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效果

来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多重耐药G-菌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联合组和静滴组,静滴组25例予以静脉滴注多黏菌素B治疗,联合组26例予以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高于静滴组(P<0.05);联合组细菌清除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均短于静滴组(P<0.05);联合组CRP、PCT、WBC水平低于静滴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G-菌肺炎患者可以增强细菌清除率,缩短细菌清除时间及体温复常时间,降低炎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他文献
1995年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采取多项举措以期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开始逐步建立,绿色信贷在保证信贷质量优良的前提下实现规模稳步增长,就贴标绿色债券而言,2021年其发行规模高达6463.49亿元,在全球处于引领地位。绿色保险发展却并未呈现出向好向上态势,依旧处于依赖政府鼓励发展阶段。绿色保险主要指的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效引导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提高企
中级法院法官助理到基层法院入额是员额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有利于打通中基层法院的人员流动通道,满足中级法院助理入额需求与优化基层法院人才供给。从此项改革探索的实际情况看,存在运行率低、入额标准不统一、方法路径有偏差、配套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改革顶层设计不足、基层法院岗位吸引力低、基层法院法官内心抵触、中级法院态度消极等。有必要从改革设计的逻辑前提、经验借鉴和司法工具论三个
新时期,电影的青少年受众数量大大增加,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主旋律电影中青少年形象的塑造对其理解并传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梳理、概括、反思当代国产主旋律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塑造的得失,以期为青少年塑造精神世界、树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作出贡献。
云南省是我国两栖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受威胁的两栖类物种数显著增加,亟需对两栖类的名录进行更新和完善。本文在《云南两栖爬行动物》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近十余年的研究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并结合本团队野外考察数据,对云南两栖类的物种名录和分布进行系统的整理与修订。修订后的名录共记录云南省两栖类191种,隶属3目12科49属,占全国两栖类种数的32.5%。自20
从1920年的“诗剧”到1941年的“史剧”,《棠棣之花》从一部“半成品”到最后定型公演的漫长过程,贯穿了郭沫若“五四”和抗战时期两个最重要的文学活动阶段,见证了他从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到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成长。作者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作品的补充、调整和修改等,实际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不存在文学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和政治性的宣传剧之间的对立。梳理《棠棣之花》从“诗剧”到“史剧”的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清晰地
学位
<正>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城市发展已逐步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迈入“存量提质改造”阶段,党的“十九大”和“十四五”规划更将城市更新行动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我国城市在过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痛点、难点日益严重且错综复杂。如何清晰理解城市更新的丰富内涵,通过技术路径和设计产品的创新解决城市建设现存的一系列问题?带着这一疑问,《城市建筑空间》杂志采访了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
期刊
<正>一、法官助理制度的形成及其功能法官助理,是指开展法律研究、草拟法律文书及从事其他案件审判辅助工作的法院司法人员。法官助理的工作,在员额法官的督导下进行。法官助理制度,是指集法官助理的产生方式、选任条件、职责权限、考评机制等于一体的系统性规范。
期刊
员额制改革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本轮司法改革的亮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官遴选制度,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的法官队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域外国家法官遴选制度的考察,从遴选方式、遴选范围、培训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建议。
汲取明清造物智慧中的养分,为现代设计提供丰沃土壤,以更完善的视角应对设计审美多变的当下。本文从明清时期生活场景中的“物”着手,分析明清大环境下用物、造物的变革以及全社会审美风向的蜕变,概括出明清文人造物、用物的思想准则,包括造物基调、造物审美以及造物情感三方面,正确认识古代社会中“用物”和“造物”过程中复杂的思想内涵,最终阐明文人造物思想对于当代造物艺术的启迪,传承中国设计文化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