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守方式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来源 :实用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支具疗法、特定运动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方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弯弧、生活质量和躯干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天津医院行支具、运动和两者联合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各20例,共60例受试者.其中支具组男4例,女16例;年龄10~15岁,平均(13.46±1.46)岁;运动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0.00~14.50岁,平均(12.83±1.77)岁;联合组男6例,女14例;年龄10~15岁,平均(13.02±1.56)岁.三组按照制定的个体化方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及SRS-22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和顶椎椎旁肌两侧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均可阻止侧凸Cobb角和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进展,联合组的Cobb角、ATR和运动组的AT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运动组和联合组对于疼痛、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度的改善优于支具组(P<0.05);表面肌电结果显示支具组与运动组顶椎椎旁肌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凸侧高于凹侧.支具组与联合组之间弯弧凸凹两侧的平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具与特定运动疗法相结合可更有效改善患者Cobb角和AT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椎旁肌肌肉力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舌癌患者71例,均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资料,依据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统计评分,分析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N分期、局部区域复发、有无吸烟史、颈清方式、是否放疗是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8 cm、T4分期、N4分期、存在局部区域复发、有吸烟史、根治性颈清方式、术后未功能锻炼、术后放疗是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目的 探讨儿童高分期、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标准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治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62例,为St.Jude分期Ⅲ~Ⅳ的患者,35例采用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ym-phomes malins B,LMB)89方案,27例采用LMB89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特征、治疗效果,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原发部位、病理诊断、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2ULN者和骨髓和(或)中枢神经受累等参数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亚型)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AML患儿50例临床资料,其中M4患儿27例,M5患儿23例;入选患儿均进行系统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患儿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0例AML患儿治疗8 d后,总有效率为80.00%(40/50);经28 d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00%(42/50).至随访结束,50例AML患儿预后较好24例,占比为48.00%.预后良好组中有髓外浸润、强化疗疗程<6次、8 d治疗未缓解占比均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79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统计预后效果,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性质等信息,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9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3例(79.75%),预后不良16例(20.25%).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性质、手术方法、肿瘤切除情况、术中有无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前肌力情况、术后是否使用激素是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恶性肿瘤、
目的 分析“双表达”与“双打击”淋巴瘤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87例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C-MYC、BCL-2及BCL-6蛋白表达、基因重排情况,分析DEL及DHL人群临床特征、疗效、生存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87例DLBCL患者中,DEL占41.4%(36/87),DHL占2.3%(2/87).DHL患者预后差,因病例数少,无法进一步预后分析.DEL人群预后差,接受一线R-CHOP方案化疗,DEL组ORR为56%,EFS
目的 分析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脊柱骨肿瘤患者71例,统计1年复发情况,收集复发和未复发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情况、Tomita分型、双磷酸盐使用情况等信息,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71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27例,未复发44例,复发率38.03%(27/71).IMP3表达情况、Tomita分型、是否使用双磷酸盐、是否术后放疗、侵袭范围、累及节段数量、手术方式是脊柱骨肿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log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胶质瘤术后化疗并发CRF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A组予以25%VO2max的强度进行有氧运动,B组予以50%VO2max的强度进行有氧运动,2组均连用8周.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HPA轴功能[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和Piper疲乏量表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2组血清ACTH较前明显降低,CORT水平较前明显提升(
目的 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3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有无局部复发等信息,分析骨盆软骨肉瘤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骨盆软骨肉瘤患者临床特点:男性、年龄<50岁患病率较高,组织学分级以Ⅱ级、Ⅲ级为主,易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高达77.36%(41/53).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放化疗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Ⅲ级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治性切除、术后放化疗
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及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在影像、病理及免疫组化上存在高度异质性,其早期诊断、分期、病理分型对预后至关重要.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DCE-MRI)和影像组学的纹理分析结合是先进的功能成像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整合,可以更加详细量化肿瘤的异质性,为临床提供更高的价值.现就DCE-MRI纹理分析在乳腺癌诊断、病理分型、疗效评估及预测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均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将其中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16例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切口未发生并发症的60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2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脑脊液渗漏等信息,分析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有无脑脊液渗漏为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3 h、脑脊液渗漏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前后路联合术式、手术时间长、存在脑脊液渗漏为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