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的主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掌握化学思想的重要环节。我们把探索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作为二期课改的突破口,设计成发现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通过设置探索问题的情景,提倡质疑,鼓励创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
摘要:課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数学学习的精神与品质、方法与策略、师生关系等多渠道和多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也获得了新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近15年了,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学生快乐吗?  15年来,一直觉得自己是负责的:每天负责的讲课,负责的批改作业,负责的辅导学困生,负责的找调皮孩子谈话,负责的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我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对于孩子的快乐,我负责了吗?  每天早晨,孩子们背着沉沉的书包,带着些许无奈踏上了上学的路;学校里,为了不给班级扣分,有的孩子干脆课间不出教室了;出了教室的,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主阵地,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中去。那么,在平时的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使班级有更强的凝聚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
【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关键词】小学德育途径方法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谓“五彩缤纷”,各种学说或流派粉墨登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但,浮华荡尽见真知。作为执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有太多的失迷。  笔者在地处偏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执教,纵观近几年来的一些新型课堂,课堂上充斥着喧闹纷杂,盲目和随从成为时尚。教育的实施者严重存在着主体无意识的问题,宝贵的教学时间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在喧闹嬉笑中消失了。看似很热闹,很精彩的课,包括一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课
“灵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人们对它的探索、研究已有一个漫长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它的神秘面纱被不断揭开,人们对它的本来面目看得越来越清楚。在创造性活动中,尤其是在科学发明和文学艺术活动中,灵感的神奇力量和巨大作用早己为人们共知和惊叹。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对灵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说到灵感思维、灵感的培育,人们似乎总喜欢把目光投向或集中在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身上,人们
有一则语文幽默:一学生用“还是……虽然……”造句,他完成作业并交了,还是受到老师的处罚,因为他是这样造句的:语文老师还是挺丑的,虽然她已经化了妆。  从这一则幽默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单一地从表面去评价一个人,认为相貌难看的就是丑,相貌好看的就是美。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美育”的渗透。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更应重视“美育”的渗透。  首先,美育是素质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