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对Cu2+的检测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日葵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秸秆是天然的纤维素材料,具有绿色无毒,成本低廉的优势,是制备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由于含铜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不规范使用,大量含铜污染物被排放导致农田土壤和水环境中的铜含量远高于环境背景值。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好、灵敏性强且对环境友好的Cu2+检测方法。碳量子点(CDs)是一种粒径小于10 nm的准球形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极性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被广泛研究。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CdSe, CdTe)相比,CDs具有合成原料广泛、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生物成像、光催化、光电转化以及传感检测等领域。然而目前用于碳化合成CDs的前驱体大多为昂贵的化学品,且合成过程复杂污染环境,限制了CDs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开发出一种生态友好,简单、廉价的CDs合成方法是很有意义的。本研究以废弃的向日葵秸秆为碳源,采用简便的水热法合成生物质碳量子点(S-CDs)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识别Cu2+。通过对S-CDs的一系列光学性质分析与表征,鉴定出其表面官能团主要包括O—H, N—H以及CN等,其中丰富的O—H可以提供胶体稳定性,有效地控制纳米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分布,从而提高S-CDs的量子产率(QYs)。ex=317 nm, em=456 nm, S-CDs在pH为2.0~12.0的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良好的光稳定性,受高盐度环境的影响较小,QYs约为8.42%,在365 nm的紫外分析仪照射下发射出蓝色荧光。此外,以合成的S-CDs作为荧光探针,进一步研究了基于Cu2+诱导S-CDs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表明,制备的S-CDs在0~1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Cu2+反应灵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1 4),检出限(LOD)低至167 nmol·L-1。在实际应用中,湖水中的Cu2+检测回收率在96.18%~109.22%。该研究在资源化利用秸秆废弃物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荧光碳量子点的Cu2+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个体接受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幼儿教育发展。绘本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应用的主要资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文化传承背景下,越来越多幼儿园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特色绘本资源,构建园本课程,但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文章基于深沪本土文化,探讨幼儿绘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原则,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绘本是核心内容。绘本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绘本教学,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有趣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益。
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助于教师通过听觉体验来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在作品之间建立联系,从不同类型的音乐中感受多元化的艺术魅力,切实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该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宏观比较,以及微观比较,引导学生鉴赏音乐。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表达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好地感悟、鉴赏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表达对音乐的独特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聆听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直观体验;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表达音乐;构建探究过程,促使学生通过体验发展学习能力;拓展音乐学习,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正>笔者仍然记得,几年前,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的文章引起舆论广泛关注,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一块屏幕,改变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命运,很多贫困地区的中学,因为借助网络平台而享受到与名校同步的资源。如今,这块改变命运的屏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形式重新与全国师生见面。政府的支持、专业的指导、优质的资源、丰富的内容、便捷的平台,一经上线,便
期刊
目的 了解海南省15岁以上城乡居民对电子烟的知晓和使用情况,为下一步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海南省15岁以上城乡居民674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设计的“2020年烟草流行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听说过电子烟的居民占总数的25.0%,其中男性知晓率为29.21%,女性知晓率为20.70%;仅有1.48%的调查对象使用过电子烟,每天使用电子
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减负提质的教育工作任务,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信息化不断渗透以及“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一系列重要课题。因此,文章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多种策略,力求做到教学减负不减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改催生着不同学段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小学数学称得上抽象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依据“思维可视化”理念,实现小学数学由抽象化向具象化的转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先介绍数学思维的含义解析,并结合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优势及其在具体操作时可供选择的方向(包括教材、结构、过程、生活等),系统阐述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多方面加强思想教育,事实上强调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思政化实质上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深度、全方面培养。在此过程中,社会、学校、教师、家长都应当发挥作用,共同助力高中语文课程思政化得到各方力量的支持,从而使得高中语文课程通过思政化更好地达到高质量发展。
<正>空间意识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是培养创新思维所需的基本元素,是教材中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几何知识具有隐性、抽象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需要创设现实情境,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借助思维可视化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思维过程显性化、具象化,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细致观察、充分想象、合理变式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对学生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