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 勇于创新 培育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重要体现。
  我省自1997年12月颁布首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以来,历经8届,累计评出433项获奖成果。这些获奖成果集中展现了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代表了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的最高水平。
  2014年初,教育部启动第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这是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重大转变或者说是应有的回归,对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科学化水平来说,无疑是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省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1项,综合排名列全国第五位,充分表明获奖的集体和个人既是我省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拓荒者”,也是激励未来我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和组织申报的“示范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应该说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较为显著,综合实力较强。但我们未有项目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高水平获奖成果与江苏、北京、浙江、上海等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我省基础教育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宣传推广工作,需要把握好基本要求。
  (一)甘于奉献,立足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社会评价,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高尚品格默默奉献于教育事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对学生心灵塑造、精神培养、道德熏陶、智慧开发、能力增长的伟大工程,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人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成才。教育领域的所有改革,教学领域的所有探索,学校的所有研究与实践,都必须牢牢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而优秀教学成果的打造,浮躁不得,必须甘于长期奉献,必须紧扣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从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上不懈努力。
  (二)高瞻远瞩,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前沿。教育活动既是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也受社会系统变革的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本质和成长成才规律认识的加深,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活动,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前沿性问题,追踪和研究省内外、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状态、最新问题、最新理念、最新模式。具体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工作和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打造,一定要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聚焦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这个宏伟目标,充分理解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目的、标准、规范,以此为引导,贯彻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注重教育教学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改革发展,着力建立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培养模式,既有理论建树,又有体制机制创新,还有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实践模型。
  (三)脚踏实地,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现实问题。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成才。一切教育教学研究的逻辑基点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没有问题的教育教学研究,不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教学成果的探索和积累,要充分建立在现实问题基础上。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步步深入,硕果累累。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这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比如中小学生课业“减负”问题、“择校热”问题、课程教材改革问题、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问题、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问题、教育教学活动拓展与学校及教师责任问题,等等。不能因为是“老大难”问题,我们就躲之避之、置之不理,而应是越困难就越要去寻求解决之道,这样就越能显示我们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切肤之痛,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和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打造中,应迎难而上,以改革为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性谋划,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用团队的力量去寻求破解有关难题之道,为党和国家分忧,为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助力,为孩子发展和家庭向上造福。这是我们的责任、使命,也是我们的光荣。
  (四)勇于开拓,立足教育教学成果原创性。创新是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核心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区域,基础在教育创新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础教育工作者理应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大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办法等的改革创新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贵在创新。我们的责任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独创性、开拓性,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发表新观点,产生新成效……不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导致“虚假研究”“虚假成果”,造成研究资源浪费。我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有着良好的创新传统和创新品格。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和优秀教学成果培育要与此相匹配。为此,要着重突出原创性,敢于挑战全国及全省共同面对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勇于提出别人未提出或不敢提出的新观点、新路径、新方法,形成具创新性、科学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成果 。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打造、宣传、推广,对我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凝练具有重大意义,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所有幼教机构、中小学、有关高校高度重视,在现有基础上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振奋精神、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再创佳绩。   (一)提高认识、承担责任。国家《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科技成果奖一样,同为国家级奖励。《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也明确规定:教学成果奖与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同等对待。因此,荣获教学成果奖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表明获奖的优秀教学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是科学可行的,是得到政府高度认可的。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对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教师、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和发挥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为广大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成才奠基具有战略性意义和影响。因此,更加重视培育和宣传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努力做好教学成果奖有关工作,各有关方面都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二)注重推广、扩大效益。我省开展教学成果奖评审以来所积累的430多项优秀成果,涉及教学理论、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于历届获奖成果,绝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扩大其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效益。比如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创新教育理论 引领教育实践——广东省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暨广东省第八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集萃》这本书,是近年来我省优秀教学成果之集大成者,很值得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作用。
