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正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对此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号召,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载体,进行生物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校本实验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22
  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将课程开发活动与具体的学校情景相结合,使之更切合教学实际,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的重要补充。[1]本文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为例,具体阐述实验课程的开发。
  一、实验目的
  在开展教材实验时,我们往往遵循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因为教材给的实验步骤和材料用具都是最优化的。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要求学生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然而我们身边却有各色的植物叶片。那么,这些红色或黄白色的植物叶片,是否也能够提取和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呢?基于此,设计本实验,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此实验研究是课本实验的拓展。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因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发生分离。
  (2)有的植物叶片也会富含花青素而呈现出紫红色。
  (3)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不会随着层析液分离,因而不会掩盖光合色素分离的色带。
  三、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
  (一)选取新鲜叶片(编号与以下步骤相同)
  1.菠菜(作为对照);2.金缕梅科红花檵木;3.木犀科金森女贞;4.十字花科卷心菜;5.白兰即将脱落的枯黄叶片。
  器材: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纱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天平,质量分数为98%的乙醇,層析液。
  (二)实验步骤
  1.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1)各称取5g新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尽量不选取叶柄)。
  (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SiO2、CaCO3,再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98%的乙醇,迅速充分研磨。(不使用无水乙醇,是为了能同时提取出花青素,以便在分离中能观察到花青素与光合色素性质的差异。红花檵木和白兰叶片较硬,纤维含量较多,较难磨碎,可适当增加SiO2添加量,适当延长研磨时间)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1号滤液呈绿色,2号滤液呈紫红色,3号滤液呈黄绿色,4号滤液呈青绿色,5号滤液呈褐黄色。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滤液画线
  (1)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线;
  (2)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假如现象不明显,可通过加粗滤液线、增加划线次数来获得较为明显的观察效果。
  4.分离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可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5.观察与记录
  观察色素扩散情况,当对照组第一条色素带接近试管口或烧杯口时,同时取出5条滤纸条,观察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6.重复实验
  每种叶片多做几条色素带,避免由于实验操作误差导致结果不同。
  四、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五、思考与小结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虽然有很多探究点,及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改进的地方,但是学生们常常看见身边的花坛、道旁绿化有很多非绿色叶片的植物,兴趣浓厚。实验材料源于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如红花檵木、金森女贞、白兰都是校内种植的绿化植物,卷心菜来自学校的食堂。
  (2)红色叶片液泡中含有大量花青素,掩盖了光合色素的颜色而使植物叶片呈现出紫红色,因而其研磨液和滤液都呈现紫红色。紫红色的叶片并不代表光合色素含量低,从2号结果可见,红花檵木的4种光合色素,含量均较高,因而色带分离现象明显。
  (3)红花檵木、金森女贞、白兰的叶片较硬,难以研磨,因此二氧化硅的添加量可稍微增加,同等操作下得到的滤液中,光合色素含量也较少。假如画滤液线时太细,则光合色素颜色很淡,难以观察得到,所以必须加粗,才有可能观察得到比较明显的现象。可见教材的实验步骤只是一个常规步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可依据情况适当修改。
  (4)金森女贞与卷心菜整体感官呈现黄白色,因此学生在实验之前推测其结果可能相差不大。但结果出人意料。可知,人之所见不一定为事实,实验的魅力就在于能够从一定角度相对还原事实。
  (5)本实验是校本实验课程的一个典型,是教学与兴趣的结合、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既能完成教材要求的教学任务,也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注释]
  [1]李艳.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特约编辑安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建构知识,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以“糖类”的教学为例,展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课题的选择、设计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活情境;糖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
高远是电视台的摄像师,工作至今已近二十年,是新闻部的元老。  这天,高远下班回到家,他脸色阴沉,默默地坐在沙发上抽烟。不一会儿,妻子回来了,见丈夫神色有异,忙走过去问他怎么了。  高远摇摇头,没有说话。妻子着急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高远这才冷冷地说:“我要和你离婚。”  妻子惊得目瞪口呆。她与高远结婚二十年,平日里甚是恩爱,女儿都已上大学了,谁能想到高远竟会有离婚的想法。她深吸一口气问:
一、前言  物理模型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于现实现象的深入思考,很大程度上要求对于本质的追求,而对于次要因素一般采用忽视的方式。抽象出来的实际问题不再是原来的问题,但是可以显示出问题的根本性质,这种方式就是物理模型的思考方式。例如,针对某一个实际物体在平面上运动的具体规律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忽略摩擦力的次要条件,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平面运动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之后,在进行有摩擦力条件下的考虑,这样就可以
[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灌输与引领”“教教材与用教材”的关系,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及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圆周角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09-02  评注: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发现折痕与∠BAC的三
为脱欧而前行三月一场大型脱欧宣传活动中的英国游行队伍  编者按:文中保留人身攻击类的语言是为尊重原作,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们当初的设想其实与现在完全不同。多年前我们刚刚抵达伦敦之时,英国还可被视作一个稳定而幸福的国度。虽然金融危机也在伦敦金融区留下了烙印,但彼时那里的污水中能够检测到的可卡因含量仍然位居欧洲之冠,意味着银行家们已经再度开始放纵狂欢和嗑药,他们仅剩的羞耻之心不过是把他们的法拉利悄悄
[摘要]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数學定理和法则推导及演绎的基础,是形成数学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数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1001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概念教学应该做到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摘要]通过对2016年江西省中考数学选择题第6题的设计特色、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感悟,  [关键词]中考数学设计特色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64  2016年各地中考已在人们的期盼中圆满落幕,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也已揭开神秘的面纱,赏析每年的中考试题,尤其是本省的中考试题,成为不少一线数学教师
最近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发生在去年3月3日。在那不勒斯大都会区,3名未成年人在抢枪时,将保安弗朗切斯科·德拉·柯尔特殴打致死。这3人因无聊和金钱成了杀人凶手。越来越多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城市各处随意作恶,由于常常逍遥法外,甚至组成黑帮团伙。青少年犯罪团伙现象惊动了上诉法庭主席朱塞佩·德·卡罗里斯,“近期有愈演愈烈的迹象,几乎可以说,欺凌有了犯罪的进化版本。”在2018司法年的活动现场讲话中,总检察官
网络早就被应用于农业:数字化拖拉机、挤牛奶机器人、无人机——全部实现了联网。数字化也带来了农业技能培训的繁荣。  如今,现代化的农民几乎是全能的:生物学、管理学以及信息学,他们都有涉猎。  农民眼里最坏的事是什么?也许大家认为是洪水,或者是《旧约》中所描写的蝗灾。其实它们都比不上一部不灵光的手机来得糟糕。夏天,伯恩哈德·冯·维西思和妻子去波罗的海驾驶帆船。他的手机在码头掉落到水里,他马上请了一位潜
[摘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永恒的主题,但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不断研究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外,还要学会研究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尤其是对原创题的命制策略做深入研究。基于此,以沉水植物为背景材料,分析和探讨了原创题的命制策略。  [关键词]沉水植物原创题 命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10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