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当代呈现的陌生化与审美现代性——以《美狄亚》的当代改编为例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导演罗锦鳞和英国导演克拉克奈尔分别对古希腊悲剧《美狄亚》进行了改编,他们在继承古希腊作品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将自己对社会、文化的态度融入剧中,实现了当代立场与戏剧作品的交融互渗,使其作品堪称改编类戏剧的典型代表.陌生化的改写和置换体现着导演的创作技法,当代改写的审美现代性体现着编导的文化立场,二者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古希腊悲剧当代呈现的陌生化与审美现代性.
其他文献
放映近300部中外优秀影片、“北京市场”签约总额达352.23亿元……9月29日晚,为期9天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落下帷幕.rn过去10年,是北影节成长的10年,向观众展示各国电影魅力,更见证着中国电影实力日益增强.本届北影节将主题定为“新机·新局”,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电影产业发展、提升全球影响力上精准发力,打造“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文化名片.
2017年6月间,吉林省举办了“花开桃李梅——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汇演”活动,在认真观摩越剧、秦腔、评剧、唐剧、吕剧、豫剧、茂腔、河北梆子等八台移植版本的《桃李梅》之后,再与压轴的吉剧原作比照,发现有七个剧种移植作品看起来“面熟得很”.中华戏曲,一体万殊.由原作移植形成的共有剧目现象虽然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同一共有剧目的 千人一面.深究其质,这类共有剧目的 舞台呈现高度接近或重合不仅是个同质化问题,而且从戏剧文学再加工与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专业角度审视,违和了地方戏曲剧种必须强化地方文化特性的根本原则
“行头”是古代对戏曲服饰的称谓,泛指中国历代戏曲和全国各地方剧种的演剧服饰,含戏衣、盔头、戏鞋三部分,凝聚着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凝练精辟的自然美是戏曲服饰审美的认知体现,寓理于情的社会美是戏曲服饰审美的情感体现,形神兼备的艺术美是戏曲服饰审美的意象体现,井然有序的功能美是戏曲服饰审美的行为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功能美是戏曲服饰审美范畴的高度概括,是知、情、意、行的审美活动的有机统一.
本文对2010-2020年之间世界动画电影票房前20名的作品进行总结,分析并明确这11年来头部动画公司和知名动画IP品牌价值是世界动画电影产业格局稳定的原因,指出技术与新平台是世界动画电影在稳定中继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梁启超、鲁迅、胡适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儿童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一批积极的电影工作者形成了进步的儿童观,结合欧美等国家电影摄制经验,创作出中国最早一批儿童电影.这些儿童影片各具特色,儿童形象各异,浓缩了时代特征,表达了电影人和普通民众的希冀诉求.文章以郑小秋、但二春、任潮军等童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电影的诞生、儿童形象的研究、童星现象的探索,找出其与“五四”新文化时代背景的关联,以期为今日儿童电影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川剧作家徐棻陆续创作了一系列跨文化改编戏剧,这些作品既有思想深度,也有形式创新,为青年编剧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本文在追溯跨文化戏剧理论的基础上,从现代性视域下的女性书写与现代物质主义的批判两个角度对徐棻的跨文化戏剧展开分析,以阐明其如何立足时代揭示现代性危机并进行思考.
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有较高的地位,是中国戏剧史上浓墨点缀的一笔,传播较为广泛.元杂剧人物的服饰中可折射出元代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学术界很多学者多有研究,但现有研究大多数将焦点放在服装上,对服饰只是简要提及,极少有研究从服饰入手挖掘其更深层的艺术价值.事实上,靴鞋是服饰的重要部分,鉴于此,本文以元杂剧人物服饰中靴子的造型作为引子,以探究元代靴子的造型.
剧作家、诗人丹尼尔·哈尔姆斯在俄罗斯文学界独树一帜,其戏剧作品在内容和形式层面均积极地体现着荒诞因素.哈尔姆斯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与他人不可调和的矛盾,清晰地用非理性语言将自己对世界的荒诞感受在《伊丽莎白·巴姆》中呈现了出来.剧作家借助以荒诞为核心的无效对话,革新了戏剧的表现形式,率先拉开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帷幕.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编创主体的个人化、去中心化、多样化等特点与创意写作的理念不谋而合,为网络自制剧创意的生发、碎片化叙事的展开与开放式文本创作等编剧艺术的创新带来了启迪,提供了条件.探究网络自制剧编剧艺术创新的策略,对提升网络自制剧的编创水平、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繁荣网络文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胡金铨导演作为华语电影界的重要导演,他始终通过电影诠释自己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画皮之阴阳法王》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其所营造的那个“中间世界”,是其电影“传统美学”“家国隐喻”和“人性问题”交汇的典型场域.本片的价值意义不在于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离奇诡异的传奇故事,而在于彰显了导演的一种现代认知,进而开拓更为深层的文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