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铁成金”与“点金成铁”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有许多关于字句推敲的“一字师”的故事,文章通过对几则故事的分析。探讨了古诗词字斟句酌的问题。
  关键词 古典诗词 修改 推敲
  
  提到“一字师”,就不能不想到齐己的《早梅》诗了。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带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见当时的大诗人郑谷,请他指教。郑谷指着齐己的《早梅》诗中的颔联“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说:“‘数枝’不算早,不如改为‘一枝’更好。”齐己马上激动的郑重下拜。从此当时的文学界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从上文可知,当时的文学界是赞赏郑谷的改诗的。为了揭示梅的早开,“数枝开”说明不够最早了,只有“一枝”才能更好的体现“早”的特点。但细细一咀嚼,就会觉得不够贴近生活实际:早梅之开,真的会有这么准确的顺序吗?不见得一定是一枝先发。随后其他枝上梅花才跟着陆续开放的。
  从这个典故可以看出,不慎重对待文章修改,只怕会闹笑话的。
  “新诗改罢自长吟”。这是作者的自我得意之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作者慎重为文的最好注脚。作者如此字斟旬酌,精益求精。他人想冒冒失失的改动,只怕不会尽如人意。改得好,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改不好,化神奇为腐朽,点金成铁。
  比如,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中记载一例改后远胜原作的情形:曾吉父送别友人汪内相诗中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的句子。韩子苍将它改为“白玉堂深曾草诏,水晶宫冷近题诗”。曾吉父一见,马上认韩为“一字师”。改作与原作相比。仅改动了两个字:叫,”——“深”,“里”——“冷”。表面看来,没太多变化,但改后“深”与“中”相比。明显多了层次感与亲切感。“冷”字与“里”字相比,也与“水晶宫”更为和谐。不至于像原作那样浅白、率意了。改作中明显突出了汪内相受皇恩眷顾之隆了。(宫中在常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龙宫神仙府一般,可注内相却蒙受皇帝恩宠,常去写圣旨,题诗)。可以想见汪内相得到这首诗能不喜上眉梢吗?无怪乎曾吉父要认韩为~字师”了。
  “一字师”中更为出名的是北宋诗人萧楚材。他竟然仅改动了诗中一个字,就让别人免去了一场可能会灭门的大祸。
  据宋陈辅之《诗话》中说:时任刺史的张咏宴请下属县令萧楚材,萧楚材见张咏书桌上有一首刚作好的诗,内有一联为“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他马上提起笔来将“恨”字改为“幸”字。张咏发现时非常恼怒,但萧楚材却说“这是为大人你避祸呀!现在大人你位高权重,正当谨慎小心,不让奸佞小人有中伤你的把柄。当今天下太平,这是皇上和天下百姓之福哇!可你的诗作中反恨太平,这不是授人以柄吗?”
  当然,那时还是北宋,文网不够紧密,但苏轼的“乌台诗案”是可作为这方面的例证的。如果碰到了大设文字狱的明清两朝,吟一联“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要被杀头,说不定这一联马上就会上报朝廷,深文周纳,说不定就是株连九族的罪名了。所以做刺史的张咏称下属县令萧楚材为“一字师”不是没原因的。
  以上说的都是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例子,反过来说,如果改动不当,只怕会点金成铁,化神奇为腐朽了。
  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绝《闲居初夏午睡起》,由于选进了《千家诗》,因而广为流传。有的版本为“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首诗受到历代好评,但我们细细捉摸。就会觉得有问题,“梅子流酸溅齿牙”,梅子的“酸”从哪儿“流”出来,乃至溅到“齿牙”上?勉强揣测:是不是梅子的汁液是酸的,因而吃起来的时候,汁水溅到“齿牙上”?这总会让人觉得有隔了一层的感觉。
  其实,只要检索一下《诚斋集》卷三《江湖集》就会发现,原文中的“流”应为“留”,“溅”应为“软”。再看题目“午睡”可知,原来诗人午睡前吃了梅子,待到午睡醒来,还觉得酸味“留”在口内使“齿牙”有软下去的感觉。这就与我们平时吃了梅子酸倒牙的感觉切合了。
  当然,这个例子是由于版本误刻,更奇异的应算石动简,他在北齐高祖赞赏郭璞的《游仙诗》时,大言炎炎的说:“这首诗有什么好,如果让我作,我可以胜过他一倍。”高祖说:“你是什么人,竟然能胜过他一倍?”石动筒说:“郭璞《游仙诗》中说‘青溪干余仞,中有一道士,,我的诗是:‘青溪两千仞,中有两道士’。不是超过他一倍么?”
