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是小学习作的起点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学生一提起笔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常常感到心中无物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小学生不善于观察,缺乏对生活的必要观察和研究,缺乏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这正是学生感到无材料可写的普遍原因。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大师在他们初学写作的时候,都是从观察起步的。他们在写作上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与平时广泛的涉猎、独到的观察分不开的。要写好作文,观察是基础和前提。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关键词】兴趣;观察;能力
  一、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的生活给予每个人的内容都是很丰富的,尤其是当今4G、5G信息技术大爆炸时代。能够为人们提供许许多多丰富的知识,然而,为什么有的人面对生活,能摄取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写出洋洋洒洒令人惊叹的文章;而有的人面对生活却一筹莫展,总唠叨没什么可写呢?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对生活有无兴趣则是症结所在。心理学家希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有当一个人对他周围的人和事感到有兴趣的时候,他才会去注意,细心观察,才会发现许多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用身边易被忽略的事物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引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比如,请学生说说教学楼从一楼到三楼的楼梯有多少级?校门口的黑板栏有多少块?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说错了。这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天接触到的事物却回答不准确?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多半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可有的学生写的枯燥无味,为什么呢?关键平时是否认真观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学习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笔者带了一些绿豆来教室,让学生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首先,笔者把绿豆放在一块湿润的布上,第一天上午绿豆没有什么变化,到了下午,学生告诉笔者,绿豆变胖了,把绿色的外衣都给撑破了,露出了白肚皮。哇,真的有变化了。第二天一大早,学生们就跑去看他们。从白肚皮里冒出了一星半点的嫩芽,好像在使出浑身的力气破壳而出呢。第三天,他们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嫩嫩的、绿绿的、细细的,好奇的看着这个世界,真是可爱极了。后来,第四天、第五天,他们越长越长,慢慢地他们就长成了豆芽。学生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感到开心极了,从中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要注意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认认真真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相互交流,丰富写作素材。
  笔者让学生注意观察月亮的变化过程。农历每月初一、初二时,我们看不见月亮;到了初三、初四时,月亮像眉毛一样;慢慢的,月亮越来越粗,到初七、初八月亮出来一半了,书上说这叫上弦月;然后月亮越来越大,到十五、十六时,月亮整个都出现了,这是满月;然后月亮就慢慢变小,到二十二、二十三时,又只有一半了;到了二 十五左右就只剩下一轮残月了。
  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小鸟等小动物。有位学生说:“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猫,我观察了我家养的猫。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瞳孔早上是椭圆形的,而中午变成了一条缝,到了下午又成了圆形。而且,到了晚上,她的眼睛特别亮,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她的耳朵是小小的三角形,显得格外可爱。小猫咪还有一把小小的胡须,我开始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原来,它是用来测量的。小猫还有着尖利的爪子,脚掌上还有着厚厚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难怪她每回都能很快的抓住老鼠呢!”……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观察要有顺序
  1.观察时,以空间为序
  以空间为序,就是要求将事物按照空间位置进行观察,例如,观察学校,可以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
  2.观察时,以时间为序
  一些事物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因此,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事物,是观察的又一种方式。例如,观察日出的过程,可以按照“日出前——日出时 ——日出后”这样的时间推移顺序,来进行观察天空的变化及太阳的形状变化。
  3.观察时,以不同的角度为序
  观察一种事物,往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如,观察一种小动物,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食性、性情、喜好等方面着手,写作时就可以以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为序来组织材料。
  (二)观察要仔细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中“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筑巢的过程写得这么细致、准确呢?就是因为作者进行了仔细地观察。浮于表面,粗略地观察是达不到效果的。
  (三)观察要持续
  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语文要素中更是明确指出了“连续细致观察”“连续观察”这一要点,重在串起一连串的观察所得。叶圣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脚向上爬的秘密。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和没触着墙的结果写得这么清楚呢?就是因为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察。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养成随时观察,随时记录的习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内容来自实际生活,学生都有亲身感受,写起来就有话可说,加上平时积累的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词汇,学生作文的内容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教育特色品牌营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龙江镇教育办公室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拟在小学至初中的四至八年级开设日语特色课程班,通过实施镇本日语课程实现特色贯通,让更多的学子有机会、多平台了解日本文化,进而培养学习的兴趣,开拓国际视野,为个性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储能。本文基于对2018学年以社团选修课进行教学实践的思考,尝试以镇本日语课程建设
【摘要】后进生在每个班集体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如果不重视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加强对后进生的正确引导,将会对其个人成长或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极大的不利。要想成功转化后进生,班主任关键在于用“心”:1.用爱心去温暖学生;2.用信心去宽容学生;3.用细心去洞察学生;4.用关心去呵护学生;5.用耐心去感化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教育转化  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班级中都或多或少
【摘要】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与教育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国内外纷纷开展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的实践,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平板电脑的研发上市,给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的整合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本文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探讨基于平板电脑的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历史;翻转课堂;平板电脑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近些年
【摘要】细胞代谢的非选择题在全国高考卷中分值一般为8~11分,在广东高考卷中一般为16分。由此可见,这类题型一直都是备考中的重点,对于新高考也不例外。而有关题目中原因的分析则能体现学生对相关知识以及题目信息的理解与迁移,并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考中作为常考题型。而关于此类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分析、如何表达,找到突破点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物的生长情况、果实或其他器官的增重情况等
本报综合消息 4月14日,由广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越秀区文明办、越秀区教育局承办,东川路小学协办的广州市“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诵读展演在东川路小学顺利举行。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越秀区文明办、越秀区教育局有关领导及东川路小学全体师生、家长志愿者共15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以“忆先贤、传家风、诵经典、讲文明”为主题,师生们通过清明扫墓、沐春踏青、诵读经典、
【摘要】本文通过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体系化建设,构建家长、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全面提升,营造好家风、好师风、好校风的德育体系建设实践,阐述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德育模式和方法。借此,进一步建设、优化并完善我校“立德树人”德育体系,形成品牌特色,助推学校教育发展,促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  一、背景和意义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阅读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写作才能把阅读来的东西融化,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说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互动互助的思维活动,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写作水平的高低反映阅读的水平,两者相辅相成。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俗语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静思子自知”和“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由此可见,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多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英语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随着科技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见识与知识面越来越广,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资源相对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发掘新的语篇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资源;开发和应用  一、开发利用和拓展语篇资源的背景  (一)国际化需求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英语的更新速度和程度都是不容忽
《灰雀》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虽然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寻常小事,但却是一个充满爱意、极其温暖的动人故事。  其实,《灰雀》这篇课文以小男孩的出现为界,前后两部分语言基调也明显不同。小男孩出现之前,以叙述性语言为主,随着平
【摘要】绘本故事阅读是当下小学语文课程一个新兴的阅读手段,針对中年级的语文课堂来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的教育者而言,应该把握好这种绘本故事教学,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绘本教育。本文结合在中年级语文进行绘本教育为前提,探索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绘本故事;小学语文教育;中年级语文阅读  教育过程当中将汉字和图画结合起来对课堂知识的摄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