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油对SD孕鼠毒性和胎鼠致畸性研究

来源 :中国油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文冠果油对SD孕鼠的毒性和胎鼠致畸性。以花生油为阴性对照,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文冠果油0.92、1.83、3.67 g/kg为低、中、高剂量组,灌胃SD受孕大鼠,解剖观察孕鼠胚胎毒性指标和胎鼠生长发育指标,分析文冠果油对胎鼠外观畸形、骨骼发育和内脏、脑系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冠果油各剂量组孕鼠饮食、活动正常,未出现中毒特征。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孕鼠的体重没有受到影响,体重增重、子宫连胎重、体重净增重、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数、死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胎鼠的
其他文献
以高油酸葵花籽原油为原料,采用冷冻脱蜡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养晶时间、养晶温度、硅藻土添加量、搅拌速率对脱蜡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蜡前后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最优脱蜡工艺条件为养晶时间16 h、养晶温度11℃、硅藻土添加量1.5%、搅拌速率8 r/min,在此条件下脱蜡葵花籽油中蜡质含量为22.50 mg/kg;脱蜡前后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说明脱蜡不会影响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浸出法以及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黑水虻油,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压榨和浸出制油的工艺条件,并比较3种方法的提油率、黑水虻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压榨法提取黑水虻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炒温度140℃、蒸炒时间30 min、黑水虻幼虫粉水分含量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54.10%;浸出法提取黑水虻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5 h、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78.95%。3种提取方法中,浸出法的提油率最高,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次之;亚临界丁
核桃油具有良好的脂肪酸组成(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接近1∶4),并富含生育酚、甾醇、磷脂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核桃油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了核桃油的生物活性,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以青刺果脱脂粕为原料,利用复合酶法制备抗菌肽。筛选了最佳的复配水解酶种类及添加比例,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青刺果蛋白酶解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青刺果蛋白酶解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复合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以2∶1进行复配、酶添加量4.5%、酶解温度60℃、料液比1∶35、pH 6.9、酶解时间4.7 h,该条件下青刺果蛋白水解度为23.92%,青刺果蛋白酶解物的抑菌率为31.62%。该研究为后续青刺果抗菌肽的分离鉴定及应用提供参考,对青刺果副产物的综
以高温芝麻粕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芝麻蛋白,再利用低强度亚临界水提取芝麻蛋白中水溶性蛋白及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pH、反应时间、液料比对水溶性蛋白及多肽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水溶性蛋白及多肽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低强度亚临界水可显著提高水溶性蛋白及多肽的得率;低强度亚临界水提取水溶性蛋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125℃、pH 1.5、反应时间30 min、液料比30∶1,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蛋白得率为85.015%;亚临界水提取多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125℃、pH 1.5、反应时间6
采用高压均质法,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南瓜籽油乳液,对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乳化剂添加量以及南瓜籽油质量分数对南瓜籽油乳液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和分光比(SRI,800 nm下吸光度与400 nm下吸光度的比值)的影响进行考察,并研究了南瓜籽油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南瓜籽油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50 MPa、均质次数5次、乳化剂添加量2.5%、南瓜籽油质量分数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南瓜籽油乳液的粒径为(213.33±5.60)nm,PDI为0.215±0.002,Zet
Pushing popular contents to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can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data traffic,reduce latency and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the backhaul.However
大豆浸出车间因正己烷、油脂和豆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气味,需要处理后达标排放。以两条2500 t/d坯片浸出生产线为例,对碱洗+UV光解工艺处理异味废气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采用碱洗+UV光解工艺,脱臭效率达到98%以上,处理后废气达到GB 14554—1993和DB 12/524—2014排放要求。
酶法水解大豆蛋白可以生产多种生物活性肽,但在酶解过程中肽段的二次聚集会产生不溶沉淀,降低蛋白质利用率。研究了pH偏移对大豆蛋白酶解聚集体解聚的影响。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蛋白获得的不溶沉淀,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要分子间作用力的大豆肽聚集体;pH偏移赋予的静电斥力能促使大豆肽聚集体解聚和重排,大豆肽蛋白质利用率从74%(pH 7)增加到85%(pH 12),并将大豆肽的平均粒径由243 nm减小至103 nm;同时,pH偏移使疏水性氨基酸在不溶肽聚集体中积累,增加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
市场中的膳食油脂产品琳琅满目,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的过程中通常会考虑其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广泛流行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我国NAFLD的患病率持续增长,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研究表明,膳食油脂与NAFLD的形成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用油能有效预防NAFLD。通过对油脂脂肪酸链长、饱和度及双键位置、奇偶性与NAFLD形成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合饮食模式综述了膳食油脂与NAFLD形成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学术探索和日常膳食油脂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