保留译法的理由比较直接——保留译法可以将原文中的语言特点简单地转移到译文中去。换言之,这样的翻译方法要求英文与中文在该语境下能够采用一致的表达法。观察上文的例1-4,原文中采用die、dead或death的地方都是作者站在叙述角度描述某人的死亡,或是说话者描述不相关的第三者的死亡讯息,在这样的语境下,中文中也可以直接使用“死”来描述,因此可以直接保留原文的直接措辞。类似地,例5、例6中出现的亲属以及例7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人(这里是“三兄弟的传说”中的老三),描述这些人的时候中文也常使用委婉语,因此也可以直接保留。
  2.转换译法。在有些情形下,中文和英文的语境虽然一致,但是两种语言对于直接描述或委婉描述的使用倾向不同,这时就需要使用转换译法,将原语中的形式转换为译语中的另一种形式。如上文提到的例8-例10中都使用了这种译法。下面是几个其他的例子:
  (12)The Dumbledore family had indeed lived here, and part of it had died here.
  邓布利多一家确实在这儿住过,还有人在这儿去世。
  (Chapter 16, Godric’s Hollow)
  (13)…that the remains of Bathilda Bagshot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Godric’s Hollow. The evidence is that she died several months ago.
  ……在戈德里克山谷发现了巴希达·巴沙特的遗体,看样子是几个月前去世的。
  (Chapter22, The Deathly Hallows)
  (14)To add to his misery, the loss of Ariana had led, not to a renewed closeness between Albus and Aberforth, but to an estrangement.
  更令他痛苦的是,阿利安娜的死不仅没有使阿不思和阿不福思的关系更加紧密,反而使他们变得疏远了。
  (Chapter 2, In Memoriam)
  可以看出,很多例子中,都是将原文的直接表达“die”转换为了中文的“去世”。也就是说,中文的“去世”有着更一般的含义,而“死”更具有冒犯性;相比之下,英文的“die”则更加通用,可以描述一般性质的死亡,有时还会给人一种不带感情、客观描述的感受(如例13,取自小说中描述电台播报的场合)。
  至于从原文的委婉表达转换为译文的直接表达的情况,观察例8和例14,我们认为中文的“死”有着一定动词性质,同时结构简单,在描述第三者情况时,尤其是再有其他附加信息(如方式)时,也有可能将委婉语转换为“死”。
  四、结论
  本文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为基础,观察并归纳了中文和英文中表示“死亡”含义的直接和委婉表达,发现两种语言基本上有语义对应的直接和委婉表达。随后分析了中文译本在翻译原文的死亡描述时,采取的翻译策略,并总结了中文和英文在不同语境下用词偏好的异同。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于用词和翻譯策略的分析,一方面给出合理的翻译建议,另一方面将结论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不适当的措辞影响交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绍庭.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2):91-94.
  [2]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48-50.
  [3]彭婧.《哈利波特》中委婉语的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
  [4]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作者简介:田佳禾(1999.3.9-),女,汉族,辽宁冒图人,高中在读,就读学校: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重点提升。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下英语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核心素养对英语学习的意义,给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英语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实践获取英语学习的知识、技能、品质等,由此看出狠心素养包含多重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全面培养,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存在主题意义和学科育 人价值被忽视,学生主体性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等问题,结合课堂实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第二课时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搭建智慧的“脚手架”,包括创设主题引领,激活学生思维;结合“追问“和“导图”,挖掘深度思维;有效指导合作,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
【摘要】《空乘英语》以英语为载体,教授航空服务专业知识,使学生通过掌握民航专业英语,模拟工作情境,提高民航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其能用英语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次课程改革为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典型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航空服务技能。  【关键词】空乘英语 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一、引言  《空乘英语》是我院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不仅
【摘要】近年来,多部英美影视作品被引入国内,引发国内观众的追捧,与此同时,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字幕作对于辅助观众欣赏和理解影视作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美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探讨有助于促进英美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美影视作品 字幕 《僵尸新娘》 翻译特点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英美影视作品大量引入国内,影视作品字幕翻译需求量越来大,字幕翻译质量也越来越受到
9月22日,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2017学年度第一次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溧阳老区社渚中学与该校教研组长王晖老师同课异构9A Unit 2 Grammar教学。  本课内容重点是that 引导的宾语从句和if\whether 引导的宾语从句。这两个教学内容是初中阶段语法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很多学生甚至到中考时都掌握不好。如何将本重点进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  以往的语法课往往被老师上成中文语法讲解课,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单元整体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探究对象,本文结合多年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版块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出于使学生在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同时还能习得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考虑,往往将英语教学划分为“话题-结构-功能-任务”这样的教学体系,而这样的教学体系明显有着整体化的教学
【Abstract】The rose, as the queen of flowers, evidently represents beauty, the season of spring and love. It became a relatively important symbol through the Christian ages. Nevertheless, when we study
【摘要】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提高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首先扫除阅读障碍,而阅读的最大障碍是词汇。文章主要論述阅读中的词汇教学,以及扫除这一障碍、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词汇 阅读障碍 教学策略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礎,同时,也是英语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尤其表现在阅读上,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决定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探讨提高
【摘要】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阐述了跨文化意识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 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各国之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和体系的深化改革,且为我国教育领域中多种多样教学模式的出现做出较大贡献。作为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翻转课堂的出现不仅关系着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水平,而且对传统教学基本模式的转变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基于翻转课堂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翻转课堂概念以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應用进行简单阐释,进而对其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