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五、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六、注重学用结合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金融系统工程要领及优化方法解决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最优方案问题。
讲到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及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等问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
一、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物理学本身而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对大量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综合后总结出来的。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物理实验遵从从感性道理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
【摘要】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改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其中研究热点分为理念和方法两大部分,理念的塑造有利于增加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而方法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两方面的研究应该成为在生物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着力研究探究式教育对于高中生物有哪些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探究式教育生物教学分析  1.前言  为了为高中生创造一个更加有力的学习方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由于受到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就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而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物理  1.引言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究
该文是市级课题的实际开发与理论研究的结合,重点讨论了用于商业银行货款风险及信用评价的知识库决策支持系统和在该系统中采用的系统模型及分析推理模型。
【摘要】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  1.前言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部分学校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随之下降。如何使高中生物改變目前的困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