  (三)加强培育、勇创辉煌。一项优秀的教学成果最终能够脱颖而出,往往离不开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教师、教研员在研究探索的全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教研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教研员培育优秀教学成果营造宽松的环境,提出正确的方向指引,组织协同创新;作为教师、教研员,既要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路径方法,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耐得住长时间的煎熬,敬业、乐业、专业,使成果富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示范性。这需要制定教育科研及优秀教学成果培育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在教育科研及教学成果的培育、“孵化”、申报等方面下足工夫。
  (四)虚心学习、后来居上。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省有31个项目获奖,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我们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匹配。我省要迎头赶上,应该虚心学习先进省(市)的经验,认清自己的差距及原因。省内各市相比,广州、深圳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他市,也有做得很好的如佛山市、东莞市等,也有成绩一般的,还有落后甚至根本就不重视的。这需要深刻反思本地区本单位这几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工作,切实端正态度、认清差距,学习先进、奋勇争先。
  (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培育、孵化优秀教学成果,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思考、更长的眼光、更大的志向,将其上升到深化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奠基的高度。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再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强意志,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同时脚踏实地地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立德树人的弄潮儿、排头兵和领头羊,自觉地将个人的教育理想、学术旨趣、发展方向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融合在一起,将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协同创新结合起来,在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形成科学的、具创新性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优秀成果。
  只要再接再厉,认真扎实地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评审、交流、推广等各项工作,全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其研究工作,就能为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形成更多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作者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创造是情感外化的特征,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外显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的一种表现。  一、通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
9月13日,由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办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工会建设座谈会”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举行。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陈昭庆与省内七所高校工会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畅谈高水平大学工会建设经验和思路。参会的七所高校均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高水平大学建设离不开高水平工会的建设。” 座谈会
在2015年7月20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上,省长朱小丹指出,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各项任务的先中之先、重中之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在解决教育发展短板问题上真上心、真用力、真去抓。  在粤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惠来县属于奋起直追教育创强的典型。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位于潮汕平原南部,北枕大南山,南临南海,拥有109
1月19日,全省201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各地级以上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市领导、教育局局长,各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各民办高校董事长、校长参加了会议。    “十一五”以来的广东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幼儿园数量由10359所增加至11161所,在园幼儿由2005年的213.92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70.9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4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教师〔2014〕8号)。我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49项。其中,一等奖4项,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各2项;二等奖45项,本科高校16项,高职院校29項。据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与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比肩而立的国家级奖励,高校获奖成果被社会各界视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与最高荣誉,每
2012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发出了“振兴粤东西北”动员令。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广东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为促进粤东西北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当前,我省粤东西北地区正以教育“创强争先”为抓手,实现人才创优、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问:  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后,即到岗上班。可仅上了一天班,公司便以因人事部误解公司意图,导致招聘错误为由,要求与我解除劳动合同。我虽然无奈接受,但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公司却断然拒绝。理由是我只上了一天班,还不熟悉基本流程,甚至根本没有为公司产生效益。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 宋莹莹  答:  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即你有权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  一方面,公司应当对你给予经济
宝宝银行、小镇儿童医院、小镇邮政局、哆哆小剧场、小镇花艺社、小镇男孩店、茶香居……“快乐小镇”生命体验社区努力忠实地呈现生活“现实”,让教育与生活、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它的创建与运行一直贯穿于班级、幼儿园、家庭进行,同时把生命教育融入幼儿的真实游戏体验中,按个体发展的层次需求高低层次与顺序,分别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与策略措施。活动打破幼儿园课程领域,以生活、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不断的互动、重组,教师和
肇庆:以“创强”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  在比省定目标提前2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良好基础上,肇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于2010年提出了“要在2012年把肇庆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两年来,全市各地以教育“创强”为抓手,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城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党政重视,强力推进“创
2016年4月12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初级中学召开了以“运用图式思维,践行研学后教,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全区初中思想品德科教研活动。该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图式思维”成果展示、同课异构、课题研讨等方式进行。据悉,广州市教育局立项课题《“图式思维”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及例证实践》由番禺区沙湾镇象骏中学杨宏弟老师主持实施,研究团队成员来自番禺区沙湾镇象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