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氯水提取海带中碘”的实验条件研究?鄢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氯水作氧化剂提取海带中碘的实验条件。考察了溶液pH,酸,氯水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提取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水作氧化剂提取海带中碘的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得到稳定的实验条件使提取碘量最多。向海带灰分浸提液的硫酸四氯化碳或氯仿溶液中滴加氯水并振荡,有机相颜色由浅变深再到浅的过程。结果可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带;碘提取;氯水;实验条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9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30
  “从海带中提取碘”是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化学》的典型实验之一,在人教版[1]、鲁科版[2]和苏教版[3]都编入了该实验。提取思路都将海带灰化,将有机碘和无机碘都转化为碘化物,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将碘化物氧化为碘单质,用四氯化碳或氯仿萃取碘单质,可用分光光度法或硫代硫酸钠滴定[4,5]测定提取碘量。氧化碘化物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1,3,4]、氯水[2,3]等。但文献[2,3]的条件不同,鲁科版将海带灰化后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加入饱和氯水,再加CCl4萃取;而苏教版在滤液中加入H2SO4后再加入新制氯水。两教材氧化碘化物的pH条件完全不同,海带灰化后水提液中碳酸盐较多呈碱性,经测定pH 9~10,在该pH条件下碘单质能否歧化为碘化物和碘酸盐?滤液酸化后加入氯水生成碘单质,在氯水过量的条件下碘单质又可被氧化为碘酸,怎样控制氯水的量使碘单质生成的量尽可能多?本文通过实验探讨相关问题,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服务。
  一、实验部分
  1. 仪器和试剂
  DHG-9075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ZN-400A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吉首市中诚制药机械厂);FC204型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SX2-5-12电阻炉(上海意中电炉有限公司);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KQ3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10 mL比色管;100 mL容量瓶;10 mL吸量管;60 mL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瓷坩埚;泥三角;坩埚钳;小电炉。
  1∶2 HAc溶液;3.0 mol/L H2SO4;2 mol/L NaOH;氯仿;新制氯水;无水硫酸钠;实验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实验样品:干海带(商场购买)。
  2. 样品预处理
  用刷子刷净海带表面的附着物,70℃用DHG-9075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烘4小时,冷却后用ZN-400A型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装入自封袋备用。
  3. 实验方法
  (1)样品溶液制备阶段
  精密称取10 g海带粉在瓷坩埚中,用小电炉灰化后移入650℃电阻炉灼烧1小时。稍冷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超声溶解灰分,过滤,滤液用100 mL的容量瓶承接,洗涤滤渣多次,滤液定容至100 mL。
  (2)氧化萃取和分光光度法测定阶段
  移取7.00 mL滤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体积的酸和一定体积的饱和氯水,再加入5.00 mL氯仿,振荡,静置,分层后将含碘的氯仿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事先装入一勺无水硫酸钠),在水相层再加入5.00 mL氯仿,振荡,静置,分层后将含碘的氯仿层放入第一次萃取的氯仿分液漏斗中。慢慢从分液漏斗下口将氯仿放至10 mL比色管中,用1 cm比色皿,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回收氯仿用2 mol/L NaOH处理,水洗2次,氯仿经无水硫酸钠处理后重复使用。
  二、结果与讨论
  1. pH试验
  按“一.3.(1)”节处理的样品液,取三份同时按“一.3.(2)”节氧化萃取,没有特意放置延长氧化时间。观察颜色并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可知,海带灰分浸提样品液呈碱性pH 9~10之间,氯水氧化碘化物生成碘单质的效果不好,有机层颜色淡,吸光度小。因在该pH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无色I-和IO3-。在体系中加入酸中和灰分中的碳酸盐后,HAc加入构成HAc-NaAc的缓冲溶液,H2SO4加入形成pH<1强酸环境。相关的反应式有:Cl2 H2O H Cl- HClO,HClO 2I- H Cl- I2 H2O,Cl2 2I- 2Cl- I2。pH小酸性强,反应速度快,生成I2量多,有机层颜色深,吸光度大。
  2. H2SO4条件下氯水用量试验
  按“一.3.(1)”节处理的样品液,改变氯水的用量按“一.3.(2)”氧化萃取。实验数据见表2。
  从表2可知,7.00 mL滤液(相当于0.7 g海带),加入0.10 mL饱和氯水吸光度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氯水用量的增加,吸光度下降。从定性的角度,用氯水作氧化剂说明海带中有碘并不困难,但要控制氯水的量使生成碘单质量最多较困难。因为在溶液中生成的碘单质可能被进一步氧化为无色的HIO3。相关反应5Cl2 I2 6H2O 2HIO3 10HCl,5HClO I2 H2O 2HIO3 5HCl。
  3. H2SO4用量试验
  按“一.3.(1)”节处理的样品液,改变3mol/L硫酸用量,按“一.3.(2)”节氧化萃取。实验数据见表3。
  从表3可知,在氯水用量适量的情况下,3 mol/L硫酸体积的变化,对生成碘单质的量影响不大。
  四、酸和时间对生成碘量的影响
  按“一.3.(1)”節处理的海带滤液,分别用3 mol/L H2SO4和1∶2 HAc,按“一.3.(2)氧化不同时间萃取。实验数据见表4。
  表4说明,在硫酸条件下碘化物被氯水氧化生成碘单质速度较醋酸条件下快的多,但序号1-3在硫酸条件除静置不同时间外其它条件都相同,静置时间增加吸光度变小,说明在该条件下氯水已经过量,氯水中的Cl2和HClO进一步把I2氧化为HIO3,但该反应速度较Cl2和HClO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的速度慢。而HAc条件序号4-7,在放置70 min随着氯水量从0.10 mL~0.30 mL生成碘单质的量增加,但当增加到一定量,也会加剧碘单质进一步被氧化为碘酸的速度。HAc溶液的酸度较H2SO4的酸度小得多,酸度对反应速度有较大影响。   五、讨论
