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相关影响因素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手术切除、肿瘤转移、联合使用有针对性的化疗药物和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目前其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活性的微粒相关组织因子.因此深入研究肿瘤合并VTE的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 Matriptase 及HAI-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与BTC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同一组织标本两个石蜡切片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atriptase及HAI-1在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Matriptase及HAI-1在BTCC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在BTCC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
螺旋断层放疗是CT和直线加速器结合的放疗设备,具有360度照射、兆伏级螺旋CT(MVCT)影像引导、自适应计划等技术,可进行调强放疗、自适应放疗、立体定向外科等多种功能,适应证广泛。
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已很规范,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仍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或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GX)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疗效确切,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低毒、有效的优势[1].但目前尚没有直接比较两个化疔方案的临床试验.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7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微RNA(microRNA)-221和microRNA-222是成簇的microRNA,在恶性肿瘤中起促癌作用,在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microRNA-221和microRNA-222通过调控其特定的靶基因行使促癌作用。在所有预测的靶基因中,p27^kip1和p57^kip2是已被验证的靶基因,microRNA-221和microRNA-222通过下调p27^
期刊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质(LAPTM4)B是最近发现的一个新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性,对其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及预后与肿瘤关系等进行初步探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发展,对头颈肿瘤的治疗手段也由传统的手术和放疗向基因领域拓展.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也成为各类头颈肿瘤中的重要研究方向.siRNA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凋亡和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等作用,有望成为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83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治疗,部分病例加用5-氟尿嘧啶加顺铂或卡铂方案化疗,放疗采用60Co-γ线外照射,每次1.2 Gy,每天2次,每周5 d,间隔≥6 h,全疗程鼻咽中位放疗剂量72 Gy,颈部中位放疗剂量68.4 Gy.结果 放疗过程中黏膜反应≥3级的病例占12.4%,放化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为93.6%,1年生存率为93.6%
癌性心包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给肿瘤患者增加痛苦,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自1999年9月至2007年3月共医治癌性心包积液患者42例,其中16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加腔内化疗,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头颈肿瘤早期出现淋巴结转移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寻找和发现阻断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和途径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淋巴管生成过程中得以证实的信号传导分子机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这两种分子蛋白通过结合激活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发挥作用,但确切的分子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肿瘤干细胞理论,肿瘤可以认为是一个被少数肿瘤干细胞驱动的异常器官,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CD133在许多肿瘤中相继被报道,尽管其生物学功能还不清楚,但目前已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选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研究发现CD133+肿瘤细胞与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耐药及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了解CD133+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寻求有效的抗癌治疗,特别是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