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对光动力疗法治疗葡萄酒色斑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对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葡萄酒色斑(PWS)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PW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以海姆泊芬为光敏剂的PDT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L*a*b*色彩模式数字化描述PWS病灶颜色变化,以治疗前和治疗2次后的L值、a值、b值的变化评价疗效,治疗后L值升高、a值降低提示PWS病变改善。比较全麻状态下和未麻醉状态下PDT的疗效。采用调查问卷和门诊、电话随访等方式调查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全麻和未麻醉状态下PDT治疗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皮肤损害(水疱、结痂、瘢痕)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L值、a值、b值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以M (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皮肤损害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共纳入62例PWS患者(134次PDT治疗),男17例,女45例,末次治疗年龄(27.5±6.7)岁(14~46岁);其中每次治疗均在全麻下进行的患者(全麻组)6例,每次治疗均未进行麻醉的患者(未麻醉组)47例,全麻和未麻醉状态下PDT治疗均经历过的患者(部分全麻组)9例。(1)疗效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全麻组治疗后的a值下降了5.6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未麻醉组治疗后的L值升高了3.39±5.16(P =0.035),a值下降了2.12±3.28(P=0.039),b值升高了3.05±3.92(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全麻组的治疗前后a值变化幅度(|Δa|)显著大于未麻醉组(5.63±2.51 vs. 2.12±3.28,P=0.047)。(2)术后疼痛比较:全麻下和无麻醉下PDT治疗后第2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7)分vs. 7(6,8)分,P=0.653]。(3)皮肤损害发生率比较:全麻下和无麻醉下PDT治疗后水疱[0 vs 4.7%(5/107), P=0.252]和结痂[66.7%(18/27)vs. 51.4%(55/107),P=0.064]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全麻下行PDT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患者治疗中的感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术后疼痛的缓解和降低术后皮肤损害的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开展医法融合防控医疗风险新体系的实践探索,打破传统法律顾问仅事后处理医疗纠纷的做法,探索医疗风险前置管控模式,建立起法律顾问与医疗行政管理者、临床医务人员三方协作参与的全流程医疗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法制观念和依法执业意识,实现规范化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不仅有效整合碎片化的临床法律服务需求,广泛提升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还能有效提升医疗安全指标运行质量,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目的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三级综合医院病种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至2020年783个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各年患者数量数据库为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度患者数量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年度各组患者构成差异。以患者构成比为主要指标,分别以主要诊断类别(MDC)及重点DRG组(任何一年患者数量≥2000例)为单位,采用热力聚类分析探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病种结构的变化。所有分析在R软件中完成,检验水准为P(双侧)
目的构建山西省短缺药品预警模型,以期实现药品短缺的提早预测。方法根据山西省各监测点短缺药品数据,从药品因素、政策属性、供方因素和需方因素4个维度,是否妇儿急用药、短缺类型等14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影响药品短缺程度的主要因素,按照各因素与药品短缺程度的关联程度排序,建立基于两步聚类分析方法的预警分析模型。结果共确定了6个与药品短缺程度关联度最高的因素,依次为:是否属于妇儿急用药、短缺类型、低价药品、当月滚动年度总计在销企业数、短缺原因、是否基本用药。通过两步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山西省短缺药品预警模型
目的了解医院药师对90个药学服务岗位的评价,为医院合理配备药学人员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582名医院药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岗位等级划分、人员配备资质以及其与用药安全性关联度评分。结果90个药学岗位中安全性关联度评分为5分(最高分)的岗位共39个,4分者36个,3分者15个;属于高级药学服务的岗位41个,属于基础药学服务者49个;所需最低资质为药学相关专科学历或药士的岗位21个,所需最低资质为药学相关或临床药学本科学历或职称为药师者61个,所
健康建筑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对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进行探析,结合全国首家健康建筑设计标识医院项目的设计经验,对照评价标准体系总结医院健康建筑的设计措施,分析不同设计专业与评价标准的相关性和设计侧重点,并介绍医院建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创新应用价值及实践情况,为健康建筑在医疗领域的推广提供参考。
医用耗材定数包管理是SPD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医用低值耗材管理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取用频繁、推送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匹配度低的难题,造成医护人员取用操作繁杂、耗材缺货或囤积等问题。作者以减少耗材取用次数、提高医护人员舒适度为目标,根据历史使用数据对定数包的内含数和推送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定数设定,可以显著降低医护人员的日均取用次数,同时降低缺货和囤积发生概率。
目的基于健康地理学视角,以卫生政策学为基础,分析北京市怀柔区农村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现状,研究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政策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村级卫生资源配置政策的相关建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基于文献研究,以信息饱和为原则,在村级卫生机构兜底调查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怀柔区的14个涉农乡镇进行卫生资源配置兜底调查;按照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分布,抽取3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开展关于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内容的
医院是人流密集场所,人群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的大环境下,建立一套无感、智能、有效的人群分流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深度融合大数据运算、行动轨迹追踪和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搭建了一套以体温监测 健康码查验 流行病学调查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和人群分流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医院人群健康筛查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目的对医院DRG病组费用超标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对DRG病组费用的分段管理。方法以FC35病组(冠状动脉搭桥,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为例,选取某院2019年6—12月的1416例FC35病组出院患者,以北京市2019年三级综合医院该病组的次均费用为标杆值,将其分为费用超标患者和未超标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医嘱数据的科室间横向比较和患者费用分段统计。结果1416例FC35病组患者中614例(43.36%)的住院费用超标;B科室、D科室和E科室的病例数最多且整体费用效率较好;手术室和麻醉科的费
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快速进展推动了儿童淋巴管畸形领域的全面发展。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诊疗进展,并从儿童淋巴管畸形的分类、基础研究、诊断、治疗几个方面总结了重要的发现和创新,同时也阐述了作者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