  用氯水提取海带中的碘的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是因为变量较多。不同pH条件氯水中的Cl2和HClO的量不同,Cl2 H2O H Cl- HClO;不同批次海带中含碘量不同;反应体系中氧化剂有Cl2和HClO均可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同时又可氧化碘单质为碘酸,Cl2和HClO参与反应受酸度的影响不同,氢离子浓度大有利于氯水中Cl2存在,同时加快HClO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的速度(HClO 2I- H Cl- I2 H2O),所以氯水作氧化剂硫酸条件较醋酸条件下生成碘单质的速度快。同时溶液中还存在5Cl2 I2 6H2O 2HIO3 10HCl,5HClO I2 H2O 2HIO3 5HCl。所以用氯水作氧化剂不可能找到对不同海带样品都适用的稳定的最佳提取条件。酸性条件下用氯水作氧化剂四氯化碳或氯仿作萃取剂提取海带中的碘定性说明很容易,但要定量提取最多是困难的。
  六、教学建议
  1. 称取m(3~5)克海带粉灰化,浸提,过滤,滤液体积大约10mmL;
  2. 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pH;
  3. 取5 mL滤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水,振荡,加入2~5 mL CCl4或CHCl3,振荡,观察有机层颜色变化。
  4. 在3的溶液滴加H2SO4或HAc,边加边振荡,观察水相和有机相颜色的变化。
  5. 取5 mL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滴加H2SO4或HAc,边加边振荡,几乎不产生气泡后多加几滴。滴加氯水,边加边振荡,观察水相和有机相颜色的变化。
  6.回收有机溶剂。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22
  [2] 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12
  [3]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4
  [4] 杨孝容,熊俊如,张桃. 过氧化氢提取海带中碘的实验条件优化[J]. 化学教学,2015(8):48-51
  [5] 杨孝容,孙国峰,江滔,等. 亚硝酸钠提取海带中碘的实验条件探索[J]. 化学教学,2016(10):45-48
其他文献
摘要:高阶思维包括分析、评价、创新,科学探究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核心素养。以混合气体中CO、H2、C02成分的探究为例,通过点评探究方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推理性思维,进而通过化学实验探究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高阶思维;科学探究;CO;H2;CO2;成分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9-0076-02  中
摘要:化学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常见误区,作者遵循先设计作业目标、建立作业框架,再选编试题、汇总形成作业,最后批阅反馈的作业设计流程,进行了“化学平衡思想理解与应用”高三复习课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四环节法;高三化学复习;作业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2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深度学习”、“以学定教”为理念的教学模式。综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建构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2S-5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中三个课例,分别进行了基于“实验探究”、“建构化学思维方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和实践,通过调查访谈、测验等方法研究得出结论:翻转课堂能促进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维度核心素
Shanghai’s first police patrol robot has made its debut at Nanjing Road pedestrian street. The robot has face recognition7 function. It can broadcast content and can transfer on-site images in real ti
摘要:学生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前预习、过程评价、课后预习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开放式评价;课后反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8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31  实验
摘要:文章以高三实验复习课的教学为背景,兼谈课堂教学三重境界,有的老师浓墨重描,详实体现;有的老师淡妆浓抹,实践过程;有的老师淡淡无痕,寓知识、方法与思想于情境之中。作者看来,课堂教学实质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本身与魅力,有形走向无痕,淡妆(知识与思想)浓抹(方法过程)总相宜。  关键词:浓墨重描;淡妆浓抹;淡入无痕;教学境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77-03 中图分类号
摘要:以“茶垢清洁剂”之趣为例,提出整合模式的主题式复习课设计的几点建议:整合碎片知识,形成情境知识;融入现代设备,提升视听效果;开展深度对话,促进思维提升;遵循大道至简,追求简洁有效;基于实证研究,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整合模式;主题式复习课;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0)04-0055-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
摘要:有机化学模块中涉及较多微粒观的教学内容,如共价键的结构与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官能团的断键成键等。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单一注重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学生记忆负担重和信息迁移能力不强等问题,以人教版选修5“卤代烃”为主题,基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科思想进行微粒观的渗透教学,按照理论铺垫、预测性质、实验验证、归纳提升、性质迁移5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结果表
摘要:实施“学讲计划”的意义在于改善课堂生态,改变教学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为载体,探究学讲课堂教学,让学生愿学习、真学习、乐学习、擅学习。  关键词:学讲课堂;问题导引;合作学习;反思感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5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
摘要:“溶液酸碱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认知和教材体系的局限性,学生易形成一些迷思概念。文章对这些迷思概念逐一举例探讨,并提出四条解决策略:实验对比,加深认识;实验引导,掌握本质;循序渐进,构建概念;补充拓展,形成体系。  关键词:迷思概念;溶液酸碱性;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