  石动简是当时著名的滑稽演员,因为人们都知道他这样改诗是为了搏得哄堂大笑。千载之后,我们如果真觉得该让郭璞认石动筒为“一字师”,那更该捧腹大笑了。
  作者简介:谭勇平,湖南省茶陵县第一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题中,考查词句、文段、结构、表现手法的作用是比较常见的命题方式,本文结合具体的试题分析,论述了该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及技巧。  【关键词】高考语文 阅读 文学类 解题    分析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作用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是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作用”的范围较广,出题的角度多变,不少学生面对“作用题”时,或茫然无知,一筹莫展;或听凭
【摘 要】:文化奠定国民的教养体质。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理性有多强,想象力有多猛,创意有多奔放,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旺盛,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给学生创设一种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既是高中语文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摘 要】依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实践,从“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作健健康康的中国文,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做人 作文 书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的语文课堂讲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而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
【摘 要】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有精妙的细节描写。本文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关键词】古典诗歌 艺术手法 细节描写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
据教育国际协会(EI)网站2017年12月19日消息,12月18日,关于国际移民问题的政府间非正式多方利益相关者听证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该听证会是在推出新《全球移民协定》期间举行的,为参会者提供了讨论包括民间团体、私人机构、移民社区、移民、地方和国家部门、学校、学术界等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以制定和实施一种连贯的、涉及整个社会的移民办法。  联合国大会主席莱恰克(Mir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官网2020年4月1日消息,该省正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操作简单的平台,用于在疫情期间与学生远程交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部已为该省所有的K-12学校提供了Zoom应用的許可证,使教师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Zoom,给教师提供更多与学生和家长交流的方式。  每个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具体安排,其中包括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工具和资源包,以及教师通过
[摘要]在《登泰山记》中,姚鼐以精简奇崛的笔墨,生动地记叙了征服风雪中的泰山的过程,描摹了风高雪狂中泰山之巅雄浑的日出奇观,高吟出一曲傲岸不屈的不朽豪歌。姚鼐用奔腾的血脉和坚韧的品性,展示了对泰山、对风雪、对信仰的诚笃,其身影也是天地间一帧绝色丹青,一曲摧肠奇调。  [关键词]姚鼐 桐城派 古典文学 文本解读    乾隆年间桐城派的佼佼者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尤工书序、碑传。其做记
【摘要】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是自主、合作、探究。整体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竭尽追求教学的极致,给学生提供自由、民主、个性、开放的活动空间。以人为本,尊重、唤醒、赏识、爱心、民主、个性、创新,应该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民主;合作;探究;个性;创新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是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在理念上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博学,在认真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
摘 要: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欺凌行为开始延伸到网络空间,网络欺凌现象屡屡发生。未成年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针对未成年学生的网络欺凌现象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在网络空间,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欺凌的对象,包括教师。为了保护教师免受网络欺凌,并惩治针对教师的网络欺凌行为,西方发达国家均采取了一定策略,如美国制定出台相关法规、英国政府发布指导建议、德国工会与州文教部双管
【摘 要】:对一节语文公开课形成过程的分析表明:教师已有的实践性知识、评价导向、课改观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案例 实践 反思”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追求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设计 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